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效課堂構建思考(8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有效的管理是指管理者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整體發展的角度出發,不斷尋求適合學校發展的管理方式,激發一切可以激發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這是學校發展壯大的源泉。而實施高效課堂教學首先就要從教師隊伍建設入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打造高效課堂的保障,只有一流的教師才能創造出一流的課堂。
一、實施有效管理,為創建高效課堂建立制度保障
借鑒杜郎口中學的做法:在教學改革初期利用規章制度來束縛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行動,使老師長時間地按某種要求去做,就會逐步形成習慣,時間長了,也就能夠內化成自己的修為或理念。現實就存在:同一學校內部不同年級之間、不同班級之間的不平衡會嚴重制約學校的高質量發展,這其中既有班風、學風的使然,更有學校領導、年級部領導、課任教師的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的缺乏使然。為此,作為管理者要重抓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有效管理為核心,以創建高效課堂為途徑,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和考核制度,并適時檢查、提醒、督促教師狠抓教學常規,使教學常規常起來。二是重視課堂“三后”管理,即后三排學生、后進生、后十五分鐘管理。
二、系統開展高效課堂實踐探索活動
(一)以教導處、師訓處為主導,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引領作用。作為實施有效管理和創建高效課堂的主要職能部門,教導處和師訓處能走在學校各部門的前面,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指引各部門、各年級部共同參與到高效課堂的創建工作中去。積極探索“少說教,多互動”的最優化教學方式,實現課堂“省時、啟智、輕負、高效”。如在文科教學中推行“讀讀、議議、練練、講講”教學法;在理科教學中推行“練練、議議、講講”教學法,引導把自學法、探索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入課堂,創設對話的課堂,倡導民主平等的教學、溝通合作的教學、互動啟發的教學、創造生成的教學,促進學生個體對知識的建構和主體的全面發展。將有效管理與高效課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教師的職業幸福——學生記憶久遠的高效課堂。
(二)結合實際制定學校打造高效課堂實施方案,并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力課堂為基本理念,按照新課改要求擬定《高效課堂評價表》,引領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把高效落實到以學生思維訓練為核心,以師生互動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以講練結合為結構形式的具體教學實踐之中去。
(三)開展“導—學—點—用”課堂結構模式實踐。以“三個一”活動為載體,即“一課(同課異構)”、“一思(教學反思)”、“一研(教師沙龍)”,開展以“導—學—點—用”為結構模式的高效課堂實踐與探索,這些探索活動恰似流淌著的一條看不見的思維之河,激蕩起校園課堂教學改革的浪花。“導”是導思維;“學”是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引發思維碰撞和交融;“點”是點撥解惑,撩撥學生思維的“觸須”,引發不同角度、更深層次的思維;“用”即學以致用,及時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我們的實踐體會是:教師通過簡明的“導—學—點—用”這四個關鍵要素的教學過程設計,課堂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本質意義上的學習,訓練的是思維,收獲的是智慧。
(四)開展“好課堂”競賽活動。“好課堂”旨在高效地實現新課標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活動中,我們對“好課堂”明確三個基本定位,一是“好課堂”應追求90%+10%>100%,即必須堅守學生主體地位,堅守教學規律,不被眼前的許多“繁華”所迷亂,努力追求三維目標的達成度達到或超過100%。具體地說,要把握好起點,即課堂上至少要讓90%的學生感知知識、理解知識、掌握技能。要控制好過程,講究分層、因材施教,特別關注約占10%的尖子生和學困生得到什么樣的發展。要把握好狀態,讓每個學生表現出積極的狀態、合作的團隊精神,得到情感的愉悅、審美品位的提升。二是“好課堂”必須順應時展,要依據腦科學、心理學、教育學,尤其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從學生如何學的角度改革創新,帶領學生行走,引領自主發展。三是“好課堂”應有一個基本范式,我校“好課堂”的基本范式就是“導—學—點—用”模式。有聲有色的競賽活動助推學校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推陳出新,亮點閃現,在2014年鎮江“好課堂”總決賽中,奪得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政治、地理、信息七個學科的大市一等獎,一等獎人數在鎮江市同類學校中位居第一。創建高效課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做一個教學上的有心人,更需要教學管理者正確地謀劃與探索。只有以管理為導航,采用正確、科學、務實的管理方法,引領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走向高效,收獲成就感,才能切實地推進高效課堂的創建!
作者:王泰山 單位:江蘇省句容高級中學
第二篇:語文高效課堂建議
課程改革至今已經有些年頭了,這些年來我也聽了很多的語文公開課、優質課,可謂是華麗、精彩、絢爛,然而靜下心來思考,不免有疑問產生:語文課堂上我們的學生究竟能學到什么?這些花拳繡腿的教學活動中究竟蘊涵著多少高質有效的成分?
一、觀語文課堂“高耗低效”之現象
(一)目標過高,曲高弦難和
【案例描述】一次調研課上,一位教師執教《郵票齒孔的故事》,第一課時目標:1.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3.了解各國的郵票;4.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倡學生發明。且不談教學目標在表述上是否科學和恰當,僅在短暫的35分鐘內,就要實現這么多目標,怎么可能呢?目標把握不準是導致教學失敗的根本原因所在。反思:很多教師目標意識不強,備課時認為目標是可寫可不寫的東西,接到公開課任務第一想到的是先從網上搜各種各樣的教案,把其中認為精彩的環節拼湊到一塊,而根本不是先制定恰當的目標,再圍繞教學目標去考慮適合的教學環節。有的教師甚至為了追求看點刻意挖掘教學內容之外的東西,把一節課設計得密不透風,致使目標出現多、繁、亂的現象,一節課下來,教師教得疲憊不堪,學生學得稀里糊涂。這種忽略價值導向的目標定位,其實就是語文教學的“高耗低效”現象。因此,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我們要直面教材和生本,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制定合理的目標,不能過于求全,隨意拔高目標。
(二)煽情過度,沉醉忘歸路
【案例描述】優質課比賽,一位教師講余光中的《鄉愁》。課已進入了交流階段,課堂上播放起悠揚凄美的樂曲,氣氛讓人壓抑,教師讓父母在外的學生站起來,然后來到一位父母離得最遠的女學生面前。“孩子,你想媽媽嗎?”“想”,孩子眼圈紅了,“怎么想的?”孩子語塞,說不出話來,“你是怎樣表達想媽媽的情感的?”孩子沉浸在思念中,仍然啟而不發。“別激動,你想媽媽時會做什么?”“打電話”,孩子終于開口了,不爭氣的眼淚掉了下來。“你能不能像余爺爺那樣說一句話?”“鄉愁是一根長長的電話線,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學生已泣不成聲。“你終于體會到了思念之情。”教師滿意地贊許道。教師的目的終于達到了,可教師也許從未想過,這位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的情感失控是多么讓人揪心!思念是美好的,但又是悲切的,與父母遠隔千里,孩子的心理承受了多少孤獨的煎熬。教師偏偏要把這個事實揭露出來,而且窮追不舍,這恰似在孩子受傷的心口上撒鹽巴。反思:我以前出課時也遇到過差不多的情境,當時還覺得沾沾自喜,你看孩子都激動地落淚了,他有多么深刻的情感體驗啊!但過后想想,因為自己要制造這個煽情的效果,給孩子帶來的是多大的痛楚和傷害。我們非要把學生煽得淚流滿面,觀課者唏噓不已才算達到我們的目的嗎?課堂不是教師自我表演的舞臺,唯美的臺詞、矯揉造作的演技,是可以讓課堂越來越熱鬧,越來越沸騰,但學生的情感體驗呢?學生的需要呢?這種“越俎代庖”的煽情強勢,只能使學生淪落為教師展示才華的“配角”。
二、行語文課堂“高效低耗”之辦法
穿越語文教學的迷霧,走出“高耗低效”現象,這是語文教學的呼喚,也是語文教學的理想追尋。如何使語文課堂“優質輕負、低耗高效”呢?
(一)目標求“簡”——冗繁削盡留清瘦
教學目標不應求多、求全,而應求簡、求準。目標過高,教學難以達成;目標過低,教學失去意義。準確、簡明的教學目標是切實上好每一節課的基本條件。目標的制定要切合學生的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把準學習起點,準確處理教材,恰當劃分課時任務,清楚自己每節課干什么,要達到什么要求。只有找準目標,才能進行有效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以淺近的語言描述了圓明園當年的繁華,講述了圓明園毀滅的過程,作者除了想讓讀者感受到因祖國過去的貧病饑弱而忍受的恥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增強他們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情感求“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情感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實性,語文教學注重情感體驗,但不是虛假的情感,而是清新自然、真實的情感。情感求“真”的課堂,或許不完美,但它釋放出的是孩子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媽媽的帳單》教學片斷:師:引讀“——小彼得讀著讀著,感到羞愧萬分”。這里的“讀著讀著”,說明了什么?生1:小彼得讀得時間長。生2:小彼得讀了很多遍。師:是啊!小彼得讀了很多遍,心中洶涌澎湃,思緒萬千,肯定也想了很多,他想到了什么呢?這時學生思路很活躍,積極發言,氣氛非常熱烈。生1:他讀著讀著,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誕節,媽媽們都準備好精美的禮物送給他。生2:他讀著讀著,想起了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風呼嘯,自己突然發起了高燒,媽媽顧不得穿衣,抱起小彼得向醫院走去。生3:他讀著讀著,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媽媽總是準時送上香濃的牛奶。……在交流的時候,教師隨機進行點撥,讓學生明白母愛是無價的,大愛無痕,并以此為鋪墊問學生:小彼得撲在媽媽的懷里,會和媽媽說些什么話?先讓學生想內容,然后師生共同表演……如果前面的情感鋪墊不夠真實,學生的情緒不夠投入,這樣的表演環節就會成為一大敗筆,讓人覺得膚淺可笑。而這節課教師傾注真情,學生學得投入,表演環節讓人覺得就是情之所至,感人至深。《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我們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多一份思考,多一點執著,讓語文回歸原生態,走一條優質輕負、高效低耗的教學之路。
作者:王彥麗 單位:河北省邢臺市經濟開發區留村學區留村中學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可以改變以往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以主體身份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獲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成為探究的主人、學習的主體,這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現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對運用自主探究,構建高效課堂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主動探究,讓學生學習更有動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種非常強烈的意愿,即希望自己成為發現者與探索者,這種心理需求在兒童世界更為強烈,這也正是學生探究的強大動力。采用主動探究,改變了以往學生的機械接收,而是讓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地發現知識,這樣更能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成為真正的探究者與發現者,從而讓學生能夠以更大的學習熱情與學習動機展開更為主動而快樂的探究,從而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迎合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來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探究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
(一)運用生動的故事
故事是學生所喜愛的重要活動。語文學科本身包含著十分豐富而生動的故事,每個漢字是一個故事,作者的生平趣事,創作趣聞等也是故事,這些都極具趣味性,也都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動而有趣的故事來巧妙地提出問題,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改變了以往單一的信息輸出方式,能夠為學生創設圖文并茂、聲像俱全的教學情境,視聽結合,更能帶給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從而激起學生更為主動的探究熱情。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大的圖文聲像效果來向學生直觀而動態地展現桂林山水風光圖,并配以動聽婉轉的背景音樂,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激情。
(三)制造認知懸念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可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欲,從而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圍繞教學的重難點來巧妙提出問題,制造認知懸念,從而讓學生的主動探究更有動力。
二、主動探究,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以學生為中心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教學理念。要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就要摒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講解式教學,而開展學生的主動探究,正是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下以主體身份來展開探究。學生不再是消極而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積極而主動的信息構建者,這樣才能讓教堂成為學生的學堂,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與能動性,構建生本課堂,這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時,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中心,教師通過文本的閱讀直接告訴學生山與水的特點,這些都是直接從文字層面來提取的,并不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激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學生失去了思考與探究的機會,只是在機械而被動地接收這些信息,將其生硬地存儲于頭腦之中。很顯然這并不是我們所追求的高效課堂。而教師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教學,通過巧妙地布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展開主動閱讀與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內展開充分的交流與激烈的討論,變學生被動參與為主體參與,變消極接受為主動構建。如此一來,學生不再是存儲信息的機器,而是有著獨立性的學習個體,通過學生之間的探究與交流更能夠體會出山與水的特點,更能讓學生透過文字走進桂林,真切地感受山水風光之美,感受到作者用詞的簡練、生動與優美,激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這樣更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次解讀。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與探究者,讓學生成為教學的真正主體,才能構建高效課堂。
三、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未來社會的文盲不再是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不會學習的人。這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課堂的構建不再只是追求學生獲取知識的量,而是要看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要看學生能否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自主學習。學生的主動探究,可以讓學生全程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經歷知識形成過程,這樣學生不再是機械地記憶結果,而是親身經歷學習過程,能夠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創新意識,從而讓學生真正地學會探究,掌握學習方法,從而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從學會解決問題到學會提出問題,讓學生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分析者與解決者。這也正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一)在探究中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往往會產生許多不同的觀點與看法,而這些在傳統教學中被視為異常的舉動,認為與教學無關而加以壓制。其實這正是展現學生個性,激發學生創新的重要時機。而通過自主探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得學生得以發表個人不同見解與感受,并就這些不同來展開充分的交流與激烈的討論。這可以說是對學生好奇心的激發與保護,可以讓學生有更多創新與發現的機會,能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勇于挑戰,善于質疑。
(二)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這是新課程改革下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創新并不是憑空地創造一種新的事物,而是基于認知對現有事物的改造。在語文學科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是要打破教材與教室的限制,將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在運用中學習,實現知行統一。主動探究改變了教師對學生的灌輸,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發揮小組成員的共同優勢來展開有深度、有廣度的探究,在探究中學生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釋放自己的潛能,不再是照本宣科、死記硬背、機械運用,而是用所學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閃現著學生智慧的火花與創新的萌芽,促進學生將知識不斷地轉化為能力。總之,探究性學習改變了學生的被動參與與機械接收,而是以學生為主體所展開的自主活動,是在教師的誘導下學生通過思考與思維對知識的主動構建,學生所收獲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更能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真正實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
作者:劉曉玲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李家堡中心小學
第四篇: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思路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不斷涌現,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的教學新名詞相繼出世,新生事物的出現和發展總是伴隨著不斷的爭議和探討,進而實現自身的完善和提高。當下,有關高效課堂的話題很多,呈現了一種百花齊放的現象。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最大化,形成一種時間和效率的和諧融合。高效課堂教學能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構建條件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出發,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在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筑中,要把學生放在首要位置。教學就是教和學的和諧統一,其中學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才是教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教師要以課堂為支點,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在構建高效課堂中,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安排合理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找到最佳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此看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共同構筑了高效課堂的必要組件。
(二)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意義
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基礎的,構建高效課堂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教師教學的熱情,實現教與學的完美統一,真正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學生轉變為主動學習,從原來的“一言堂”轉變為“多言堂”,從而改變了教師教學的盲目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間縮短了,給學生留出了更多的時間去深入思考,從而加深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于無形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課堂的有效性得到延伸。
二、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途經
(一)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
教師要真正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涵,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積累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只有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再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而過于籠統的教學目標,是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的。因此,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明確、詳細、有層次、有步驟,要運用循序漸進的手法,實現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要注意不能急功近利,否則就會使學生出現理解能力混亂的情況,進而使學習效率降低。
(二)加強師生間的雙邊互動交流
教師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引導者和參與者,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微觀行為,在教學活動中是不是每一個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思言行為是不是和高效課堂學習的要求相符,通過觀察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就能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進而促進了師生之間關系的和諧。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有關的問題情境,促進熱點話題的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消除學生的畏師心理,要和學生打成一片,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氣氛,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師生間的雙邊互動交流成為高效課堂的主要學習方式。
(三)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
學生缺少自信,就會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使得學生的潛力可能是隱藏的,具有不可評估性,需要教師想方設法去挖掘和改造。如果教師善于鼓勵和表揚學生,就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學生的自律感、主動性就會得到加強。高效課堂的構建,要以新課程改革的精神作為指導方針,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興趣和信心,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努力把高中數學課堂變得富有活力和生機,用豐富的教學內容、精彩的方式去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師生共同的努力,實現高中數學課堂的高效,從而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三、通過多媒體的運用以及數學小組的建立,提高學習效率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他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在當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只發揮學生的自身的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合作,來提高其自身的數學能力,提升數學素養。還可以建立數學小組,這樣學生就能做好數學預習工作,也能有效完成教師布置的課下作業。通過數學小組學習,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在遇到難點時,學生之間能夠進行探究,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被廣泛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降低了高中數學教師的工作量。另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還使教學具有一定的層次性、直觀性、形象性,降低了學生理解數學問題的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通過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這個問題進行不斷的分析和討論,我們明確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主體這兩方面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實現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
作者:李玉萍 單位:山東省菏澤市巨野一中
第五篇: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構建建議
小學英語教學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英語教師必須準確了解并把握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全面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舉趣,加強學法指導,改進教學方式,開展英語實踐活動,才能不斷提高課堂的實效性,進而實現高效課堂。
一、準確把握特點
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學生其學習特點也是不同的,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并準確把握低中高段學生的學習特點,針對該年齡段學生的實際設計教學,才能使教學更具針對性,課堂教學才能有效。如小學生喜歡游戲和娛樂。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地設計歌曲、比賽、角色表演、游戲等形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學習動力會更足,教學效果會更為有效。小學生好奇心及觀察力較強,教學中充分運用卡片、圖片、簡筆畫、頭飾、實物以及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學生會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誦讀并記憶掌握豐富的單詞。對于教材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距較遠的陌生內容,可組織學生網絡搜集圖片、音樂、視頻等資料,使枯燥艱澀的內容變得形象生動,從而拓寬視野,增長學生見識。
二、關注情感態度
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更具實效性。因而,教師應當充分關注并有意鞏固和保護學生的情感態度。如學生初學英語時,好奇心強,積極性高,教師應當善表揚多鼓勵,充分樹立并保護學生的自信心。一個階段后,學習遇到困難或學生受到挫折時,教師要充分理解寬容,適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引導學生刻苦用功,有疑惑及時解決,當天的任務要當天完成,不留漏洞。尤其對于學困生,盡可能多地給予關愛,指導要耐心細致,多加肯定與鼓勵,不歧視放棄,幫助其消除自卑,如此這般,才能帶給他們繼續學習的勇氣與信心,才能讓他們愛上英語這門學科。
三、創設語言環境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用英語語言工具交際,教學重點應著眼于培養運用英語的能力上。教師要積極創設學習運用英語的語言環境,提供聽覺、視覺等感性認識的機會,利用游戲或情境表演,讓學生有表達語言的機會,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培養發散思維及分析能力,提高運用交際能力。教學中創造條件讓課堂練習情景化,鼓勵學生口語表達時有表情,并伴以手勢動作模仿、問答和復述,聯系生活實際,利用文中語句表述思想、體會及自由作文等實際操練,引導學生仔細聽傾,認真觀察,把握語言交際的時地、內容、方式和情感,模仿說、寫,靈活地運用所學過的語言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真正地掌握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四、培養聽說能力
小學英語教學必須注重對學生開口說話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尤為重要。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并對他們進行大量、反復的語言訓練。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必須把培養聽說能力擺在首位,堅持對學生進行經常的持久的足量的聽說訓練。(1)采用對話表演。模擬教材中的對話材料,分角色表演對話。(2)積極開展情景會話。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情景,由學生自編對話,或在小組內自由對話。(3)定期進行專題說話。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教材內容確定會話專題,如介紹人物、班級、學校、家庭、房間等。(4)自由會話。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后,發揮主觀能動性,隨意自選話題說話或會話,逐步養成日常聽說英語的習慣。另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盡量采用英語組織教學,以增加聽說機會,努力創設英語會話語言環境,既能鞏固所學語言知識,又可發展所學語言材料,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語境,提高所學知識的復現率,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采用上述方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把游戲和教學有機結合,克服了小學生怕說英語的怯場心態,讓學生自覺投入到英語學習之中。
五、重視學法指導
小學英語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必須滲透學法指導,學生依此學習,便能形成技巧。一是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對學生所學知識掌握和運用得如何;學生如何學習,方法是否科學;他們的困惑需求是什么……教師要了然于心,以便在教學中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二是學習進程中,要分步驟、分層次開展學法指導。課前要明確預習目的,借助辭典掃清障礙,跟讀錄音模仿朗讀,標注重點疑點。課中通過對語言的感知、體會、分析、理解和訓練,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學會帶著問題聽課、抓住要點和重點思考,積極發言展示、參與課堂活動。課后梳理復習,及時消化鞏固所學內容;并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提升實際應用能力。除此以外,還要進行個別指導,矯正指導幫助尋求適合自己實際的學習方法。只要立足于學生發展,處處為學生著想,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六、開展合作學習
英語學科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學習將會大大提高互動練習機會,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習成績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歡樂和諧的合作學習氣氛中,每位學生都有機會與同伴交流會話,展示自己的成果,成員之間、小組之間相互評比,學生體驗到了成功與自信、團隊的力量與榮譽感,同時也發展了互助協作精神。為保證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教師就要注意建立完善的、活而有序的合作學習常規。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獨立思考、積極參與、認真傾聽、遵守課堂紀律的合作精神,這樣才能使合作真正達到實效。
七、課內外充分結合
《英語課程標準》極力倡導“自主性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十分重視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明確指出課外學習活動對學習英語的促進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將課內訓練的內容延伸至課外,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的學習任務,如鼓勵學生收看英語電視節目,為家庭生活用品粘貼標簽,編寫英語小報等,鼓勵學生在課內外用英語交流等。總而言之,要想實現高效英語課堂要充分體現“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運用不同手段與措施讓學生樂學英語、善學英語、會學英語,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主人。
作者:楊萍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勤鋒小學
第六篇: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構建分析
構建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所謂高效課堂,是指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盡可能地使學生取得最大的收獲,要求教師教得高效,學生學得高效。它是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各學科教學都應向這一目標努力,小學英語教學也不例外。但從目前小學英語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教師怕教、學生怕學,課堂低效情況嚴重,頻頻出現問題。那么,如何改善課堂教學,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呢?對此,筆者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構建高效課堂,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先導。所謂興趣,就是指人們探求某事物的積極心理傾向,它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一旦學生對英語感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去學習、探索。相反,缺乏英語學習興趣,他們就極可能形成散漫的學習態度,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巧妙設計導入
生動、新穎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感,使學生樂學、愛學,積極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因此,教師要巧設開頭,先聲奪人,用最短的時間把學生帶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小學英語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如歌曲式導入、提問式導入、懸念式導入、復習式導入等,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要依據一定的教學任務和內容、學生的年齡和心理需求,靈活多變地加以運用。
(二)精心設計游戲
小學生天玩、好動,游戲教學符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游戲,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他們不知不覺地融入新課,興致盎然地學習新知識。
(三)有效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聯系生活,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栩栩如生的情境,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野餐、旅游、問路、看病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這不僅能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提高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高效課堂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關系的好壞。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換來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信任,讓學生喜歡上教師所教授的學科,還有助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實現高效教學。這需要教師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積極努力。首先,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變課堂控制者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啟發者、合作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勇于表達。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其次,教師要關愛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教師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要多關心、愛護學生,處處體諒學生,尤其是對待學困生,更要加倍給予關注,了解和體諒他們學習英語的難處,善于發現、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同時適當降低對他們的要求,多給他們介紹一些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以激勵為主,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從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加倍努力去學習。再次,教師要尊重學生,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教師和學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學生和學生之間也是平等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思想,在教學中一視同仁地對待他們,切忌不能因他們學習的好壞、家庭條件的好差而差別對待他們。這樣,以學生為主體,把關愛、尊重帶進課堂,學生就會感覺課堂像溫暖的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三、落實小組合作學習
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落實小組合作學習。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以小組為單位,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小組成員一起學習、探索、討論的一種互助性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紛紛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但效果卻不太理想。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教師沒有真正理解小組合作的內涵,把握小組合作的實質,表面看來是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實際上仍是以自己為主體進行教學,導致小組合作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落實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合理分組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為了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有所發展,組與組之間能夠公平競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運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并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這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基礎。
(二)明確職責
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有學生無所事事的問題,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教師在分好組的同時,就應根據學生自身能力,為他們分配適合的角色,如選擇綜合素質高、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選擇口語表達能力好的學生擔任匯報員等,以確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促使學生共同發展。
(三)布置任務
學生展開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討論、解決教師提出的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這些問題必須目的明確,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不能將所有問題都設計成合作學習任務,應從中提煉一些有難度、有挑戰性的需要學生發散思維的問題,讓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共同分析、討論,以得出結論。
(四)及時點撥
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既不能控制學生的言行,也不能完全放任學生,而應參與到學生當中,共同體驗,在學生思維受阻、討論主題偏離正確方向時,及時加以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讓學生始終保持一種正確的思路,經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得出答案。
四、結語
高效課堂的構建關鍵靠教師,我們必須以新課程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實際和教學需要出發,不斷探索與研究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實現高效教學,為小學英語教學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作者:丁佳玲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晨陽學校
第七篇: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構建思考
一、明確教學目的,了解課程特點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通過合作探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分析、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取信息技術知識,增強信息意識,培養學生能力,使學生能夠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信息技術學科和其他學科不同,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有自身的特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幫助、相互合作,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開放性。因此,教師要把握好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才能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
二、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一堂成功的信息技術課,需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認真備課是有效課堂的基礎和保障。教師只有備好課,才能科學地、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進行教學,教師的引導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有效備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教師備課的時候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現有的教學條件,明確教學重難點,把握好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師要分析學情,一方面要認識到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的差異性,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個性差異,靈活地設計教學環節。怎樣才能把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積極探索。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和教學重難點都不同,教師要對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有清晰的認識,信息技術課一般是在機房進行的,教師要提前對計算機的運行情況、教學軟件能不能達到實時監控等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考慮。首先,教學內容的設計要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設計不同的學習內容,因材施教,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這就需要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整合教材,創新教材,多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的設計既要體現學生的共性,又要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其次,教學環節的設計要有梯度,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案例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合作探究、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把“學技術”與“用技術”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夠把學到的信息技術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再次,教學時間的安排要合理,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實踐、操作。此外,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并給予表揚和肯定,多和學生交流和溝通,做到有備而來,胸有成竹。
三、不斷學習,定期培養,以提高信息技術基礎教師的綜合水平
要想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率,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如果教師本身不具備信息技術專業素質,怎么能實現教學的高效率?所以,學校要重視信息技術老師專業素質的培養,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的高效率,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途徑主要有兩個:第一,信息技術教師首先是學信息技術專業的,這樣的老師在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方面更加專業一些;第二,可以通過培訓、學習、研修等方法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水平。信息技術教師在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方面,除了參加定期培訓以外,還可以在課余時間認真學習,不斷探索,加強交流,通過自身努力和相互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四、更新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運用傳統教學方法,應該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以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1)運用計算機教學。教師利用計算機教學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利用計算機進行課堂教學,就是教師通過控制軟件把學生的計算機都控制起來。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把計算機聯網將教學內容和學生共享,這樣能夠提高教學的高效率。另外,教師通過控制學生的計算機,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和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2)小組化教學。在傳統教學中,學生都是在教師的指導和督促下完成教學目標,導致學生的依賴心理很強,自己不能完成信息技術的學習任務。所以,教師要運用小組化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成績、性格、能力等特點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比如,班級內有40個學生,教師可以把他們平均分成8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內有5個成員。教師給每個小組布置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共同努力來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共同努力,從而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基礎水平,提高學習效率。
五、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練習和實踐操作,使學生熟練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實踐證明,學生只在課上練習,很難使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也可能不久就會忘記學到的內容。因此,教師必須延長學生的練習時間,使學生鞏固知識。這樣,才能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教師永恒的追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永恒主題。所以,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把提高教學效率作為一件頭等大事來對待和研究,最終向優質教學邁進。
作者:周麗娜 單位:河北省正定縣第七中學
第八篇:課前精心準備下的高效課堂分析
課前準備是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有效的課前準備能在課堂教學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實現數學高效課堂目標。那么,如何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創建高效課堂呢?
一、轉變觀念,改革備課方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學習方式逐漸發生變化,加之課堂也不像預設的那樣一成不變,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轉變思想觀念,創新方式方法,不斷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備課要從新課程理念出發,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活動設計上下功夫,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認為備課可以打破框框,淡化應檢性,強化實用性,簡化煩瑣的書寫和機械的環節設計,使教師從繁重的機械書寫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鉆研教材,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創新教學設計,強化教學反思,注重教學效果。如可以在教科書上圈圈點點,標記批注,也可以活頁備課、電子備課等,但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一切都要為提高教學效益服務。
二、鉆研教材,靈活設計課堂
認真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鉆研教材則是備好課的關鍵。于永正老師說過:“教學的藝術就是鉆研教材的藝術。”
1.深入研讀課標、教材,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前要把握課標,吃透教材,對課標和教材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解讀。教材內容多是文字的、靜止的、平面的、結論性的,而課堂教學應是有聲有色的、立體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創造活動。所以,教師備課時一定要認真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定準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整理、再創造,充分挖掘教材蘊涵的教育因素,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豐滿,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靈活設計教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潛能。設計適合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并使枯燥的知識點變成吸引學生急于學習的內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法的設計要靈活多樣。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做到教學有法與教無定法的和諧統一。
3.重視學法指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經指出,形成一種獨立的學習方法,要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要。我國古代早就有“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的理念。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信息源,教師應依據新課程目標,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方法引導和點撥,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這對提高數學課堂效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4.精心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學生探索的起點,也是激發和維持學生興趣的動力。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恰到好處的問題,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更能啟發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能力。問題設計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問,問題太深太難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太淺太易又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應讓學生跳一跳后摘到桃子。問題太密太多,無從下手,問題太少太小,缺乏刺激,達不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問題設計要簡潔、精練,有啟發性,讓學生一聽就知道你在問什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接受知識的過程成為一個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過程。
5.創設生動情境,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設置教學內容和學生內在需求的不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如上課伊始可提出問題,也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音樂或視頻,或展現景物圖片,或置身生活場景等,創設問題情境、游戲性情境、競爭性情境、操作性情境、體驗成功的情境,給學生提供自由、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6.整合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益。課前要準備教具學具,準備教學手段、形式,并要善于開發、利用其他課程資源,如校內校外課程資源、條件性課程資源、素材性課程資源等。農村學校常使用小黑板、投影儀、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小黑板或課件上的文字、圖案,甚至文字的排列、顏色都要精心設計,以便引起學生的注意,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熟悉學生,做到分類施教
1.指導預習,夯實新課基礎。預習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途徑,也是創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預習能讓學生提前了解學習內容,在學習方法上和心理上做好必要的準備,使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心中有數。在布置預習時,教師要提出一些聯系教材內容、突出教材重點和突破教材難點、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預習要求,并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指導,使學生的課前預習真正落到實處,為新課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2.了解學生,關注個體差異。教學是由教與學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制約學,學也制約著教。教師的教只有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才能發揮作用。所以,教師既要了解全體學生的一般特點,如整體知識水平、學習風氣等,據此確定教學的難度、廣度和深度,又要了解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以便因人而異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我認為只有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教學過程,實行統一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最優組合,共同探究,互相合作和相互監督,才能使得每一位學生得到鍛煉、提高和發展。
四、認識自我,揚長避短
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新課程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要求教師要充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反思自己,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優勢得到充分的體現,潛能得到最大發揮,弱點和缺點減少到最低點。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弱點,揚長避短,設計出符合自己實際和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全面提高教學效益。
作者:劉鵬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六壩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