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貴州工業能源消費碳排放現狀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些年,貴州省抓住西部大開發戰略、工業強省戰略發展機遇,經濟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再加之大數據和綠色發展的引入,貴州省經濟持續發展能力逐步提升,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貴州省素有“西南煤海”美譽,能源消費問題也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所以對貴州省工業能源消費碳排放現狀進行分析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基于2006-2015年的統計數據,對貴州省工業能源消費碳排放的現狀、問題進行分析,提出降低碳排放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工業能源消費;碳排放;貴州省
一、引言
伴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工業強省戰略等政策的向西部傾斜,西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在不同的領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貴州的工業發展也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也因此越來越受到國家和政府層面的重視。2017年上半年貴州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366.4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0%,工業經濟20個月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繼續保持“三高”的強勁發展勢頭。在發展的過程中,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在貴州省工業發展歷程中占據重要地位。近年來,國家對貴州省的發展尤為重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在貴州得以切實貫徹,綠色發展逐步深入人心,但是貴州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并未從根本上改變,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依然面臨巨大壓力。貴州省素有“西南煤海”的美譽,是典型的“富煤貧油”大省,煤炭資源儲量達497.28億噸,煤炭種類齊全,為“西電東送”工程的開展奠定了基礎。但在煤炭開采和煤工業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能源消耗量大、能源利用率低等問題,使其特有的資源優勢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本文利用2006-2015年的統計數據,從工業能源消費碳排放的角度出發,對貴州工業發展過程中能源消費情況進行分析。
二、工業發展與能源消費碳排放現狀
1.工業發展現狀。根據《貴州統計年鑒》數據,可以得出2006-2015年貴州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重工業、輕工業增加值之間的動態變化。貴州省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一直保持著持續上升的態勢,2010年以前增長緩慢,并且2010年還呈現下降趨勢,2010年以后以較大的增速快速的上漲,其中重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百分比較大,但2010年以后逐漸有所變化。究其原因,一是盡管受2008年的雪凝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貴州工業增加值在2008年并沒有下降,反而呈現上升的態勢,并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08年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051億元,同比增長10.1%。二是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貴州省能否順利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的攻堅之年,為了完成節能減排目標,貴州把工業節能作為“十一五”節能目標完成的關鍵所在,對工業進行了調整,降低工業增加值能耗。這也是2010年工業增加值有所下滑的原因所在。“十二五”時期,貴州提出實施工業強省、城鎮化帶動戰略,在其推動下,全省工業增加值保持較快增長。2.工業能源消費現狀分析。2.1工業能源消費量和碳排放現狀分析。根據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從中我們可以看出,2011年是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轉折點,2006-2011年能源消費總量呈上升態勢,從4046萬t標準煤上升到5896萬t標準煤,6年時間上升了45.7%。2012年能源消費總量為5078萬t標準煤,比2011年少了818萬t標準煤,減少了13.9%。2012年之后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緩慢上升,但較慢于2006-2011年的增速,這跟貴州推行節能減排、低碳循環的理念是分不開的。另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變動趨勢一致,2011年是其變化轉折點,受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影響很大。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變化與其在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百分比變化也有密切關系。從統計年鑒上的數據顯示,可以看出,工業能源消費量占全省能源消費量的變化大致呈現先升后降的態勢。2006-2015年的10年間,2011年工業能源消費量占比最大、高達74.65%,占全省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三。2012年工業能源消費總量低于2011年之前的消費總量,這與國家政策及政府重視休戚相關,諸如調整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開發新能源減少煤炭的使用量、加大對煤炭開采的科研投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工業能源消費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2工業分行業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量現狀分析。根據《貴州省統計年鑒》,提供的統計數據資料,可以得出貴州省工業分行業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體情況。從數據分析當中,可以得知:貴州省工業分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制造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就是采礦業。2006年制造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7519.09萬t,2015年為10334.53萬t,增長了近34.44%,其中:2006-2011年制造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較快,2011年達到11644.14萬t,增長了54.86%。這種增長速度與這一時期的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關,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和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分別增加了81.2%、19.2%、47.3%。2011-2015年制造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雖有所下降,但相比2006年還是呈現上漲的趨勢。另外,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占工業碳排放量的比重也比較大。相較于2006年,2015年采礦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6年增長了近10%,但2006-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波動起伏。2006年為1423.45萬t,2007-2008年下降了近17%的比重,2008-2010年上升的速度比較快,但2011年又開始下降但相對于2009年又偏高,到2012年制造業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高峰,2012-2014年大幅下降,2015二氧化碳排放量又稍有上升。采礦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變化與該時期煤炭和黑色金屬開采量的變化密切相關,其開采量的增大對制造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加之貴州省能源開采技術的限制,煤炭的利用效率不高,消耗量大,由此帶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三、存在的問題
1.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比重大。從2006-2015年貴州省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貴州省工業能源消費量占全省總的能源消費量的比重比較大,2006-2015年其比重從2006年的65.55%下降到2015年的53.97%,工業能源消費高也在一個側面說明了貴州省為貫徹推行工業強省戰略下了很大的功夫。采礦業中的煤炭開采以及制造業中的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等行業的能源碳排放量占比依舊很高,并且有繼續上漲的趨勢。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中的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的能源消費量占比比較且增幅比較慢。貴州省工業規模以上增加值中重工業的增加值均高于輕工業的增加值,10年之間重工業增加值的變化均占工業規模以上行業增加值的61%-70%之間,而輕工業只占其中的大約百分之三四十之間。雖然,2006-2015年工業能源消費量和工業中規模以上重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都有下降的趨勢,但不可忽視的是,這種下降的比例與發達城市相比,依然很高,這種高能耗、高污染的經濟發展方式對于貴州推行低碳節能的綠色發展之路極為不利,所以貴州省的工業結構有待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2.工業能源的資源利用率低,消費總量比較大。工業能源消費量從2006年的4046萬t標準煤上升到2015年的5369萬t標準煤,增長了近33%的量。2006-2015年對貴州省而言,經歷了“十一五”規劃到“十二五”的變化,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工業強省戰略對貴州省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使得工業發展迅速,能源消費總量也劇增,但是與發達城市相比,貴州省的經濟發展規模比較小,高科技水平也比較低,由此而帶來的是資源的浪費和不合理的利用。3.能源消費中煤炭消費的比重大,結構不合理。從貴州省分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我們可以看出采礦業中煤炭的消費量比重比較大,在2012年高達到96.5%,其中最低也高達84.4%,其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重比較小,但是有小幅的增長,這說明貴州省在節能減排方面也作了努力,只是效應比較小。這種能源消費結構對于低碳節能的發展方式而言有害而無益。4.工業能源二氧碳排放量大。工業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從2006年的9953萬t到2015年的13208萬t,增長了3255萬t,將近32.7%的比重。這種高耗能、高污染的經濟發展方式對貴州省的環境保護問題存在很大威脅。
四、減少工業能源消費碳排放的對策措施
從貴州省2006-2015年的工業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量以及各行業的碳排放來看,降低貴州工業能源消費碳排放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調整工業結構。貴州省的工業能源消費總量和工業規模以上行業的碳排放量雖然有所減少,但是現如今的工業結構仍舊不合理。諸如高耗能、高污染的煤炭,石油、煉焦和核燃料,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以及非金屬礦物等行業不僅加快工業能源的消費總量,而且給貴州省的環境帶來威脅。2.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率,增加對科學技術的投資。相對于其他發達城市,貴州省的經濟規模小、科技水平較低,對資源的利用達不到最優。提高科技水平是首選,同時還要借鑒發達城市節能減排的先進技術,立足本省實情,提高資源的利用率。3.增加對清潔能源的勘探和研發的投資,調整能源消費的結構。貴州省是典型的煤炭儲量大省,煤炭種類齊全、質量優良,利用煤炭資源進行“西電東送”、“煤變油”工程;同時,開發清潔能源減少對煤炭資源的利用,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減少對高耗能黑色金屬礦、化石燃料、焦油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參考文獻:
[1]貴州省工業經濟20個月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作者:雷玉俠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