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節事旅游挖掘高中地理課程資源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課外生活是高中地理課程資源的來源之一,以節事旅游———洛陽牡丹花會為基石,挖掘其背后部分高中地理課程資源,用真實的教學試題案例輔助分析,讓學生逐漸學會從身邊的資源入手學習地理知識,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真正實現生活課堂化。
關鍵詞:節事旅游;牡丹花會;課程資源;核心素養
節事旅游即某一個地區或城市,以獨特的氣候條件、文物古跡、民風民情等為核心,具有特定的主題、穩定的時間和地點,以節慶或特殊事件為載體,以吸引區域內外大量游客為目的的專項旅游形式。千年帝都洛陽城孕育著名滿天下、八方贊譽的國花———牡丹,而已為其舉辦了35屆的洛陽牡丹花會(1983—2017年)作為著名且極具特色的節事旅游,其背后隱藏著諸多的高中地理課外課程資源。
一、農業區位因素
農業區位因素是指影響農業與自然及社會環境相互聯系的各種因素。牡丹作為一種特殊的農業形式,為何會在洛陽綿延不息,一枝獨秀?學生在學習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中農業的區位因素時,可適當引用本土課外課程資源,指導學生找出影響牡丹生長和發展的自然區位因素及社會經濟因素。
1.自然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包含諸多方面,其中影響洛陽牡丹分布的主要自然區位因素是:氣候、土壤和水資源條件等。(1)氣候資源條件。氣候即包含光照、熱量、水分等諸多方面,它們與農業生產關系密切。洛陽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分布區,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這樣的氣候條件符合牡丹的生長習性和周期。此外,洛陽春季降水較少,氣候干燥,也恰好避免了雨水對牡丹花苞的影響。(2)土壤資源條件。土壤的酸堿度、肥力、質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作物的類型及數量。牡丹在洛陽扎根生長,繁榮富麗,與滋養它的土壤緊密相關據考察伊洛河流域億萬年前曾分布著古老的火山巖,經過一系列風化、侵蝕、搬運等外力作用,帶有火山巖的土壤在洛陽一帶堆積,致使洛陽一帶土壤肥沃,且該地區的土壤中錳、鋅、鉬等有利于牡丹生長的微量元素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些元素有益于牡丹生長,也成就了洛陽的牡丹花卉特色。(3)水資源條件。充足的水源是生物生長的基本條件。洛陽境內河流廣布,伊河、瀍河、洛河及澗河縱橫交錯,境內各河流干支流以及溝、溪等共217萬多條,流域面積可達到15萬平方千米,豐富的水源條件十分有利于牡丹的繁衍生長。
2.社會經濟因素
在現代農業的發展中,市場、科技、政策等各個要素共同決定農業生產的方式、種類等,影響洛陽牡丹分布的主要社會因素包括市場、科技、政策等。(1)市場需求。農業生產的類型及規模由市場需求決定。牡丹的自然花期很短,往往在四月中下旬持續10天左右,然而目前牡丹花會可持續一個月有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找出洛陽牡丹花期不斷延長的主要原因:市場需求。近些年,各地到洛陽觀賞牡丹的人不斷增多,較短的花期成為洛陽旅游發展的巨大障礙。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洛陽牡丹相關科研人員積極探索,不斷延長牡丹花期,使眾多游客的觀賞需求得以滿足。(2)科學技術。現代科學技術通過改變自然及社會經濟條件來進一步影響著農業發展。牡丹自然開花時間較短,又極易凋零。為了延長花會時間,增加經濟收益,進入四月份之后,各個牡丹園搭建遮陽(遮雨)棚,減小牡丹花會前期光照和雨水對花苞的影響,再利用多種化學試劑和生物技術來控制花期;另一方面,依靠科技力量不斷研發新品種,目前,洛陽牡丹已經擁有1000多個品種了,這些都是科學技術帶來的積極影響。(3)國家政策。農業生產同樣會受到政府相關政策的干擾。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洛陽牡丹花會在2010年被政府提升為全民花會活動,從局部小節日轉變為著名的節事旅游活動,這進一步擴大了洛陽牡丹花會的綜合影響力。此外,節假日時間的適時調整使周邊游客有充足的時間前來游玩,促進以牡丹為核心的相關產業的迅速崛起。
二、旅游資源開發及評價
牡丹是一種獨特的生物景觀,而牡丹花會作為一種節事旅游又是極具吸引力的人文景觀,觀賞牡丹要注意把握觀賞時機,洛陽牡丹花會具備一定的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及科學價值等。在教授人教版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相關課程時,可以合理利用這些身邊的地理資源,將抽象概念附加于具體事物之上,讓學生深入挖掘,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客觀評價當地的旅游資源并提出合理的建議,以此來不斷促使學生地理綜合思維及人地協調觀念的形成。三、從生活走向課堂地理學科的學習,理論知識是基礎,生活實踐是本源同樣也是歸宿,從身邊的事物挖掘地理資源是學習最基本的一種方式。洛陽牡丹花會作為一種成功的節事旅游,是該地區高中地理學習的良好的課外資源,是培養學生區域認知能力的最好的鄉土課程資源。在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課外課程資源時,讓學生形成尊重、愛護自然的意識,積極正確的人地觀念,指導學生多多留意身邊的地理景觀、現象等,學會用綜合思維分析其形成原因、發展方向,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真正實現知識生活化,生活課堂化。
參考文獻:
[1]辜應康,樓嘉軍,唐秀麗.節事旅游市場化運作研究———以上海旅游節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03):105-110.
[2]袁源.伊洛河全新世古洪水平流沉積物的沉積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
作者:韓亞典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倉山校區地理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