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閱讀情感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較有難度的一部分。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增強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分析了閱讀情感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作用、存在問題以及解決措施。
關鍵詞:閱讀情感教學;高中語文;存在問題;應用策略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下稱《課標》)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素質教育,而情感教育就是有效落實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語文學科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及內涵,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其修養,完善其人格,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關注學生的態度、信念、情感和情緒,確保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閱讀情感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作用
(一)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的內心更加成熟。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教材文章中蘊含的情感因素開展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開展情感教育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促進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二)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在閱讀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學習以及交流中學會尊重他人。教師在消除與學生的情感隔閡之后,學生就會主動和教師交流,為教師了解學生情況提供便利,這有助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三)豐富教學內容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注重考試知識點的講授,學生是在被動地學習,這就讓閱讀教學變得枯燥乏味,長期如此,學生就失去了學習興趣,閱讀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在閱讀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更好地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閱讀教學的深化。
二、閱讀情感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實施的問題
(一)教師對情感尺度拿捏不準在閱讀情感教學中存在著兩種問題,一種是“無心動情、考點至上”,一種是“情感泛濫、喧賓奪主”,這反映出的問題就是教師對情感尺度沒有合理的把握[1]。因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部分教師覺得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是為了應對高考,因而其在閱讀教學中只注重考點的教學,對于考試不考的內容就粗講或者不講,憑借自己的教學經驗刪減教材內容,使得課堂教學中沒有情感,只有記憶。還有一些教師太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情感元素,把閱讀教學課當成了思想品德課,把情感教育作為教學的唯一目標,這樣做也偏離了閱讀課的主題。(二)教師的情感體驗不真實教師要確保情感教育有效,就需要自己先和教材編者、文本進行全面的情感交流,進而得出真實的、具體的情感認知。有些教師雖然認識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為了向高考的正確答案靠近,就純粹照搬參考書上的固定答案,這樣教師的情感就不是自己的真實體會,其對學生進行的情感教育當然就很難奏效。(三)教師的情感教學手段單一一些教師認識到了閱讀情感教學的重要性,然而面對高中生卻會有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的現象。這是因為在他們的觀念里,情感教學手段只適用于低年級學生,把這樣的手段運用于高中生身上就顯得有些幼稚。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也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就是教師自以為把課堂情感氛圍渲染得很好,而學生卻哄堂大笑。可見,在高中語文閱讀情感教學中,缺乏合適的情感教學手段也是一種常見的問題。(四)教師過度使用多媒體多媒體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一些教師認識到多媒體的優勢之后,就過度地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這樣雖可以節省時間,也可以直接講解文本,但是卻會影響學生在閱讀中對文本的思考,限制了學生的想象。
三、閱讀情感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課堂導入會影響到后續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在課堂導入階段采取有效措施,如借助直觀形象、設置懸念以及創造情境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借助直觀形象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進而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閱讀學習中,促進學習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比如,在學習《蘭亭集序》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引導學生欣賞《蘭亭集序》書法作品,讓學生通過感受文字的外在美,來感受王羲之的哲思。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原本枯燥的古文教學變得有趣,以此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
(二)多種手段引導學生認知,豐富學生情感
1.用教學語言感染學生教師行業對從業者的語言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語言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教學語言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如果教師可以合理地應用,就可以展現出其獨有的魅力[2]。教師在教學中合理地應用直觀語言,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程度,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在《再別康橋》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聲情并茂地為學生朗讀,結合文章內容營造氣氛。比如在開始時要營造靜謐、柔和的氛圍,讓學生可以初步感受這首離別詩的情緒,接著教師用直觀的語言去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這樣的畫面———夕陽下的康橋河畔,微風徐徐,楊柳依依,金色倒影在微波中搖曳生姿……想象是情感的基礎,教師將抒情性語言傳達給學生,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還可以用幽默、生動、合理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2.讓學生參與再現情感要想成功地實現情感教育,教師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學生為了獲得教師及同學的認可,在準備階段不僅會揣摩自己角色的情感,還會和對手角色進行對比分析,這就充分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如在《荊軻刺秦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荊軻和秦王,表演的過程中,學生會還原人物對話,站在角色的立場上更深入地揣摩其內心情感,且通過語言將人物情感表現出來。3.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進學生情感的生發多媒體在情境營造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能讓單一、枯燥的文本變得生動形象。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學習中[3]。比如,在教學《雨巷》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藝術加工過的課文標題,并在優美的伴樂朗讀聲中,展現出詩歌描繪出的優美圖畫。學生通過多媒體看到感傷的畫面,聽到哀怨的音樂,加上融入情感的誦讀,能夠很快進入到凄美的氛圍中,進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詩中的情感。
(三)挖掘教材情感內涵,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文章不是無情物,不管什么題材和內容的文章,其中都包含著一定程度的情感因素。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有效地滲透情感教育,就要全面地對教材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和內涵進行挖掘,把其中蘊含的抽象道理轉化為學生可以參與的具體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實現情感教育目標。例如《小狗包弟》的教學,其時代背景距離學生生活的時代較遠,學生可能無法理解和感受。因此,要提升這篇文章的情感教育效果,教師就要在教學前先給學生講解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讓學生了解巴金的遭遇,之后再將教學重點放在講解巴金對小狗的愧疚和反省上,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反省意識進行培養,讓學生擁有一顆真誠的心。
(四)注重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情感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任務。因此教師僅在閱讀課堂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將情感教育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多閱讀一些文章,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會收獲積極的情感體驗[4]。例如,教師教完一篇閱讀文章后,可以將和這一文章情感目標一致的文章和書籍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閱讀,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拓展他們的文化視野,進而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例如,在教完《熱愛生命》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觸摸春天》《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花的勇氣》《永生的眼睛》,讓學生通過閱讀認識到生命的本質及意義,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教完《勸學》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師說》《送東陽馬生序》等文,使學生對學習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在教完從《哈姆雷特》《雷雨》中節選的文章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看看《悲慘世界》《復活》《家》《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和文學大師展開心靈對話。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針對當前閱讀情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情感,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參考文獻:
[1]程揚.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培育--以蘇軾《赤壁賦》為例[J].語文知識,2016(13).
[2]李其雄.《游褒禪山記》教學中成長教育的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16(13).
[3]馮文娟.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4]侯正玉.對于高中語文情感教學的認識[J].課外語文,2014(7).
作者:安民 單位:重慶市第八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