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作醫療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患者140例,納入標準:年齡18~60歲;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3個月以上,每周血透2~3次;病情相對穩定,無合并其他嚴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患者精神正常,能參加本研究。所有病例均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自愿參與臨床心理干預研究。將所有患者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40例,女30例;平均年齡(58.2±6.1)歲;平均病程(1.4±0.5)年。對照組男43例,女27例;平均年齡(57.0±5.6)歲;平均病程(1.3±0.7)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疏導。血液透析的前一天,透析室的護理人員要探訪患者,了解患者術前基本狀況,包括生理、心理以及有無合并癥等。講解施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如果患者對血液透析存在著思想顧慮,需要以平和的態度耐心開導,以使患者可以接受手術。此外,還要告知患者,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但醫師會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從而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能力。(2)良好的溝通技巧。良好的溝通能夠縮短護患距離,更容易使患者領會護士的意圖,增強其治療和護理配合度。因此,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護理人員采取誘導式發問的方式鼓勵患者將內心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進行充分宣泄,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使患者保持積極心態配合治療。(3)針對性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等具體情況給予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利用宣教小冊子、講座等方式進行多方位的健康宣教,告知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相關注意事項。針對文化層次較低患者相關疾病知識缺乏的現狀,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增加健康教育的次數來提高患者的理解程度,從而提高宣教效果。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滿意度。患者的心理狀況分別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兩個量表均包括20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各項目的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粗分×1.25得到標準分,標準分>50分表明可能存在焦慮或抑郁。患者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量表,共分為12個項目,總分9~12分為非常滿意,6~8分為滿意,<6分為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或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討論
新農合的實施為農村透析患者帶來了福音,每月可為患者報銷醫療費用的70%。隨著慢性腎功能衰竭發病率的上升,需要維持性血液透析的人數顯著上升,血液透析能夠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然而,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和人們對健康理解的深入和提高,僅通過生存時間和死亡率來判斷療效已跟不上新形勢的發展。特別是對于長期血液透析的患者來說,其不僅希望能夠延長生命,更希望在此基礎上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和社會支持度。同時,漫長的透析療程不僅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還會有明顯的副作用,明顯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嚴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心理療法是一種通過改變患者的思維、信念和行為來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從而達到消除其不良情緒和行為的治療方法。目前,已經在精神病和其他身心疾病中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進一步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狀況,本研究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開展了心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總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相符,表明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相關知識的認識,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顧慮,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總之,將針對性心理護理貫穿于整個維持性血液透析護理工作中,不但可以減輕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還能融洽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
作者:江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