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體制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由于我國高職院校在管理的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同時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措施,進而導致社會參與度不充足,沒有相應的投入管理資金。要想保障高職教育管理體制的穩定實施,需要根據地方政府的規定,以及各個部門協調開展對策,健全法律法規,規范高職院校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職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高職教育發展的因素,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管理體制;高職教育;改革與創新
(一)宏觀管理體制
中央、政府兩級政府對高職院校實施管理體制稱之為“宏觀管理體質”。自建國以來,我國高職教育宏觀管理體質雖然在不斷改革與完善,但是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仍然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其發展和進步。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建設,這種管理體制在實施過程也中遇到各種問題,產生更多的不足,難以跟進社會的發展[1]。因此,為了確保宏觀管理體質的有效實施,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應做出相關的努力,在實際改革的過程中,應該明確方向,同時需要擴大地方政府對高職教育的管理權,將升級作為主要改革方向,建立有針對性的管理體制。與此同時,應該適當地下放權利給高校,促使高職專業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展開招生,為宏觀管理體質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然而,高職教育在實施改革宏觀管理體質的過程中力度不足,無法直觀地反應高職教育的現狀。在辦學主體方面,高職教育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多級辦學,以省為單位開展分級管理機制,相關政府在不違背國家規定的情況下,自主地規劃高職教育的發展,根據實際情況完善相關的規定與制度。在投資體質方面,除了民辦院校以外,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出資,主辦高職院校,并允許相關企業投資,合理實施專家管理體制,適應時代的創新與改革。促使高職教育管理模式適應時展的變化,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進而吸收更多的社會資金[2],避免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資金不足的狀況。推進辦學主體以及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發展,根據實際情況改變單一的管理方式,提升高職管理體制的效率。
(二)微觀管理體制
高職院校內部開展的管理稱之為“微觀管理體制”。相對其他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的內部管理改革創新起步較晚,但是其發展較為迅速。根據實際調查可知,目前高職院校的管理體制與辦學主體有較大的差異。學校內部領導體制與普通高等學校相同,主要決定權在于校長以及領導層人員。學校在實際實施管理體制的過程中,由于建設規模較小,通常會開展兩級管理。伴隨我國經濟發展的進步,部分高校得到社會的投資,并擴大校園的建設規模,進而適當地開展三級管理模式。高職院校在機構設置的過程中一般會應用直線職能制,而且內部管理正在向目標管理方向發展,同時會明確工作人員的職責,以及設立相應的考核機制。然而,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實施微觀管理模式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例如,部分高職院校在發展時沒有明確目標,一味地模仿其他院校,同時會有攀比的心理。由于自身起步較晚,相關資金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夠充足,導致無法體現自身的辦學特色,嚴重影響高職教育的發展與建設。與此同時,雖然部分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發展的現狀進行改革,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政治管理、學術管理以及行政管理,但是這3種管理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與高等院校組織存在不協調的現象,限制微觀管理模式的發展。
二、創新高職院校管理體制是我國高職教育的客觀要求
伴隨高職院校迅速的發展,我國高職院校的管理體制出現相應的弊端,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度建設滯后
據實際調查,我國高職教育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行政管理不夠規范的現象,雖然已經頒布相關的教育法規,明確了高職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位置,同時也指出了發展的方向與目標,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無法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3]。
(二)教學軟件與硬件條件較差
由于部分高職院校屬于民辦院校,沒有充足的資金,師資建設與軟硬件建設不夠完善,并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限制了高職院校的發展。同時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建設實訓基地,學生在參與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并不能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影響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認識到教學質量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資金原因,不能夠引進高質量的師資隊伍,不僅影響學生素質的提升,同時限制了高職院校的發展[4]。
(三)無法明確理論重要性與現實重要性
從理論上來講,高職教育不僅會影響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能夠促進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國家教育部相關部門也認可了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性,并對其給予相應的支持。然而,部分學生不愿意到高職院校上學,并一致認為高職教育的教學水平不足,影響自身的發展。與此同時,高職教育的學生在找工作時常常受到限制,認為高職院校學生的水平不足,而且待遇相對較低。
(四)高職教育與中職教育銜接不當
高等職業教育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由高等教育部門監管,而中職教育則由職業教育部門監管,兩個部門在實際開展工作時并沒有實時進行溝通交流,同時沒有商討制定管理規劃與開展相應的制度[5]。進而導致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在銜接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教學內容與規范出現較大的差異,嚴重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高職教育各部門之間不夠協調
高職教育的管理部門通常由行政部門主管,而經費使用以及花銷則由財政部門主管。在實際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兩者并沒有協調發展,缺少相應的溝通。無論是在校內教育,還是校外融資上都會出現一定的影響因素,限制高職院校的穩定發展。與此同時,盡管國家相關部門領導已經下達相關的高職教育的發展與規劃,但是在研究解決高職教育工作中的問題仍然缺乏一定的權威性,缺少相應的執行主體。伴隨社會發展的進步,這種機制的弊端逐漸的顯現,影響高職教育的發展與創新。
(六)社會參與度不高
高職教育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得到人們的認可,同時需要占據一定的位置,否則將會直接影響高職教育管理體制的發展。然而,目前社會各界對高職教育的管理體制并沒有足夠認識,同時沒有參與其中,限制了高職教育管理體制創新的發展。
三、高職院校管理模式創新的意義
(一)更加高效地實現技術性人才的培養
眾所周知,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專業性人才。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只有跟進時展的腳步,完善相關的管理模式,才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與此同時,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培訓,提高學生的就業率。除此之外,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與企業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就業平臺。
(二)提高對高職教育的重視
雖然高等教育能夠培養眾多的專業型人才,但是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評價并不高,同時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能力存在質疑。首先,社會上大部分人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素養較低,無論是技術還是素質無法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媲美,進而忽視了高職院校學生在實際崗位中的重要性。其次,雖然相關教育部門重視高職院校管理體制的改革,同時也培養了相關的專業性人才,但是政府的重視程度不足,進而限制了高職學生的發展,甚至會出現大規模失業的現象。
(三)讓教育與管理同時發揮作用
部分高職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通常會將教育與管理相區分,教師只需要做好相關的知識傳授,而學生的管理工作基本上由一位或多位教師監管,出現嚴重的教育與管理脫節的現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了解學生的思想,同時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教學。因此,只有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發展,才能夠將教育與管理有效結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6]。
四、創新高職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管理
(一)創新管理理念、改進管理模式
高職教育管理模式要想高效地完成創新與改革,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思想。首先,需要正確教學理念與方式,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教學質量,同時需要提高校園的管理力度。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應適當地將先進元素與理念融入進來,嚴禁一致遵循傳統的教學理念,適當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其次,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理念,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改革,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專業能力得到提升,符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與此同時,在創新管理思想的過程中,應該堅持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將其作為創新管理理念的發展方向,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開展相關的教學,促使學生能夠適應市場的需求。除此之外,還應該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制定教育管理模式的過程中應該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出發,全方面分析教師與學生的需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推動教育的發展[7]。
(二)健全高職教育發展的督導評估系統
在傳統教育實踐的過程中,相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高等院校的管理相對比較嚴格,并設定了相關的管理制度。然而高職院校的管理制度相對比較寬松,主要原因就是高職教育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沒有充足的認識。因此,相關管理人員應該轉變管理理念,從多元化角度出發,提高高職院校的管理力度。其中比較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督導評估職能,根據高職院校實際的發展狀況,定期對其開展監督工作,并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促使高職院校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除此之外,應該保障監督工作的公平、公正性,避免出現注重形式化的現象。
(三)借鑒他人的經驗
我國高職教育在進行創新管理體制的過程中,應該合理地借鑒其他高等教育的教學經驗,重點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需要分析社會需求人才的類型,避免盲目的人才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需要確保學生除了順利拿到畢業證書外還應該取得相關職業證書,進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四)改革招生制度
高職院校雖然教學條件沒有本科院校好,但也有自身的優勢,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設置辦學機制,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調整招生標準,提高教學的效率,因此具有一定的主動權。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而開展教學,盡可能調整辦學的規模與方向。其中,需要合理規劃的就是招生機制,這也是高職院校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部分。適當地調整招生制度,并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開展針對性教學,促使學生單方面能力或多方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發揮高職教育創新管理體制的作用。
(五)教育模式的創新
由于時代在不斷的進步,社會對人才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只有合理對教育模式進行創新,才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因此,教學模式應該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不斷的改進,首先,需要合理設置教學專業,并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市場調研,分析市場對人才類型的需求量。與此同時,還應該適當改善教學設備以及加強師資團隊的建設,綜合分析多方面因素。其次,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取其精華,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培養人才的方式。
五、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體制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在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體制時應該合理地調動辦學的積極性
高職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與社會各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相關教育部門應該重視學生的就業問題,并根據高職院校的規模建設就業部門、工業部門以及經濟部門,使教育事業能夠高效穩定地發展。與此同時,高職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為創新高職院校管理的體制奠定基礎。因此,高職院校在管理體制創新改革的過程中,應該重視辦學的積極性,高效完成教學改革的目的,與社會各界進行相應的聯系,進而展現良性循環的發展狀態,避免失去創新的意義。
(二)與地方企業協調互動
為了能夠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高職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適當地開展校企合作,根據相關企業的需求,培養專業型人才。因此高等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應該介意企業的融入,而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與企業協調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目前我國經濟結構呈城鎮化水平不高的態勢,而且地區發展不夠協調,要想有效地解決相關問題,需要針對院校發展的現狀,適應全新的模式。因此,高職院校與地方企業的協調發展不僅是對學生就業率的保障,同時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還能夠增強高職院校自身培養學生的能力。所以說,高職院校在創新管理體制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與地方企業的溝通協作。
(三)重視高職院校內部管理以及教學模式的創新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兩大難題,其一是相關管理人員素質較低,能力與學歷不符合管理的工作,甚至還會有部分管理人員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對大學的教育缺乏一定的認識,導致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出現眾多的問題,嚴重影響管理體制的穩定發展。其二是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較低,缺乏專業的管理團隊。根據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嚴重受管理水平影響,因此,高職院校在創新管理體制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發展的現狀,開展針對性策略,提高管理的水平與效率,進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結語
總而言之,在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應該充分了解高職院校發展的現狀,把握創新的機會,提出相應的對策排除影響創新的因素。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應該全方面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以及與該問題相關的因素,確保管理體制能夠發揮有效的作用。由于社會在迅速發展,高職院校需要主動出擊尋找機會,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育管理的體質,從而實現高職院校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孟昭上.關于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體制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7(12).
[2]陳松洲.改革我國高職教育宏觀管理體制的若干思考[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1(01).
[3]任全錄,紀民.關于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體制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6).
[4]王巖礫.對能力場視野下高職教育管理的幾點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6(08).
作者:陳禮管 單位: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