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業文化與思政課改革創新內在邏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一部遼寧工業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工業文化史,更是一部中華民族富強史。工業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民族主義精神、創新精神、勤勞務實精神等。遼寧工業文化特色資源與遼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關系決定其在內在邏輯上具有共建共享共榮的可行性。
關鍵詞:工業文化資源;思政課;內在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與改革創新,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高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2018年教育部出臺了教社科【1】、【2】號文件,強調了高校思政課的具體實施要求[1];2019年3月,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8月,兩辦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2];2020年1月,教育部印發了《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這一系列文件要求和會議精神對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及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都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一、以遼寧工業文化資源創新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高校思政課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學者們對于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研究不斷深入,分別從不同角度創新研究,不斷增強了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從遼寧的特色優勢出發,創新挖掘利用遼寧工業文化資源,充分發揮遼寧工業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以遼寧工業文化資源創新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維度,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引領作用和現實教育意義。一是研究新中國成立后遼寧工業文化史與工業文化精神、遼寧支援三線建設的歷史。讓學生全方位了解遼寧工業文化的發展歷程,以改變思政課改革中教學體系單一的不足。二是以工業文化精神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文化觀念和職業素養是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有力舉措。三是依托遼寧工業文化資源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更具有實效性,以理論知識為依據,通過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工業實踐活動,使其主觀世界和主體能力均實現全面提升。
遼寧工業特色優勢與遼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關系決定了其在內在邏輯性上具有共建共享共榮的可行性。首先,遼寧工業文化中包含著民族主義精神。一部遼寧工業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工業文化史,更是一部中華民族富強史。遼寧工業發展歷史經歷了反抗殖民侵略、蘇聯強拆、國共內戰、恢復建立、確立體系、改革完善、建立現代工業體系等多個階段,解放后工業的恢復發展是以鞏固新生政權、保障民生、支援前線、解放全中國為根本目標的。1947年,同志在7月10日、8月29日、11月13日四個月內三次電示、,反復強調發展東北工業的重要性。1948年11月東北全境解放,但全國解放戰爭仍在繼續,需要大量的軍需及彈藥支撐援助,和東北局高度重視東北軍事工業的發展,將東北作為全國解放戰爭的軍事儲備基地。對此,東北局及時做出了《關于全東北解放后的形勢和任務的決議》,明確提出“一切為了支持與爭取全國戰爭的勝利”[3],仍是東北黨的戰斗口號,要求東北地區各省黨和政府領導全體人民,加速生產建設,擔負起建設新東北和支援全國解放戰爭的雙重任務。因此,遼寧的工業發展肩負著中華民族的解放、中華民族的獨立重任。其次,遼寧工業文化中包含著創新精神。創新是工業文化的應有之義,歷史上各國的競爭本質上是工業的競爭,工業的競爭有賴于技術的變革與創新,這是工業文化的內在邏輯。荷蘭水力風車取代人工勞力,海洋貿易的擴張與制造業的創新發展使荷蘭成就帝國霸主之位;英國蒸汽機的發明使用和《航海法令》的使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遼寧工業文化是伴隨著遼寧的獨立解放而創新發展的,經歷了日本殖民工業經濟文化、蘇聯強拆和國民黨統治下的工業文化、遼寧解放后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工業恢復和快速發展、改革開放后工業體制改革發展等不同時期,這些不同時期即是工業文化不斷更迭創新發展的過程。最后,遼寧工業文化中包含著勤勞務實的精神。遼寧的工業實踐中涌現出一大批尉鳳英、孟泰式先進人物,他們的勤奮務實匯聚成勞模精神,激勵著一代代的人們。勤奮務實注入到工業經濟活動,能夠極大地促進經濟發展,勤奮的經濟價值體現在工業企業面向市場的務實態度中,是工業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使其成為工業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遼寧工業文化中的這些重要精神正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二者價值目標具有一致性;民族精神、技術創新、勤勞務實等方面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的應有之義,與遼寧工業文化資源內涵具有相通性;工業文化精神需要代代相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需要新的載體,二者共生共建共榮。
三、以遼寧工業文化精神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首先,以現有工業博物館、紀念館或建立三維立體、動態現代場館為實踐教學載體培育學生。如建立在沈陽鐵西區的中國工業博物館,對于研究中國工業發展史、保護保存近代工業歷史文物資料,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重要價值。同樣,遼寧曾經的煤碳資源和鋼鐵資源比較豐富,建立煤碳、鋼鐵博物館意義重大,或將已有場館升級改造,利用現代手段設計煤炭或鋼鐵三維動態虛擬生成效果,給觀者直接帶來視覺沖擊,使復雜的工業過程直觀化。思政課依托場館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使學生尊重工業、崇尚制造。其次,高校思政課改革中應開設工業文化實踐課程或選修課程加強對學生進行教育。各國在推動全社會對工業的重視和發展中,大多不同程度地設置了專門課程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英國在20世紀70年代,大學成人教育設置了“工業考古學”專門的課程,初等和中等階段設置的歷史教育課程標準中,明確包括地方史和歷史環境兩部分內容。在我國,華中師范大學率先開設工業文化課程,推動工業文化的教學與學術研究進入新階段。因此,遼寧高校也應開設思政課相關工業實踐課程或選修課,推動實現遼寧工業文化進校園。最后,教師在考試、考核環節布置專題研討實踐作業。課程開設后,教師可以在考核環節推進,形成閉環設計。即教師需要做好相關布署,引導學生參與工業相關話題討論,從而提高全民的工業文化素養。另一方面設計問題指導學生選題,并提出明確考核要求。如設計相關考核題目,要求學生對一座工業建筑及工業文化談談認識,或者結合當地的工業歷史景觀提出自己的觀點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網站.教育部關于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信息索引:360A13-04-2018-0004-1生成日期:2018-04-13.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新華網2019-08-1419:25:02.
[3]鮑振東,李向平等著.《遼寧工業經濟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作者:柳春清 單位:沈陽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