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語文教育中學生人格素養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認識具備人格行為起碼標準
人格是人在社會中的自我外在表現,應該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成熟起來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一般來說,包含智能、意志、感情和品格等方面的特質。具備基本的人格素養,應該有如下幾個方面:
1.愛國敬業的精神,追求卓越的志向
熱愛自己的國家是民族情感的表達,是現代人類所共同崇尚的價值倫理。通過每一個人發揚敬業精神,擔負起自己的崗位職責,來致力于國家的發展,履踐愛國的義務和責任,形成自己卓越的志向。屈原、文天祥之所以為后人稱道,意義就在于此,每年感動中國的人物也是如此。
2.創新開拓的意志,崇尚科學的態度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因此,健全人格還需要有一定的創新色彩。在這里創新不僅是指具體的行為層面,從根本上說,其所涉及的是人的內在素質,包括人的觀念形態、知識準備、品格意志和價值追求是否體現創新的特質。
3.不畏挫折的品質,講究實際的性格
現代社會充滿機會,為每一個人贏得成功創造了廣闊的舞臺,但擁有機會,必然也有可能喪失機會,有人成功,必然也會有人遭受挫折。只要有競爭,就必然會有成功者和失敗者。挫折可能難以避免,具有一定的客觀存在性。但是不畏挫折的品質與人生,不僅是人格的一種修養,更是我們現代人生存和發展的內在需求。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啟迪我們,挫折或苦難可能讓我們內心更強大。
4.維護公正的勇氣,關懷弱者的愛心
社會的公正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前提。當代社會崇尚競爭,拉開差距,增加社會活力是明顯的,但不公正的情況也體現在社會的一些方面和環節中。一個擁有健康人格的人應該是鄙視和遠離這些消極的東西,應該在維護和實現社會理想和公正中有一種自覺的責任意識,把個人同社會融合在一起,勇于自覺地同一切妨害社會公正和健康的現象和事物做斗爭。如,蘇教必修四“底層的光輝”專題學習,我們就能感受、體悟人性之美,獲得關愛、關注他人之心。另外,還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善待生命的情懷、終身學習的觀念、慎獨自律的功夫等。健康健全的人格,應該是建設有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作為教育者,我經常思索著我的學生,思索我作為一個教師的價值和意義,思索著如何在我的語文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成才成人。
1.和諧平等,教育的第一生命線
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蒙恩父母的撫養,生存的需要已基本解決。那么在生存需要得到滿足之后,緊接著的是愛的需要和尊嚴的需要。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正視他們愛以及被愛的歸屬感的需要。課堂教學中,可以是朋友似的平等探討與爭論。如在蘇教必修五《報任安書》《漁父》學習中,一個擇生,一個向死,我們都要強調他們的選擇的價值,但是學生可能不這樣認為。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廣泛閱讀和掌握背景中,來發現他們忍辱茍活與舍生赴死的價值。再與學生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讓他們認識到生命與尊嚴、生存與理想等問題。
2.對話體悟,從文本走向心靈和生命
一個學生,哪怕對語文再感興趣,如果學習中得不到成功的愉悅感,那么興趣最終都會消失。成功的語文學習不僅僅是指語文學習的成功,更是人生的成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走向社會的人才,應該是眼界寬廣、心理健康,而不能成為學問、技術高超的精神病人。對話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推動他們的人格自由發展。語文課堂的對話圍繞文本的對話。成功的語文課首先從文本角度來理解作者創作的目的,體悟其中的情感。圍繞文本我們展開多維的追問,如雙基的訓練、語句的涵品、景色的風韻、構思的巧妙、作者在特定時代的情感。這些是語文對話的基礎。我在教《聽聽那冷雨》時,學生從多維角度分析,有雨景的解析、雨文化的體悟、從金門街到廈門街的時空交錯,學生從發現到對話,對話到爭論,爭論到發現,到感悟總結,我只是一個局外人,在他們無法解決時,我才出面指導。看著他們開心的交流,甚至連上次課前演講時站了三分鐘說不出一個字的女學生都能侃侃而談時,我心頭一熱。
但是文本的對話,還不能進入最高思維的感悟。語文學習應該是一個從基礎走向對話,產生思維火花,進而反觀自我的過程。這樣才會產生真正的思維,體驗式生命的成長,以及自我人格和生命的提升。
作者:徐敏丹 單位:江蘇海門市麒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