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地理教師思維僵化行為轉化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互聯網+”模式下,運用已有的硬件和軟件,許多高中已經引入多媒體課堂,整合利用互聯網資源,通過廣泛的教、學實踐,不斷探索和革新更為多元化、豐富化的教育模式,使中小學課堂更加活潑、精彩和優質,要實現這一改革就要改變自己的思維僵化行為。
一、教育信息化時代教師思維僵化行為表現
如:許多中小學因為一些原因,在教學硬件、軟件上不能及時地引進和更新;授課教師以及學生家長因年齡緣故,思維僵化,不能很好地接受和利用“互聯網+”模式進行教學與學習;學生由于現有課業和作業的繁重,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地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網絡上各類網站、APP以及資源的繁多、良莠不齊,使教師、學生、家長不能夠有效地辨別和利用高品質的資源等。陶行知先生有言:“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在教育信息化時代,我們更是不能把教學做一分為三,而是要利用時代科技發展所帶來的便利,進而更好地“做”。做到改變思維僵化行為,教師寓教于信息技術,學生寓學于信息技術,家長寓育于信息技術,社會寓整個教育環境于信息技術。真正實現陶先生認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從而高效地發展和利用“互聯網+教育”模式,通過不斷探索與革新,為當代高中地理教育提供更加有效和高品質的方式與資源。
(一)新媒體為學生帶來的影響。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發展“如日中天”,它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開放性與平等性,雙向性與互動性,及時性和便捷性,選擇性和強迫性。正是因為大數據的網絡背景,給學生以非成年人的身份擁有“成年人”思想的機會。而且在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而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學生群體也在網絡世界中不斷學習,然而網絡虛擬世界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怎么教會學生學會審視現有的信息,學會反思,理性的思考,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新媒體對高中地理教師發展的影響。“新媒體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受到了挑戰,“終身教育”“遠程教育”“網絡教學”“交互式學習”等已對高中地理教師們所從事的事業發起了挑戰。在現實教學實踐中,也要求高中地理教師提高課前“準備能力、課堂實施能力、課后反思能力、教學研究能力”。新媒體技術對現代時空和地域的突破,在課堂教學中,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能力對教育質量的提升起著關鍵的作用。這樣,在面對新環境時,高中地理教師才能更好地適應學生、適應未來。
三、化解高中地理教師思維僵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轉化學習的理論。經驗、批判性反思和理性的交談是麥基羅理論三個重要的主題。麥基羅認為,經驗是成人轉化學習的來源。成人經驗是成人自我建構的結果。而且于學習者來說,要改變他們“學習的意義架構(特定的信仰、態度和情緒反應)”,而且這些經驗可以用理性的方式表現出來。(二)轉化學習研究現狀。通過中國知網搜索轉化學習,可搜索出190篇相關研究;在現有的對轉化學習的相關研究中主要側重兩方面:一是轉化學習的適用主體,主要有高中地理教師、企業員工、農民工、醫學工作者、服役人員,旨在提高高中地理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或是企業內部員工素質。二是針對轉化學習理論的不斷完善及其現實意義。通過國外成人轉化學習理論發展的比較研究,如麥基羅、弗萊雷、博伊德、泰勒等研究者對成人轉化學習理論具有不同的視角,從轉化學習取向來說,有個體轉化和社會轉化。從轉化學習的內容來說,有理性轉化和非理性轉化。國內學者對轉化學習理論的研究,我國成人教育學界自20世末開始關注轉化學習理論,認為轉化學習實質是調整、修正原有不適應當前變化的世界觀、人生觀或價值觀,或建立新的世界觀、人生觀或價值觀,更合理地指引未來的生活,擺脫原有觀念的束縛。所以轉化學習是注重經驗的價值,強調在原有學習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自身的思想和行為或是他人的經驗進行批判性的反思,然后與他人進行理性的交流,而對個體的價值觀念進行重新架構和再次組合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李斌輝,王林發.優秀高中地理教師如何走得更遠———論優秀高中地理教師的專業僵化和專業再發展[J].青年教師,2014(10).
[2]黃磊.試論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10).
作者:雷錫龍 單位:甘肅省靖遠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