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新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當今時代需要高級人才,而高等職業教育正可以提供“技能型高級專門人才”,這會為我國的科技進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然而現在的中國十分缺少高技能人才,這使得中國企業很難向更高端的產業鏈延伸,因此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十分重要。而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更為培養企業急需社會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提供行了之有效的方法,為滿足時展的需要,探究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新路徑也迫在眉睫。
一、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意義和現狀
(一)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意義。
1.協同創新的長效發展離不開校企合作。我國十分重視創新能力的發展,其中特別強調高校的創新帶動作用,并明確指出要“積極推動協同創新”。協同創新是多主體、多元素的共同協作,共同圍繞既定目標開展創新活動,推動創新發展。然而當前我國高職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無法真正促進協同創新。因此,高職教育需要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理論知識真正用于社會實踐中,提升實踐能力,激發創新靈感。不僅如此,學校還可以把握住“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契機,創新體制機制,構建校企聯合的高技能創新人才培養新機制,提升高職教育發展質量。如此,加強校企合作是學生、企業、學校三方受益的有效途徑,推動社會發展。
2.提高師資隊伍質量離不開校企合作。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和方式都對高職教育中的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專業教師既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能夠傳授給學生,又要做到指導學生的專業實踐,成為高素質的專業教師。而打造這種高素質專業教師的隊伍就必須校企合作。高職學校可以從企業中引進工作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的高級技術人員來充實教師隊伍,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平臺提升學校專業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在校企合作中,學校可以選派優秀教師,讓教師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流程,及時了解發展動向,增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針對企業和社會的需要調整教學,提升學生培養的針對性;而企業也可以選派優秀技術人員深入學校,提升理論水平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實踐指導,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且,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離不開校企合作。“高級技工荒”是我國企業面臨的發展瓶頸,巨大的人才缺口下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仍不樂觀,這是畢業生職業勝任力較低的原因。而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可以將專業知識融入實踐中,增長見識的同時積累經驗,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滿足企業需求。
(二)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現狀。
高職教育中的校企合作發展時間并不是很長,所以從當下的發展狀況來看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亟待改進。如今的高職教育校企合作,還存在很多法律法規上的空白,缺乏法治的有力保障。現行法律法規的很多規定不明確、不細致,對校企合作中的眾多主體都沒有作出規范要求,因此無法保證校企合作的長期有效進行,政府在統籌和指導校企合作時也缺乏制度支撐,造成混亂。不僅是法律上的欠缺,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也不夠有效。要想讓校企合作取得實效,有利于各方利益的驅動政策不可或缺。然而如今還沒有操作性可行性都強的有利政策可以推進校企合作,這就造成不少問題:政府沒有指導意識,缺乏指導經驗,不能充分宏觀指導;管理體制不完善,相關部門權責不明,缺乏協調機制;校企合作的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缺乏對企業的監管和規范,也缺乏對學校的教育規范。另外,學校和企業在校企合作中都缺乏戰略認識,在校企合作上不積極不主動,管理混亂,影響校企合作的發展。同時,學校和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權益缺乏保障,尤其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主體,其利益如果缺乏保障,會大大打擊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二、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新路徑
針對高職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內外的先進經驗,我們可以探究出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新路徑,推進校企合作的長足進步。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規,出臺有力的支持政策。
一是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規,要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法》,為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法律體系做好上層立法的堅實基礎。還要建立與校企合作相關的下行法律,明確學校、企業、政府、社會等多個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地方各級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制定更適應區域的法規。二是在立法過程中,必須要考慮有利于各方發展的立法方向,考慮必要的基本原則。比如,最主要的是要確保合作共贏的原則,這是保障校企合作能夠長期發展的動力原則;還要考慮質量第一的原則,保證校企合作能緊緊圍繞培養高職人才,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切實讓各方滿意;還有政府主導原則,校企合作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政法的積極引導與鼓勵,政府要起到宏觀指導作用,統籌各方資源,積極搭建校企合作的發展平臺,提供保障措施;另外還要考慮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兼顧問題,要妥善處理好兩者關系。三是政府出臺相關激勵政策,能夠保障企業合法利益,從而驅動企業積極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各級政府可以利用財政資助、稅收優惠等經濟措施讓利于企業,提高企業積極性;可以設立專項基金,投資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等項目,為企業帶來新的盈利可能;還可以為在校企合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的企業給予物質獎勵和企業宣傳,為校企合作中的優秀項目和科技成果頒發獎勵資助等。
(二)建立先進的機制體制。
校企合作的持續深入開展,需要“長效新”的核心運行機制。探究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新路徑可以從體制機制的建立入手。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國務院領導下建立完善分級管理體制,做到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還要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形成多元辦學格局,充分發揮政府、企業、行業、社會等主體力量,提升辦學品質。校企合作尤其要建立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機制,其中行業需要制定行業的教育發展規劃,為高職學校提供教育方向的思考,企業需要參與到高職教育教學中,為高職教師和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還可派遣企業員工進行指導。
(三)發揮行業組織在校企合作中的引領與管理作用。
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后能夠發現,行業組織在職業教育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高職教育的重要主體之一。一般行業組織掌握著行業發展的新動向,十分了解人才需求信息,能夠為高職學校和行業企業提供對接平臺,更為學校提供了市場需求的指導。所以,在發展高職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時,要明確行業組織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與責任,提高其指導能力。行業組織可以為學校提供行業人才預測,幫助學校調整方向;可以指定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標準,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可以為學校提供一系列的教學指導,比如專業設置指導、課程體系建設,還可以參與到教材開發、師資培訓中來。行業組織要切實成為校企合作中的一個管理主體,在職業教育管理、教學、檢測評估中積極參與,實現職業教育與行業發展需求的銜接。
作者:魏媛 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