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論廣東高職教育在嶺南文化下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嶺南文化的顯著特征是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和善于吸收外來文化的開放兼容精神,以及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廣東高職院校在其發展過程中,深受嶺南文化的影響,傳統文化與高職教育的結合,使廣東高職教育在構建文化大省過程中魅力無窮。廣東高職教育發揚開放兼容、開拓務實、敢為天下的精神,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驕人成績。
【關鍵詞】高職教育;廣東;嶺南文化
1引言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一個民族的魂。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先導和旗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區域文化是生長于此地的人類為適應其生存的環境和條件而創造的生活方式之總和,對于本區域的人來說,文化也是他們從祖輩的先人那里繼承下來的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和相應的行為方式[2]。文化是多樣的,文化存在的三個基本樣式為民族性、時代性和區域性。就民族性來看,嶺南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分子,是中原文化在嶺南的延伸。以時代性來說,嶺南文化可分為古代、中世紀和近現代等時段,是近代嶺南文化最具矚目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精神。以區域性來說,嶺南文化是一種十分獨特的南方山河海文化。
2廣東高職教育深受嶺南文化的影響
梁啟超曾說過:“競爭者進化之母也,戰事者文明之媒也?!彼麖奈鞣嚼碚摵徒涷炛形 案偁幨巧鐣M步的必要條件”的思想,代表了嶺南知識界打破傳統的勇氣。從古至今,每個時期進入嶺南的移民們,為了尋求新的活路,就必須拋棄依賴思想,自立自強,敢于拼搏,因此競爭意識空前強烈。廣東地區的教育及文化氛圍自古受嶺南文化的深刻影響,各高校氛圍也帶有其獨特的嶺南氣質,廣東地區的高校數量歷來居全國前列,其中的高職教育近年來的發展也非常迅速。如廣東省教育廳的《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5)》顯示,截止到2016年底,廣東省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已經有85所,在校生人數已超百萬。其中,有11所高職院校被列入了“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25所高職院校被列入“廣東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2016年全日制??飘厴I生人數達到26.1萬人,其初次就業率為98.1%,明顯高于本科和研究生的初次就業率。可以說廣東的高職教育已從邊緣教育逐漸進入了主流教育的行列,已經成為廣東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廣東省教育廳又公布了《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創新強校工程”(2016-2020年)實施方案》,其中規劃高職院校五年內要建設57個項目,到2020年,廣東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將愈加完善,計劃培養一批在全國領先、有世界影響力的一流高職院校及品牌專業,形成獨樹一幟的“廣東模式”人才培養方式。高校是文化、思想、教育的搖籃,廣東地區的學生敢想、敢做、敢闖、務實,帶有典型的嶺南區域性格。廣東高職院校招生對象中廣東生源占大多數。因此在平時的教育中要激發學生的區域特質,發揚嶺南文化的精神優勢,培養出高素質、高質量的專業職業技能型人才,使廣東高職教育在地方經濟建設的基礎上迅速發展。同時發揮嶺南文化的開放包容精神和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使之在廣東教育史上留下色彩斑斕的一筆。
3嶺南文化的包容務實精神促進廣東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
近代嶺南人在抵抗西方殖民侵略的同時,理智地向對手學習先進科技和政治思想,對有益的東西不拘一格地兼收并蓄,是包容特質的典型體現。創造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中,創造力對振興中華具有決定性意義。高職教育從類型上看是職業技術性質的高等教育,從層次上看又是職業教育的高級階段。作為職業教育,它要體現職業教育的特性。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職業教育是培養人學會生存技能的社會教育活動。廣東省高職院校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彰顯辦學特色為重點,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創新辦學體制。目前省內大部分高職院校已經建立了由政府、企業和學校等多方合作的校企組織,共同探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建立健全各種形式的議事制度,形成多方參與、多元評價、共建共享的運行機制,由此增強辦學活力。在這些特殊的“教室”里,企業中的技術工作者、專家是相關專業的兼職老師,專業教師和學生團隊一起又共同承接著相關的企業項目,他們同時也是企業項目的重要技術者。在這個“教室”里,企業和學校不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學習的過程被授予了一種融入市場、融入社會的新意義。目前由廣州市政府打造的廣州教育城更是對職業教育的肯定,教育城坐標廣州市增城區朱村和中新鎮,規劃總面積約20.20平方公里,目前主要包括二十四所職業學校及一處技能人才公共實訓鑒定基地。規劃顯示,廣州教育城的目標是要建設成為立足華南地區、輻射港澳,同時影響東南亞地區,集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實訓、研發、職業指導、創業孵化于一體的大型國際一流教育服務集聚區。教育城的建設與發展將給廣東的職業教育帶來新的活力與機遇。正是由于嶺南人民包容務實的創造能力,使高職教育在嶺南這片土地上快速發展。如何有效融合“精神、能力、技術”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之中,以實現個體職業生涯的發展,增進個體幸福,推動社會發展。這將是我們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個新課題。從2000年開始,廣東省教育廳就率先展開了與英國教育文化委員會的交流與合作,在向國內多所優秀高職類院校學習的同時還走出國門,向其他國家學習并引進先進的職業院校辦學理念。先后與德國F+U、澳大利亞“TAFE”、美國半島學院、加拿大圣力嘉學院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數十所教育機構以及院校合作學習,有力地推動了高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如本人所在院校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于2017年4月~5月,選派了不同院系的13位學子前往泰國博仁大學(DhurakijPunditUniversity)進行為期8天的游學活動。中泰游學項目是我校踐行國家“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舉措,游學活動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為雙方進一步發展合作打下堅實基礎,為我校服務廣東農墾“走出去”發展戰略提供人才培養支持,彰顯了我校一流院校建設的國際化辦學特色。目前在廣東85所高職院校中,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有四所,國家重點建設高職院校一所,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正是由于嶺南文化的包容性特征,廣東高職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4廣東高職教育任重而道遠
在提升核心知識能力的強烈需求下,《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也作出了具體的要求:①加強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強化專業基礎教育,注重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②加快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搭建人才培養的立交橋,通過聯合培養、合作辦學、國際交流等方式,為畢業生繼續深造和提升層次提供更多的機會。建設一流高職,打造一流專業已經成為不少高職院?!笆濉睍r期的建設目標。此次實施方案也提出,廣東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要緊密結合區域產業發展,要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互聯網+”、“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省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廣東自貿區建設,高職院校要成為技術技能人才配置、產業新技術創新積累、促進高質量就業的前沿主陣地。如本人所在院校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領導一行6人在2017年6月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開展國際教育合作交流,雙方致力于通過加強教師、學生、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在教育、學術和文化領域內的交流活動,擴展和深化合作項目,搭建區域職業教育協同育人共享平臺,取得了一系列具體成果,貫徹落實了“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傊?,建設文化大省不僅需要物質形態的文化建設,更需要創造文化和建設文化的各類人才。因此,我們要齊心協力大力發展高職教育,提高辦學水平,為建設廣東文化大省奠定堅實的人才和智力基礎,以此構建文化創新之源,讓廣東的高職教育走向更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N].南方網,2004(2).
【2】郭杰,左鵬軍.嶺南文化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彭華 單位: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