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地理教學滲透環境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社會經濟在不斷發展,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居高不下,環境治理已經提上了政府的議事日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有效的策略,將環境教育滲透其中,樹立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本文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幾個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滲透,環境教育,策略
當前世界環境問題一直在加劇,人類生存活動中對自然環境進行了大量的索取,違背了自然的客觀規律進行發展,使得局部區域環境受到影響,讓整個生態系統失去了平衡,最終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及發展。高中地理教材中也有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滲透環境教育,要協調好人和自然的關系,讓學生樹立保護環境及資源的意識。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作用
環境保護意識是地理學習的基礎,環境教學其是地理知識學習的保障,而不是作為課堂教學的外延。因此,教師要重視環境教育,讓學生形成環境保護意識。教師首先需要全面掌握教材內容,并且挖掘其中的環境教育素材,將教材內容同自然環境進行有機結合,啟發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習的價值,對環境保護的作用,讓學生樹立并提高可持續觀念,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能有效的管理及利用自然資源。有效處理社會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環境教育的中心內容。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活動及自然環境的綜合性學科,因此,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對學生學習地理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都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課堂是進行教學的一個主要地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效地滲透環境教育。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和環境有關,可以用來作為環境教育的素材。因此,教師要想有效的滲透環境教育,就需要先充分掌握及研究教材內容,能夠分析及挖掘其中的有效教學素材,發揮出教材的作用。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認真考慮環保教育的目標,有效挖掘書本中的教學素材,盡量讓教學中滲透的環境教育內容能夠有效吸引學生,并且具有較好的說服力。這樣,才能加深學生的記憶,讓他們積極的學習環境教育,充分發揮出環境教育的作用,實現其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全球氣候變化”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發揮其獨特優勢,提升教學效果。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幅漫畫“啊,地球出汗了”,讓學生認真觀察,并且設置提問,如:“漫畫中說明了什么環境問題?一般其被稱為什么效應?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什么?”等,通過設置問題,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漫畫,更具針對性,學生通過交流、探究,可以逐漸體會到全球氣候正確變暖的問題,通過不斷探究獲得答案,知道溫室效應的原因主要是人類無節制的排放CO2導致的。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展示其他的氣候變暖圖片,還可以給學生播放視頻《后天》,加深學生對溫室效應的認識。教師需要設置問題,如:“氣候變暖的影響因素有什么?氣候變暖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有什么?”等,讓學生可以帶著問題觀看、學習及討論,學生可以積極的進行討論。這樣,可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通過討論及總結,學生會認識到氣候變暖的不利影響。要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組,每組中都選擇一個一個代表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分別扮演政府官員、世界環保組織成員、熱帶叢林、伐木商以及土著居民,圍繞怎樣減少溫室效應這個主體進行辯論比賽,學生要站在自己角色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及發表意見,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深入認識氣候變暖的原因。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知識,加深記憶,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和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重組、優化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采用傳統的灌入式教學方法之外,還應該創新教學方法及手段。通過其他方法傳播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時候,能夠充分發揮出當前不同教學方法的優勢,從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向多樣化發展,環境教育內容較多,這容易讓教學目的出現多種性以及不定向性情況。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出現,教師需要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組合,發揮出不同教學方法的優勢,實現整體優化,逐漸形成一套科學的方法體系,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相關保護珍稀瀕危動植物時,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播放相關的紀錄片和幻燈片等。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進而更加深入、正確的理解保護物種多樣性的價值及意義。
(三)在課外活動中滲透環境教育
除了在課堂中滲透環境教學,在課外也需要加強環境教育的滲透,讓學生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加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將環境教育滲透到課堂以及課外。教師要利用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到的相關環境保護知識,以此為前提,組織相關的環境保護主題為方向的節日紀念活動。比如國際濕地日、世界環境日等。教師要引導學生,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學會環保的生活。這對環保知識的宣傳及推廣也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環境保護氛圍。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參加環境教育的相關實踐活動,讓學生鞏固課堂中學習到的相關知識,加深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也可以喚醒周圍人的環保自覺意識,要鼓勵學生多參與到環保知識和活動中,加強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讓他們認識到環境保護和平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學生要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如節約用水、用電、做好垃圾分類、遠離垃圾食品等,用實際行動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劉清玉: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2(10)。
[2]程志紅:淺談中學地理在環境教育中的作用[J],山東環境,2012(9)。
[3]劉娜娜:高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滲透與整合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賴興貴 單位:重慶市渝北區松樹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