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臨床醫學專業開展PBL教學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PBL是基于問題的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其價值已被數十年的教學實踐所檢驗和肯定。但高職臨床醫學教育有其自身特點,其學生素質和專業培養目標均與本科生有所不同,因此,在高職臨床專業中開展PBL教學的必要性,以及實施PBL教學可能面臨的問題,都值得進一步考察。
1.1PBL教學增強學生的主動性
被動性是高職學生的普遍特點,在筆者所教的高職臨床班級中,課前預習者只占極少數,課后有效復習的比例也僅有10%左右(據下一次課提問情況統計)。可見,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只限于被動地跟隨課堂講授,缺乏主動學習的動機。與這一現象相對應,PBL教學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自己解決,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地位是主動的,一切學習方式,包括閱讀課本、查閱文獻、課堂聽講,都變成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手段。以課堂講授為例,此時雖然形式上仍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看似學生仍處于被動地位,但由于學生抱有解決“自己的問題”的動機,因此聽講的過程,就不再僅僅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發掘答案”的過程。至于課堂以外的查閱資料,更是由學生完全獨立自主地進行,這個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強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動性的提高還有益于學習注意力的養成。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注意力低下、注意力維持時間短暫的問題。這一點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尤為突出,因為是被動聽講,所以注意力渙散的現象難以避免。而在PBL教學中,學生是病例的“責任人”,具有主動學習以解決問題的動機,由此產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且持久。這會潛移默化地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
1.2PBL教學增進學生的職業體驗
在傳統課堂中,學生把自己定位為“學生”,而在PBL教學中,面對一個實際的病歷,學生會不知不覺把自己定位為解決病例的“醫生”,這種體驗,對于高職學生的職業定位是一種有效的促進,并可以期望由此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從專業定位看,高職臨床教育主要面向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專業人才,培養時間較短,同時又要求畢業生具備貼近實際臨床工作的能力。與這一培養目標相適應,PBL教學既能加速學生對職業角色的適應,也有助于培養實際的臨床工作能力。PBL教案取材于真實病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接觸病史分析、診斷思維、檢查項目的選擇與檢查結果的判讀等臨床實踐的諸多方面,如果再加入對標準化患者的問診和對實際患者的體格檢查,那么PBL學習的過程就會是一個完整的臨床工作流程。因此通過PBL教學,可以有效培養高職生的臨床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崗位要求。
1.3PBL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是醫療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對于學生來說就是自學的能力。由于學習主動性欠缺和學習能力有限,高職醫學生表現出自學能力和自學意識的普遍低下,這不符合其崗位要求。PBL教案具有現實性和開放性,其蘊含的問題不限于課本,學生要提出并解答這些問題,只靠課堂聽講和翻閱教科書是不夠的。這就迫使學生把目光轉向更廣闊的資源,在學生查閱其他教材、專著,并通過電子資源和互聯網尋求答案的過程中,他就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自學的能力,學會了自學的方法,促進了自學的意識。只有養成了自學的意識和能力,學生才能在畢業后的工作崗位上與時俱進,不斷提高。
2面臨的問題
盡管PBL教學存在上述優勢,但據實際教學的嘗試和反思,筆者認為,在高職臨床專業中開展PBL教學同樣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對此亦應有充分認識和思想準備。
2.1教案的編寫
PBL教案既要真實,又要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此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并保證教學效果。但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高職醫學院校的教師多為專職教師,所教授課程較為單一,且與臨床工作脫離的現象較為普遍,而一個有效的PBL教案既要有臨床病例的真實性,又要有多學科之間聯系的普遍性和深刻性,這對于編寫者的能力是一種考驗。另一個現狀是,高職醫學院校普遍缺乏有規模的附屬醫院,因此缺乏病例資料的來源,這就從源頭上限制了PBL教案的編寫。與當地醫院進行合作,可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辦法。通過合作,讓專職教師更多地與臨床工作連接,從而提高專職教師的臨床能力;從醫院獲得大量的原始病例資料,從而使PBL教案的編寫具備充實、豐富的素材。這樣就有可能編寫出高質量的教案,為PBL教學的成功奠定基礎。
2.2系統性知識的形成
知識的碎片化是PBL教學的一個可能后果。由于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自由的,因此其獲得的知識往往缺乏系統性。對于高素質的本科生而言,可以期望其通過自身的歸納、梳理,建立知識的體系,但對于高職醫學生來說,這個要求可能過于困難。無論如何,醫學知識的系統性是不能放棄的教學目標,那么這是否意味著PBL教學從根本上與這一目標不符合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兩個方面的努力,來解決這一問題。一是教師的引導作用。在PBL教學中,教師既要保持討論和思維的開放,又要引導學生接近問題的核心、發現不同學科間問題的深入聯系,當然這對教師的引導藝術也是極高的要求。二是PBL教學應與課堂教學配合進行。對任何一門主要的醫學課程而言,完全的PBL教學是不現實的,合理的安排是PBL教學與課堂講授的穿插。在PBL第一次討論并提出問題之后,就應安排課堂講授,以方便學生獲得系統性的知識。如前所述,有PBL鋪墊的課堂講授,應有比傳統課堂更好的效果,如此,PBL教學與課堂教學可以相互促進。
2.3考核方式的轉變
臨床課程傳統的考核方式仍然以選擇、簡答和問答組成的筆試為主,這種考核方式有利于客觀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但不利于評價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為了與PBL教學的目的相適應,考核方式也應做出轉變。首先,應強調檢驗學生的病例分析能力。PBL教學在形式上就是由病例導入和展開的,并綜合運用多學科、多系統的知識,對病例進行分析。因此病例分析考查能夠針對性地反映學習效果。其次,PBL教學還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獲得知識”的自學能力為目的,這一能力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有深遠意義,因此應該在考核中加以體現。但其困難在于難以客觀量化,無法以試卷的形式一次性檢驗,故而應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即在PBL教學的過程中,由指導教師、討論組成員和學生自己,對參與討論、團隊合作、文獻檢索等方面進行過程性的記錄和評價。綜上所述,PBL教學因其不可替代的教學效果,值得在高職臨床醫學教育中嘗試和推廣,而高職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崗位要求,又與PBL教學的特點相吻合。但針對在高職臨床專業開展PBL教學可能存在的問題,也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并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克服和解決,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作者: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