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西方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歷史演變
西方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思想主要來源于凱恩斯主義,在1938年經濟危機后得到了持久的發展。特別是在二戰以后,西方國家都摒棄了市場經濟自由放任不干預的模式,并逐步加強政府的宏觀管理。本文將從以下兩個階段來具體分析:
1.1戰后至20世紀70年代
二戰后,西方國家的經濟大多都受到了重創,因此政府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多方面的宏觀管理策略以刺激經濟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實行積極寬松的貨幣政策。一方面,西方國家通過控制貨幣發行量以及調節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來刺激投資和出口,從而達到拉消費、促發展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積極采取措施控制價格的穩定,這也是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之一。德國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突出,其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就保持了較低的通貨膨脹率。其次,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對應的,西方國家都采用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財政支出和稅收杠桿來調節社會總需求,美國在這一時期就通過擴大財政支出來刺激消費,保障就業。最后,綜合手段并行使用,同時保證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宏觀經濟管理包括諸多方面的內容,西方國家都十分注重社會福利體系的建設,這也是調節社會需求、解決社會矛盾的一個重要手段。此外,西方國家還通過調整外匯匯率和出口價格等方式來維持國際收支平衡。
1.220世紀70年代至今
由于長期實行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導致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大部分西方國家都普遍面臨經濟發展停滯乃至負增長的局面,凱恩斯主義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因此,西方國家不斷完善宏觀經濟管理模式,這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嚴格控制貨幣供應,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之前的貨幣政策雖然有效地刺激了消費,帶動了經濟的發展,然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因此,這一階段的很多西方國家開始減少貨幣的供應量以抑制通貨膨脹的局面。其次,實行穩定、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長期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會導致國家的財政收支嚴重不平衡,這也是很多西方國家,如美國、意大利等在這一時期所遇到的問題,因此,采取緊縮的財政政策可以擺脫收支赤字的困境,實現經濟穩定發展。最后,適當放松政府對市場的管制,在價格變化、匯率調節等方面實行間接控制,充分發揮市場規律的作用。
2.模式比較
雖然西方國家在歷史文化背景、經濟發展現狀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在宏觀經濟管理模式上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首先,從共同點上說,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表現:其一,宏觀經濟的管理內容和方式上有一些共性,具有預測性和靈活性。例如,西方國家的經濟計劃實質上只是根據市場發展趨勢來作出相應的預測,并將宏觀經濟的發展目標與市場行情結合起來。其二,西方國家大多采用的宏觀經濟管理手段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即通過控制貨幣發行量、財政支出以及稅收政策等來調節市場資源的配置。其次,從差異性上來說,有以下兩個方面的不同:一方面,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有著各自的特點,例如,美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極力推行經濟自由主義,即政府放松對市場的控制,減少對經濟主體的干預。再如,歐洲國家向來注重社會福利的建設,強調政府社會職能的實現,因此,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更為和諧穩定。另一方面,西方各個國家因其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因此在具體的稅收政策、價格政策上也存在著某些差別。
3.特點分析
通過上文的敘述和分析,筆者總結出西方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幾個特點:首先,全局性和利益性。一方面,政府所采取的經濟管理手段都是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立足于整個市場體系;另一方面,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就業政策等都是以追求國家和公民的利益為目的。其次,法制性和系統性。一方面,西方國家注重經濟管理手段的規范化,一般通過法律來具體施行;另一方面,伴隨著市場體制的逐步完善,很多西方國家都采取系統化的政策來維護好市場秩序。
二、西方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模式的實踐
1.美國的宏觀經濟管理模式
美國素來有崇尚自由的傳統,政府對國家宏觀經濟的管理力度也相對較小。美國通常在出現經濟危機后會對國民經濟進行一定范圍的間接調控,例如羅斯福新政。再如,2008年金融危機后,奧巴馬就簽署了金融改革法案來扭轉忽視監管的政策導向。筆者認為,美國的宏觀經濟管理模式有以下三個層次的內容:首先,相對于其它西方國家,美國政府對市場的管控范圍較小,主要集中在國際貿易、農業等領域。其次,重視財政政策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作用。例如,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通過減少軍用物資的投入來改變財政赤字的窘境;再如,二十世紀初,政府通過減少稅收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最后,重視產業結構的調整,美國通過價格機制來平衡產業比例,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2.德國的宏觀經濟管理模式
德國向來是一個追求嚴謹的國家,因此,其一般采取較為中和的經濟管理手段,既保證經濟的自由和競爭,也促進德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其宏觀經濟管理模式的特點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充分保障市場在嚴格的秩序中自由競爭。德國有著十分完善健全的財政監督機制和銀行監管制度,有效地避免了市場運行的混亂和無規則,也保證了經濟的健康發展。其次,重視貨幣政策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作用。德國的中央銀行獨立于政府,能夠有效地根據市場運行情況來制定科學的貨幣發行計劃,從而最終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最后,從長遠利益出發,努力在效率與公平之間尋求契合點,如德國現行完善的社會福利政策和收入的跨區轉移制度等。3.法國的宏觀經濟管理模式。法國是一個開放自由、包容性較強的國度,因此,其宏觀經濟管理模式也體現出多種經濟學派理論融合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形成了直接調節和間接調節的雙重管理模式,通過政府采用多種手段來整合配置社會資源。其次,施行指導性的計劃,例如法國近年來的“經濟刺激計劃”等。最后,宏觀經濟管理模式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但也不是一成不變,不同的政府也是在繼承中不斷發展經濟管理手段和模式。
三、結語
歷史和實踐證明,市場經濟調節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加強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對于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每一個國家的政治背景和經濟發展水平都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因此,政府應當在充分考慮本國國情的基礎上來制定科學宏觀的管理策略,實現國民經濟的穩步持續增長。
作者:于躍 單位:中國資產評估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