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提升小學生繪畫創作能力的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精選讀本
利用班級微信、博客,推薦給家長一些好的書籍,選擇適合兒童閱讀的內容(如多元智能教材里面的各種繪本圖書)。比如推薦幾本最經典的繪本:《快樂的一天》(〔美〕露絲•克勞斯)、《紳士的雨傘》(〔日〕佐野洋子)、《米菲》系列(〔荷蘭〕迪克•布魯納)、《猜猜我有多愛你》(〔英〕)山姆•麥克布雷尼)、《三只小豬》(〔美〕大衛•維森納)、《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美〕艾瑞•卡爾)、《我爸爸》(〔英〕安東尼•布朗)、《大衛不可以》(〔美〕大衛•香農)。還有很多像這樣圖文并茂、充滿想象和童趣的繪本,會給孩子打開不一樣的世界。
二、靜心讀練
美術課上老師帶領學生一起讀、比、練。首先是讀,就是老師帶領學生一起讀文字、讀圖畫、讀色彩,進而讀構圖、讀造型,讀點線面黑白灰,讀審美、讀精神。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體味領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比如,在低年級閱讀繪本《我爸爸》《我媽媽》時,每張圖片上爸爸媽媽的行為表現一下激起了孩子的共鳴,這時老師提問:你的爸爸媽媽為你們做了什么?孩子們小手舉得高高的,紛紛分享自己爸爸媽媽給他們的愛,那張張小臉上洋溢的是驕傲和自豪,多了份對爸爸媽媽感恩的莊嚴。然后,老師又問:你們的爸爸媽媽喜歡穿什么衣服?梳什么發型?標志性動作是什么?你爸爸媽媽最喜歡什么活動?思維一旦打開,靈感涓涓而來。當然,孩子們筆下的爸爸媽媽就更加多彩多姿了。中高年級閱讀連環畫《大鬧天宮》《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時,首先讓學生閱讀文字,明白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再讓學生仔細閱讀一張圖畫,仔細比較文字內容和圖畫內容的關聯和區別,明白繪畫采用的是什么表現形式,誰是畫面的主體,占畫面多大的面積,構圖形式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畫面上人物的動態和生活中哪些動態相似,如果把這個動態搬下來,你能給他配上什么道具和環境,會變成一幅什么樣的畫。學生經過這樣的類比聯想,在自己創作的時候就輕松地解決人物動態的難題了。接下來再看畫面的顏色,人物和背景用色上有什么不一樣,通過比較學習,創作時便有樣可依。這就是讀的重要性。然后是比,比較閱讀,比較繪本和連環畫的表現手法、用色方式、造型理念。不是任何表達方式都會適合所有人的審美趣味,所以應讓孩子們在他的繪本連環畫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色彩、動態等。繼而是練,讀明白了,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了,然后就開始練。練什么呢?練表達,美術課上的表達重點在于繪畫語言的表達。首先要弄清楚畫面表現了哪些內容,人物、動物、風景等等,誰是主角,在哪兒,干什么,還有些什么,這些都是要弄清楚的內容。然后用適合自己的表現方法去仿畫,臨摹,以提高自己繪畫語言的表達水平。同時想想,這個畫面完美嗎,還可以怎樣改進,如果是我會怎樣表現這個內容。前面的準備,都是為了最后的創作。
三、激發創作
創作自己的繪本、連環畫,首先要選好主題,既要讓學生有內容可畫,還要讓孩子有表達的興趣,這就要尋找和孩子生活息息相關、內容豐富的主題。比如我們創作的《我的一天》。先讓孩子欣賞《快樂的一天》,米卡在知道小浣熊要來做客以后,在那一天里忙忙碌碌準備各種他能想到讓小浣熊快樂的東西,迎接客人的過程。擬人化的造型,清新的色彩,漂亮的畫面,米卡忙碌又開心的形象,無不深深打動讀者。那么每個學生從起床到上床睡覺,生活的點滴各不相同,因此,先安排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互相交流分享一天的開心事、煩惱事。那么所有這些事都可以串到共同的一天里,在確定這些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解決了畫什么的問題,然后動筆畫就容易多了。連環畫往往不是在課堂上就能完成的,特別是后期的封面制作和裝訂,需要家長的參與。我們每學期一次的“創作繪本、連環畫”活動,在“爸爸故事會”“親子閱讀劇場”“圖書交換角”的活動環節吸引家長來校和孩子一起參加閱讀活動,互相交流指導閱讀中家長和孩子閱讀行為習慣養成的好方法,督促家長堅持和關注。
四、分享交流
開展“我的繪本、連環畫展”,將孩子改編、自創的繪本集、連環畫進行展覽,歡迎家長參觀,形成家校共促,讓閱讀的層次更深入、創作的氛圍更濃郁。三年來,我們在繪本閱讀與創作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低中高年級的繪本連環畫臨摹與創編,讓繪本與我國傳統的連環畫有機結合。語文老師們反饋:通過群文閱讀訓練,學生們讀與寫的能力明顯提高,遇到有圖畫的閱讀,學生格外活躍,這正是得力于美術教師們的繪本閱讀研究。家長們也反映孩子看圖說話的興趣明顯增加了。他們在閱讀連環畫、臨摹連環畫,再創編連環畫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深層閱讀理解能力,了解了中國傳統的價值觀,更把文字語言內化后轉變為繪畫語言,進行提煉加工表達,使學生的能力水平發生了質的轉變和飛躍。
作者:侯曉恢 單位:蒼溪縣陵江鎮第三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