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變革學習方式打造語文高效課堂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學習方式決定著教學的質量。教師要改變目前語文課堂枯燥、機械、單一的學習現狀,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真正學會學習,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課堂教學;學習方式;互動交流
學習方式主要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基本的行為方式。它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基本特征。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中,學習方式大都是以學生的被動接受學習為主,這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很低。那怎樣改變學習方式,以真正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呢?
一、支持學習真正發生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假性學習的現象常有發生。這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怎樣才能讓學習真正發生呢?教師可以設計出表現性學習任務,使學生明確怎樣思考、學習以及如何將學習結果呈現出來。如此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自己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金色的腳印》一文,主要敘述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傳奇經歷,揭示了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友好相處的關系。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為了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課堂學習,教師布置這樣的學習任務。一是假如你是正太郎的話,你是否會選擇幫助小狐貍解開鐵鏈?二是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句,圈畫批注,并想想解開或者不解開各自的理由有什么。三是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在這種閱讀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很快就進入學習情境中。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真正深入文本,走進正太郎的內心世界。同時,在與同伴交流過程中,學生獲得了對課文所要表達的主旨與內涵的真正理解,讓學習真正的發生。可見,在閱讀教學中,表現性學習任務能讓學生的學習真正發生,有效避免了學生讀而不思或者淺嘗輒止等閱讀現象的發生,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實現學生主動學習
閱讀的過程是學生多向交流、互動的過程,這樣才能全面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合作學習是實現學生真正學習的方式之一,因為在合作過程中,學生要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就要對話文本,就要認真傾聽同伴的發言。教師應重視學生多樣化的合作方式,讓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主動學習的目標。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凡卡》一文,主要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表現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制度的罪惡。課文的結尾,作者寫了凡卡夢見了爺爺正坐在炕上讀著他的信的情景。在教學時,為了使學生能夠真正獲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讓學生盡情想象,展開合作討論,說說爺爺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凡卡的美好愿望能不能實現。通過合作,學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總結起來,有下面幾點。一是因為凡卡只寫了鄉下爺爺收,地址不全,爺爺是收不到信的,也不會把他帶走的。二是凡卡雖然沒有寫具體的地址,但是有爺爺的名字,可以收到的。爺爺那么愛他,收到以后肯定會把他帶回去的。三這只是凡卡的美好愿望,是他在無奈之下心靈的一種寄托。因為他知道,如果爺爺有能力的話,也就不會把他送來當學徒了……就這樣,在合作交流中,課堂教學達到了高潮。可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的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體驗到閱讀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三、倡導生生多向交互
閱讀教學的課堂是師生對話交流的課堂。一直以來,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大都是按照教師的教學預設進行,不敢越雷池半步;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只是停留在個別學生講,多數學生聽的局面上。要想改變這種學習現狀,就要引導生與生、組與組,小組與全體之間的相互交流傾聽,通過追問、應答、比較、爭辯等方式,使學生在多向交互中獲得對文本內容的深入理解。如,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窮人》一文,教師采取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交流來幫助學生理解與把握桑娜夫婦的貧窮。首先,教師讓學生自主默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出他們貧窮的詞句;然后,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最能夠體現他們生活窮苦的詞語羅列出來,并寫在黑板上;最后,師生共同把這些詞語進行統整,學生復述相關內容。這樣的學習過程,真正激發了生與生、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完成了對文本的深入解讀。可見,在語文教學中,變革學習方式就是要善于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結果展示出來,引領學生進行辨析、比較、整合,讓學生發表他們不同的觀點。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為了學生,能夠真正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真正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變單一的接受學習為學生的多向交互合作學習,讓學生真正經歷學習的具體過程,從而獲得學習質量的提升。
作者:夏麗華 單位:浙江紹興市柯橋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