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培養具有堅實理論基礎與專業知識、較高設計審美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具備專業技術水平和國際化視野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生,作者基于中德合作辦學的背景下,通過與德方教師兩年的教學過程實踐與探討,針對肇慶學院中德合作辦學下工業設計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模式,結合中方教學特色,從課堂環境、教師角色、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幾方面歸納總結了中德教育和各自特色,提出兼顧二者教學優勢且更適合中方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為培養應用型人才與促進工業設計專業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工業設計;中德合作辦學;教學模式改革;課堂反轉;國際化視野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教育全球化、國際化進程也隨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外合作辦學成為當我國實現跨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的主流模式,為世界各地培養、輸出了大量的國際高端人才。在此背景下,肇慶學院為了落實“省市共建”的國際合作項目,推動國際化的高等教育創新,引入了德國應用型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與德國富克旺根藝術大學合作,進行工業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并期待以中德合作辦學為契機,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外交流與合作等方面起到示范和帶動效應,發揮“窗口”和“實驗田”作用,學習德方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做到進一步優化、利用資源,進行教育模式的改革與探索。2017年,肇慶學院與德國富克旺根藝術大學通過合作辦學進行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采用德方全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模式、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德方專業教師全方位從專業教學、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模塊進行指導。隨著中德合作辦學模式的變化,經過對2017級、2018級兩屆學生的教學實踐與探索,2019級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全部課程由中方老師進行專業授課教學,作為中德合作的階段性探索與實踐檢驗,需要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各方面,總結吸收德方的優勢和特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將中方、德方優勢相融合的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新模式。作者作為學習德方教學模式的授課老師,同時擔任德方老師助教,協助德方老師教授2017級、2018級學生專業基礎課,以此為契機,以中方教學環境為立足點,探索中德教學優勢相融合的、適應中方土壤生長的具有德方專業教學特色的工業設計教學模式,并將其推廣到其他課程加以運用。
一、中、德教學模式的現狀及特點
在中德合作辦學的項目背景下,中、德雙方共同參與教學建設與管理,各自承擔相應的義務與責任,所有課程全部都采用德方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師資隊伍和專業考核方式。同時結合中方實際情況,實用中方的教學質量評價和教學質量監督體系進行教學評估,對比中、德雙方的教學模式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課堂環境及氛圍
1.中方課堂環境特點。中方的教室環境大多數延續了較為傳統的“講臺式”布局,即老師在站在講臺上授課,學生則以“行列式”的方式整齊的按照桌椅的排布位置分布在后,無形中增加了老師和學生之間“距離感”。同時,這樣的布局形式相對刻板,缺少空間布局的新鮮感與靈活性,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對于教學空間環境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另外,中方教師的表達相對而言較為嚴肅,較少能夠與學生產生共鳴與互動,缺乏趣味性。2.德方課堂環境特點。德方老師主張依照不同的課程需求來布置教室環境,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對教室的設計和布局,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半圍合的學習空間,有一定的圍合感與私密性,更利于課堂氛圍的營造。在授課過程中,德方老師還非常善于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除了清晰的語言、準確的描述之外,還會適當利用肢體語言、有趣的表情、神態等去幫助表達,這樣更加有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上課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親切、愉悅、平等的環境中學習。
(二)教師角色方面
1.中方教師角色。中方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習慣于將知識以單方面講授、灌輸的形式,直接傳輸向學生,往往忽視了與學生平等交流102設計教育的機會,習慣性將自己熟知、感興趣的方面傳授于學生,而忽視了學生本心想要表達的想法、意愿,容易造成“老師單向輸出,學生減半輸入”的困境,大大降低了學習效率。2.德方教師角色。德方老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極大程度地與學生交流、互動,主要原因是對于教師角色的定位,更多地是從分享者的角度出發,作為知識的引導者、啟發者,做學生的朋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學生有更多互動交流的機會,通過學生的反饋,老師也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并及時地給予指導。
(三)教學內容方面
1.中方教學內容。中方的培養方案對于課程目標、形式、內容、學時等都有十分詳盡、細致的規定,目標明確,內容鮮明。但相較于德方老師的備課內容,中方老師在備課所能選取的內容和自由度較小,容易出現同一課程每學年授課內容多有部分重復的現象,甚至缺少內容、題材的與時俱進,缺少新意。另外,在教學進度方面,中方相較德方而言,總體教學進度要快于德方。所以在相同時間的前提下,對比我國同類院校,德方學生所做的項目設計要遠遠少于中方學生。2.德方教學內容。德方制訂的培養方案,與中方培養方案的制定有很大的不同,是以主題模塊的形式呈現。每學期的培養目標重在不同能力的培養,通過不同主題的設置進行授課。老師備課內容根據模塊主題而定,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靈活度。內容、題材通常選自生活中熱門、話題度高的主題,或現代設計大師等,較為接近生活的案例,能夠在不同學期選擇符合模塊主題且形式不同的內容進行講授與實踐環節。極大程度豐富了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好奇心。教學進度方面,德方更傾向于對與產品從無到有這個思維過程的培養,更加注重產品細節等,所以所用的項目周期遠遠大于中方的項目設計周期。這一點與德國的教育體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從基礎教育階段開始,德國就有著自己的節奏和進修模式。
(四)教學模式方面
1.中方教學模式。中方老師善于站在全局的角度進行總結、歸納,將所負責課程的邏輯點、知識點進行串聯比較。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邏輯架構,但缺少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需要要求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在學生過度依賴老師總結的前提下,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思能力。另外,中方培養方案中課程之間的關聯度相較而言比較低,“體系感”不強。通過老師的講授,每門課程的知識點清晰明了,但不同課程之間的知識關聯點較弱,學生缺乏對知識架構的整體把握。理論課程與專業實踐課程結合的不夠緊密,常出現“脫節”的現象。2.德方教學模式。德方老師在專業課授課過程中,小班教學,在實踐環節多采用一對一輔導的形式,與學生近距離交流,尊重學生個人喜好的前提下,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設計方案。無論學生提出什么樣的想法,老師都會找到其閃光點并加以鼓勵與贊美,學生在鼓舞中迅速成長,飛速進步。同時,德方老師擅長“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從問題的根源進行探索、剖析、發掘、分析、模仿并運用。形成邏輯鏈條,逐漸形成自己的方法論。同樣的知識點貫穿始終,通過不同模塊的課程,從不同的角度不斷強化,能夠讓學生在不斷反復與重復中理解并運用知識點進行實踐操作。不同模塊之間的關聯程度很高,尤其是理論課與專業實踐課,兩個模塊的課程緊密結合,整個學期的教學安排更更加體系化、完整度比較高。同時德方老師非常重視動手實踐能力,強調過程模型和最終模型的制作。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了解機械操作、工作原理等實踐方面的理論與技能。而理論知識相對較少。但在模塊化課程中,大多是以主題的形式展開討論,缺乏課程的系統性,知識點比較散,難以讓學生較為直觀地架構知識網絡。不利于學生快速理解并掌握。
(五)考核形式
1.中方考核形式中方的考試形式大多是以筆試的方式進行,考試內容涵蓋得更為全面,有些需要記憶背誦,有些開放性問答,學生比較適應這種形式,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方向。2.德方考核形式德方的考核模式多以面試為主,例如分組匯報、一對一交流分享等形式進行。同時,成績的判定主要以平時表現及平時作業為主,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公平性。考試內容方面,鼓勵提倡學生積極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設置標準答案,開放性較強。
二、結合中德雙方特色的教學模式改革
(一)具體改革內容
1.課堂環境改革。從教學環境入手,打破傳統的課堂布局,由授課老師根據課堂需要,帶領學生對教師環境進行設計與布局,方便教學過程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與積極性。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打破固有傳統模式,親近學生,多與學生交流互動,創造親和而又不失活力的課堂氛圍。同時從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翻轉式課堂的教學模式,從布置課室環節,由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極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于積極性,如圖1。2.教師角色改革。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對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小班授課的形式下,教師得意更加充分地發揮其引導者和啟發者的作用,與學生成為朋友,引導、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打開思路,相互分享,不要壓制學生與自己不同的想法。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學生為中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轉變學生固有的思維模式。學生只有將自己的興趣與專業相結合,才能夠最大化地吸收所學知識,學以致用。這一方面的改革是翻轉課堂的實質性體現。將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主角“老師”轉變為新型教學模式下的主角“學生”,老師更多地由“講述者”轉變為“傾聽者”。在教師角色改革后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實質性變革與提升,如圖2。3.教學內容、形式改革。課程所用教材除了選擇常規的由我國權威出版社的教材,更多的還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選取學生熟悉、感興趣的點進行知識的導入。所用材料與時事、當下研究熱點緊密相關,從報紙、雜志、期刊、網絡等媒體資源尋找補充材料,從而保證教學內容的新鮮度與專業前沿度,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學生對于教學材料的敏感度與新鮮度,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吸收與轉化效果。常規的教材書籍,能夠系統地將知識點梳理,但由于教材的更新出版時間間隔較長,所承載的知識體系很難做到實時更新,內容缺少趣味性,容易讓學生產生倦怠感。結合媒體資源的教材資料,不僅有趣,而且極具時代熱點或專業熱點、關注點,能夠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二者相結合,能夠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大為受益。另外,在教學形式方面,提倡線上線下教學共同進行。借鑒疫情期間的教學形式——線上網絡教學的優勢之處,能夠對學生在課后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消化過程實時跟蹤解答。同時有了線上教學的輔助,老師對于課堂內容的安排可以更加靈活地處理,將重中之重在線下課堂精講、細講,能夠通過學生自學、討論的部分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線上的方式進行學習、討論,老師也能夠很好地參與其中,及時予以指導,兩全其美。結合上文中提到的教學進度問題,中方學習德方對于學生設計概念生成階段的引導、設計細節的注重(需要學生通過制作草模等方式來模擬實物體驗)的同時,結合中方的實際情況,提高設計效率,縮短設計周期,為了學生日后能夠更好地適應我國的行業發展,奠定基礎。4.教學方法改革。中方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缺乏理論知識與項目設計的相關度,理論模塊與設計、時間模塊相互獨立,契合連接度較低,導致學生很難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直接運用于實踐項目中。教學改革后,通過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環節緊密結合,理論教學模塊內容直接服務與設計實踐模塊,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設計實踐模塊中,同時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借助項目式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強化對教學過程的關注,對階段性教學成果要及時以展覽方式呈現。樹立學生的專業自信心,讓學生真正成長為符合時代需求、具有國際視野的工業設計人才。
(二)教學模式優化提升
文章主要擬解決針對國內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在吸取德方教學模式的優勢基礎上,加以融合,探索“中德結合”的新教學模式,起到革新教學,實現跨學科推廣的效果。(1)為傳統課堂教學提供國際化模式和參考。由重“傳授”向重“啟發”轉變,實現課堂翻轉。(2)由重“理論”向重“應用”轉變,啟發中式教學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更好地運用與實踐創作中。(3)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注重創新思維培養過程,而不只著眼于最終產品的效果。(4)由“單一視野”向“國際視野”轉變,中德設計學院為學生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平臺,促使學生的跨文化事業更加開闊,綜合素質更高。(5)結合中方、德方教學模式中的優勢之處,同時線上線下教學同時進行,形成新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最大程度地激發老師與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成為多元復合型人才,與國際接軌,更加適應時展,形成特色專業教學模式。
三、結語
本文主要針對國內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在吸取德方教學模式的優勢基礎上加以融合,探索“中德結合”的教學新模式。力爭實現由重“傳授”向重“啟發”轉變,實現課堂翻轉,為傳統課堂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由重“理論”向重“應用”轉變,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更好地運用于實踐創作中;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注重創新思維培養過程,而不只著眼于最終產品的效果;由“單一視野”向“國際視野”轉變,中德設計學院為學生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平臺,促使學生的跨文化視野更加開闊,綜合素質更高。結合中方、德方教學模式中的優勢之處,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最大程度地激發老師與學生的潛能,培養多元復合型人才,更好適應時展需要。希望相關的教學改革探索與思考不僅可以應用于工業設計專業,還可以推廣到產品設計、環境設計、視覺設計等更多設計類課程教學中,為培養應用型人才與促進工業設計專業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在中德雙方合作教學期間,針對德方的工業設計教育體系與中方的教育體系相比較,不難發現,單純就某一種教育體系而言,更大程度上是適合其本土環境發展的。不可否認,德方的工業設計無論起點還是發展程度,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學習、借鑒其精髓是我國工業設計必不可少的必經之路,但是否需要全盤照搬,德方的工業設計教育體系是否完全適用于中國的大環境,還有待進一步探討。畢竟在高等教育階段,需要基于兩國的國情和基礎教育階段的內容定點分析,定點判斷。需要學者從縱向、橫向多維度地考量和借鑒,助力我國的工業設計教育事業發展,將其推向新的高度。
作者:曹君瑞 單位:肇慶學院中德設計學院 工業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