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加強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培養不僅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社會醫療保險服務的需求,還有利于深化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但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專業教師不足、實踐教學缺乏、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問題,這就需要加強社會醫療保險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注重實踐教學等,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醫療保險專業人才。
關鍵詞: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
1我國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培養情況
我國醫療保險從業人員存在整體學歷不高、專業結構不合理、年齡偏大等問題,尤其是醫療機構醫保部門[2]。開展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30余所高等院校以醫學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為主,其依托醫學背景,打造保險特色專業,培養醫療機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和社會保險機構等急需的醫療保險復合型人才[3-6]。醫療保險專業課程涵蓋醫學類、保險學類、管理學類、經濟學類等課程,學生就業流向主要為醫療機構醫保部門、醫療保險經辦部門和保險公司,學生就業方面具有高就業率、高就業質量、高專業對口率和高就業滿意度等特點[2,7]。
2醫療保險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2.1醫療保險專業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
2.1.1醫療保險專業教師不足
目前,醫療保險專業教師隊伍以醫學及社會學相關專業教師為主,他們在接受理論學習后進行教學,缺少專門的醫療保險專業教師,導致醫療保險專業教師隊伍知識結構不合理,影響醫療保險專業教學質量。同時單純的理論學習也避開了社會實踐檢驗,這種從學校到學校、缺乏醫療保險實踐的教師隊伍理論水平較高,實踐能力不足。另外,高校教師準入門檻的提高促使高學歷人群進入教學行業,這也使得一批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由于缺乏高學歷而無法進入教學行業,培養醫療保險專業學生實踐能力。以上因素使得醫療保險專業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培養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醫療保險專業和其他相關專業的融合。
2.1.2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合理
大學生培養方案與專業課程設置應與市場變化及需求相結合。科學的課程體系是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培養之根本。醫療保險專業課程體系要與市場需求相適應,教學內容要能滿足就業崗位要求[7]。26%的畢業生期望進入社保行政部門,30%的期望進入醫保經辦部門,18%的期望進入各級醫療機構,7%的期望進入商業保險機構,19%的選擇改行擇業[8]。畢業生就業去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場需求,這就需要醫療保險專業學生除掌握基本的保險學、醫學知識外,還要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相關專業知識。目前,醫療保險專業學生必須要有扎實的醫學基礎,而非醫學院校設置醫療保險專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醫療保險專業主要開設于醫學院校。但醫療保險專業教學內容還涉及經濟學、金融保險學、法學等知識,而醫學院校在這些方面同樣存在師資力量問題。這種矛盾導致醫療保險專業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存在一定差距,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和就業崗位要求。
2.1.3設置醫療保險專業的高校較少
醫療保險專業教學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醫學基礎,同時醫學院校醫療保險專業在經濟學、金融保險學、法學等學科方面存在師資力量問題,導致各高校醫療保險專業設置率不高。醫療保險這種交叉衍生專業的特殊性以及大學院系科層制度同樣不利于交叉衍生專業的發展[9]。醫療保險專業在本科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不足,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培養開展的較少。近年來,醫療保險專業人才需求量雖然不斷增大,但專業人才培養及學科建設依然沒有得到社會的重視,醫療保險專業人才的發展空間受限,就業和職業前景模糊。
2.1.4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存在倦怠心理
在各大高校普遍擴招的形勢下,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倦怠心理[10],在現有教育模式下,無論是理論學習還是實踐學習,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11],這嚴重影響了學習效率。醫療保險專業作為新興專業,選擇該專業的學生普遍對醫療保險專業認知度不夠,學習興趣低。加上醫療保險專業授課教師實踐經驗不足,使得醫療保險專業學生理論學習動力不足,存在倦怠心理,這嚴重阻礙了醫療保險專業的發展,影響了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培養。
2.2醫療保險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2.1實習基地建設投入不足
醫療保險專業作為新興的應用型專業,對實踐教學的要求高于一般專業。醫療保險專業的主要實習基地為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和醫療保險經辦機構,也有部分學生到保險公司實習。然而各高校對實習基地的投入不足,使得實習基地師資隊伍建設與教學場地、教學設備等方面配套建設滯后,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由于實習基地接收學生的能力有限,在帶教教師短缺的情況下,短期內大量涌入的實習生很難全面掌握知識,實習質量難以保障。
2.2.2實習內容有限
醫療保險專業實踐教學形式、內容受限較多,實習單位數量較少。由于醫保政策未系統化,醫保部門工作流程繁雜,而教師掌握與實踐相關的醫保政策需要一段時間,學生實踐時間較少,且要到不同科室輪轉,導致其無法全身心投入醫療保險服務工作中。
3對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及建議
3.1提高對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視度
醫療保險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量增大,而專業人才培養卻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目前,醫療保險從業人員主要為護理、衛生事業管理、臨床醫學、保險學、計算機及其他專業背景人員,醫療保險專業人員較少,這是由于醫療保險是一門新興專業,無論是社會認知度,還是各高校對其的重視度都較低。這就要求政府職能部門加大投入力度,高校根據實際增設相關專業,增加醫療保險專業課程學時,推動醫療保險專業發展。針對醫療保險專業人才短缺情況,可在大專院校嘗試開設醫療保險專業,也可以在高等院校開展專升本或網絡繼續教育,多渠道培養醫療保險專業人才。
3.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豐富課程內容
醫療保險專業學生不僅需要扎實掌握理論知識,更要具備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師隊伍建設中,不僅要引進醫療保險專業教師,還要有計劃地提升教師實踐能力,要求教師既熟練掌握醫療保險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醫療保險實踐能力。可以在招聘優秀理論課教師的同時,聘用校外實務經驗豐富的醫療保險專業優秀人才,完善校內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學質量,使得學生在獲得理論知識的同時,汲取實踐經驗。醫療保險專業實踐性較強,在課程教學中應運用PBL等先進教育方法,豐富課程內容,提高課程及專業對學生的吸引力,避免醫療保險專業學生出現學習倦怠現象。
3.3調整課程設置,優化培養方案
根據市場需求、學生就業情況及學生就業后出現的問題,從課程設置、學制等方面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設置醫療保險專業的醫學院校應開設社會學、管理學等課程。鑒于醫療保險專業教學內容涉及學科知識較多,若學制為4年,則教學無法深入開展,培養質量無法保證,建議將四年制醫療保險專業改為五年制,并適當增加實踐教學課時。
3.4重視實習基地建設,修訂實習方案
實習基地是學生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踐能力、實現角色轉換、培養綜合職業素質的實踐性學習與訓練場所,學校應加大對實習基地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在學生實習前把實習計劃、實綱和實習指導書送到實習基地,并與基地有關人員共商實習生管理措施。根據實習基地的需求,提供數量適宜的實習生,以確保實習質量。
3.5運用現代教學模式
教育信息化是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經之路。要豐富醫療保險專業網絡教學資源,創建網絡教學平臺,激發學生學習激情,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謝俊明,楊慕真,徐一平,等.淺談系統化和職業化醫療保險專業的人才培養[J].中國衛生經濟,2006,25(9):41-42.
[2]方立億,柳偉華,唐建華,等.社會醫療保險實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路徑實證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30(8):618-619,623.
[3]況成云.公共事業管理(醫療保險)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探討[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1,18(8):478,511.
作者:繆秀珍 麻繼源 秦旭紅 韓浩 張樹海 寧平 楊麗 夏瑾 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