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外合作下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淺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和全球化,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在這個過程中,各行業對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培養國際化人才成為國家的戰略需求。本文結合文獻和工作經驗對現有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并對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路徑提出了建議。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機構國際化是必然趨勢。新時期,中國高校國際化也是教育開放的必然要求。新時代需要大量具有全球視野和遠見的優秀國際人才,為國家、地區和產業發展服務[1]。在這樣一個教育對外開放的大環境下,國際化是中國高校發展的必由之路。實施國際化戰略已經成為大學國際化發展過程中的核心競爭力。
一、國際化人才培養意義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增強,世界掀起了教育國際化的浪潮,在國際范圍內教育資源共享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時代特征之一。美國、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利用經濟技術優勢,通過課程和教學方法改革以及制度優化培養了大量具有綜合素質的國際化人才。國際化人才是指具有國際意識和胸懷、世界一流的知識結構、國際視野和能力,善于抓住機遇,在全球競爭中爭取主動的高層次人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然而,在教育國際化方面,中國高校仍然處于劣勢。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適應國家社會經濟對外開放的要求,應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2]。對于中國高校來說,面對挑戰和機遇,應重視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在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中進一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尤其是中國的“一帶一路”正逐步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培養國際化人才已成為國家的戰略需求。
二、我國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現狀
(一)國際化課程數量日益增長
目前,高校商學院以及經管學院主要開設了跨境電子商務、文化管理等課程,如國際貿易英語函電、跨文化交際、國際營銷等。可以看出,與國際化相關的課程主要集中在少數院校,部分院校的學生沒有學習過與國際化相關的課程。這也反映出國際課程沒有覆蓋全校,數量有限。在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過程中,學校是重要的支撐,教師是不可或缺的領導者[3]。因此,學校應該為教師和學生創造條件,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國際化活動。教師的能力對學生能獲得多少知識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過程中,不能忽視教師能力的提高。其次,國際化教師的水平不統一,普遍偏低是個大問題。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國際化發展。此外,管理者在教學過程中做決策時要了解學生的需求,關注學生和教師的發展。但是采訪老師時,發現老師們參加國際交流活動的機會更少了。
(二)國際化發展需求增長
隨著國際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需要發展國際能力。但很多不良媒體和不正規組織把握住了這個賺錢的機會。因此,社會上充斥各種各樣的信息,有真有假,很難區分,所以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選擇。所以,學校提供的各種資源成為他們最信任的資源。但是,由于學生獲取消息的渠道單一,在沒有特殊途徑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學校獲取信息,影響學生國際能力發展[4]。
三、我國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類型缺乏多樣性
外語學院雖然聘請了外教,但數量有限。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在第一年和第二年,每周只有一節外語教學課。課程時間短,每節課與外教交流的時間非常有限。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以及老師的高要求,幾乎沒有全英語教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比英語專業的學生處境更糟[5]。在日常評價中,成績仍然是檢驗效果的主要方法,“應試教育”理念普遍存在,學習往往以理論學習為主,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應試教育”輸出的大量高素質人才進入社會后,往往表現出國際知識儲備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足等問題,理論與實踐脫節。因此,人才輸出不足導致國際競爭環境下各行業急需大量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與其他知識的聯系,導致學生對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缺乏系統的掌握。此外,與國際化相關的課程不多。除了外語專業的學生,很少有其他專業的學生能夠實現雙語教學,學生沒有語言環境。即使是外語專業也很少開設與國際化相關的課程。大三的跨文化交際和外貿商務函電都是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的與國際化相關的課程,內容非常有限。雖然近年來,高校一直在不斷進行變革,比如工商管理學院2020年開設《國際商務》課程,財貿學院2021年開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表明我國高校正在逐步將國際人才培養納入其人才培養方案,但是各部門之間的壁壘并沒有被打破,學生很難接受其他高校的課程,缺乏對知識的系統學習,學生無法獲得系統的知識。
(二)學生獲取信息有限
為了適應國際形勢,許多高校與外國大學有密切的聯系,并有海外交流的渠道,但是名額非常稀缺,這意味著學生在校期間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非常有限,而且在外面學習和交流的時間很短。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短暫的交流并不能讓學生了解外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情況,也不能滿足國際化人才的需求。雖然許多學生渴望出國了解世界,但他們沒有可靠和穩定的方法了解信息。網上的信息很復雜,很多海外留學機構的專業性值得懷疑。如何找到適合他們的高校,想出國需要達到什么要求,想就讀的高校有什么資質,都是困擾學生的一些問題,導致他們錯失學習機會[6]。
四、我國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改善措施
(一)增加課程類型
國際教師隊伍建設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或學院可以為教師提供機會,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參與各種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適當提供英語課程,并增加與國際化相關的課程。教師作為大學國際化主體,在提高大學國際化水平中起著關鍵作用。具有海外學術經驗或工作背景的教師在促進教學和研究國際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聘請外國專家和教師,擁有一定比例的留學回國人員,也是大學國際化的重要表現。因此,高校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即加大對本土教師和行政團隊的國際化培訓力度和引進國際教師,形成人才聚集優勢。設立更多的國際培訓項目,以提高教師的國際交流能力。一是可選派中青年骨干教師參加中外聯合教師培訓,支持骨干教師赴國外參加短期培訓,政府資助選派教師出國留學等,不斷提升高校本土教師的國際化能力。二是要在資金上支持青年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消除經費障礙。讓更多的老師出國,開闊視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國際化能力的提高對高校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開辟學生獲取信息途徑
國際化人才的概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并不新鮮。許多學生已經意識到對外交流和學習的重要性,出國留學可以看到國外和學習的優勢,有利于未來的發展,開闊視野,增強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學生們的想法符合當今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高校應繼續重視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將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為學生提供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在課程計劃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和理解國際形勢的能力,了解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等條件,懂得在國際環境中考慮事情。此外,高校應繼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與國際接軌。目前,高校在漢辦、大學生赴美帶薪實習、與國外其他高校合作等項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學生有機會通過高校的外匯項目出國留學。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一些問題。比如對外項目,名額有限,只有少部分學生可以通過高校走出去。此外,雖然學生渴望出國了解世界,但他們沒有可靠的學習信息,錯過學習機會。高校的一些對外交流項目是學生最愿意參與的。高校可以建立相關渠道,為學生提供可靠的信息來源,讓學生有更多的途徑了解國際形勢。除了幫助學生,還應該了解他們的需求。這樣,可以為他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方法。
五、結語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需要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因此,對于中國高校來說,面對機遇和挑戰,應該重視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在全球化提升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在中國的“一帶一路”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的情況下,培養國際化人才以適應我國的戰略需求。作為教育工作者,希望可以不斷進步,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海燕.“一帶一路”倡議實施與新型國際化人才培養[J].中國高教研究,2017(06).
[2]付曉.“新工科”背景下中國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06).
[3]高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2).
[4]洪秋妹.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10).
[5]胡斯嘉.論武漢大學的國際化人才培養問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4(15).
[6]李慶領,呂耀中.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面臨的問題與發展策略[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02).
作者:聶嘉瑜 單位:淮陰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