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缺乏美術學習興趣的原因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學生對美術學習缺乏興趣,甚至排斥,嚴重影響了美術教學的效果。文章分析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探討初中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對策:貫徹真正的素質教育;改善初中美術教學的設施設備,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創新教學方法,增進溝通交流;美術與生活結合,在感悟美的同時領悟生活的真諦。
關鍵詞:初中美術;學習興趣;原因;對策
美術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培養美術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領悟以及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在倡導綜合素質提升的今天,美術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領域,受到社會的重視。針對初中生普遍對美術學科缺乏興趣的問題,應該更多地從教師和社會的角度尋找原因,探索有效提高學生美術興趣與水平的方法。
一、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
1.長期邊緣化
美術在義務教育階段一直都是副科,由于現在的學生學業壓力大,他們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副科上。再加上一些家長和教師認為美術用處不大,對于美術多持視而不見的態度,使得美術被長期邊緣化。
2.缺乏專職美術教師,設備簡陋
當前,專門學習美術的人才本來就少,從事美術教育的教師更少。在一些鄉鎮初中和偏遠的山區,還存在美術教師空白的情況。而且許多美術課程的教學仍舊停留在簡單的圖畫階段,美術教師的水平也有限,不能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還有一些美術教師上課時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沒有對美的執著追求。再加上一些學校設備陳舊或缺失,美術教學直接讓位給其他學科,使得學生沒有得到美術的熏陶(即使一些學生對美術感興趣,在那樣的環境下,興趣也會被扼殺)。
3.學生沒有學習美術的意識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學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考試,取得很高的分數。而美術雖然目前加入了考試,但分值并不高,有些學生認為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鉆研。并且由于美術功底薄,部分學生對美術缺乏信心,更不愿意去學習了。此外,初中生很難將生活中的體會同美術結合起來,缺乏用美術的思維去思考生活和學習。
二、初中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對策
1.貫徹真正的素質教育
學校要積極響應國家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大對包括美術、音樂、體育在內的非主要學科的投入與重視力度。各級教育部門要放寬學校尤其是農村和山區學校對美術教師的準入門檻,充實學校的人才隊伍。教育工作者和家長要認識到美術對學生審美及情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不能再唯分數馬首是瞻,要多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非分數的高低。同時,要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思維,充分認識到真正的人才是有一技之長而非學歷至上,這也有利于學生將來的就業和對生命的感悟。
2.改善初中美術教學的設施設備,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當前,部分學校忽視美術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完備的教學用具,教師只能開展最簡單的繪畫教學。因此,學校要在增加教學設備的同時,促進教師創新教學方式,利用PPT等簡單介紹美術的前世今生,讓學生觀看古今中外的美術精品,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對美的向往,再讓學生臨摹一些簡單易學的名畫,提升他們對美術的信心,并指出其中的亮點與不足。教師還可以定期選取學生的一些優秀作品在學校報刊欄張貼,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比賽,并給予適當的獎勵,以促進學生對美術的熱情。
3.創新教學方法,增進溝通交流
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在課堂上介紹《清明上河圖》《女史箴圖》《大衛》等藝術作品,讓學生體會美術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朗誦一段文字,讓學生通過對文字的理解自由發揮,創作出風格各異的作品,再由學生分享其創作的靈感和心得,激發學生在美術上的天賦。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相互學習借鑒,增進彼此的感情。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循序漸進,循循善誘,慢慢培養出學生對美術的情結。
4.美術與生活結合,在感悟美的同時領悟生活的真諦
美術作為藝術的一部分,來自生活也將回饋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平凡生活的畫面用美術的手法表現出來,車水馬龍是一幅畫,大漠孤煙也是一張圖;一桌飯菜,一輛自行車,一片落葉都是生活的藝術。這樣,能讓學生在提升美術修養與水平的同時,加深對生活的領悟,更加成熟地應對生活中的挫折與苦難。
三、結語
總之,初中美術教育是非美術專業學生學習的最后階段,培養初中生對美術的興趣關乎其一生對美術的認知和理解。在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因此,只有教師、家長和學生積極配合與探索,才能不斷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參考文獻:
[1]戴錦貞.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及對策[J].大眾文藝,2016(07).
[2]李伶俐.淺析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廣西教育,2016(09).
作者:丁鈺洳 單位:江蘇省靖江市長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