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會計問題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國家支持企業創新加大政策支持的大環境下,本文從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分析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資本化規模的影響。研究發現:企業資金壓力對高新技術企業提高R&D投入資本化規模存在影響,領導層決策對R&D投入資本化規模的作用十分明顯。作為對策,除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投入情況審查外,還應強化企業領導層意識水平,制定更加符合實際的會計制度,促進企業創新。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創新
引言
近年來,國家為了鼓勵自主創新,建立了一大批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高新技術開發區以促進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高新技術企業在獨立創新研發過程中具有復雜性、連貫性、高風險性等特殊性,企業在研發過程中的支出進行會計實務處理時就更加注重研發過程的未來價值判斷。因此,本文從我國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的會計問題進行研究,希望找出現存問題,為企業R&D投入創建出最大化經濟效益提供參考。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高新技術企業在越來越重視R&D的投入,以獲得更加有力的競爭優勢和企業效益的最大化,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中在R&D投入方面的會計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國家政策創新環境、財政扶持資金、行業性質等宏觀因素和企業自身資金狀況、股權性質、領導層決策、企業規模等微觀因素。因此,本文采用單因素分析與多元回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探討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會計問題的影響機制。本文對上述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元回歸分析,研究假設如下:H1:國家財政資金扶持提升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資本化規模H2:國家政策創新環境影響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資本化規模H3:企業資金壓力的增大促使高新技術企業提高R&D投入資本化規模H4:國有高新技術企業處理R&D投入更傾向于資本化處理H5:高新技術企業的領導層決策與R&D投入資本化規模呈正相關關系H6:企業規模與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資本化規模呈正相關關系
二、研究設計與方法
(一)數據來源、變量處理本文數據來源于深圳證券交易所2015~2018年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最終選取160家高新技術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上市企業成立10年以內11家,10年以上149家;企業規模在1億元至10億元之間55家,10億元以上105家;企業性質中,國有上市高新技術企業108家,非國有52家;行業性質中信息技術22家、生物醫藥47家、新材料新能源26、航空航天5家、高新技術改造傳統企業60家。本文所選取的變量說明如下:R&D投入資本化規模(變量代碼:crde)為被解釋變量,以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與總資產的比值作為測度指標。政策創新環境(變量代碼:neri)為解釋變量,以中國市場化指數(NERI)衡量創新環境。政府資金扶持(變量代碼:govp)為解釋變量,以政府資金扶持額與總資產比值為衡量指標。企業資金壓力(變量代碼:adr)為解釋變量,以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值即資產負債率為衡量指標。企業股權性質(變量代碼:noe)為解釋變量,本文股權性質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其中非國有企業取0,國有企業取1。領導層決策(變量代碼:ceb)為解釋變量,本文以高新技術企業領導層學歷為指標,其中專科及以下學歷取1,本科學歷取2,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取3。企業規模(變量代碼:in-size)為解釋變量,本文以資產總額對數處理后數值來衡量企業規模。行業性質(變量代碼:ind)為控制變量,本文按照國家重點支持高新技術領域中的分類進行劃分。
(二)模型構建根據研究的目的,并借鑒相關研究資料,構建模型檢驗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會計問題影響因素對R&D投入資本化規模的影響。crde=β0+β1×neri+β2×govp+β3×adr+β4×noe+β5×ceb+β6×in-size+β7×ind+μ。
(三)描述性統計從表1可知,R&D投入資本化規模均值僅為1.90%,所選取的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與總資產的比值仍較小,與我國整體R&D投入不足的現狀相符,說明目前我國加大鼓勵企業R&D投入進行創新的政策的必要性。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值為48.54%,說明所選取的高新技術企業資產負債率偏高,普遍存在較大的資金壓力。企業股權性質中,所選取的高新技術企業屬國有性質的占到67.5%,國有企業比例較高。領導層學歷均值在2.624,說明所選取的高新技術企業領導層學歷較高,基本以本科及以上學歷為主。本文所選取R&D投入會計問題影響的5個因素與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資本化規模的相關性檢驗均顯著,具有顯著影響,需通過實證進一步驗證。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從表2可直觀地看出各因素對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資本化規模的影響情況,所選的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資本化資產比總離差的平方和為0.126,各因素中影響R&D投入資本化規模的總變差中,政策創新環境、企業股權性質的可解釋變差為0.016,企業規模、行業性質的可解釋變差為0.003,政府資金扶持的可解釋變差為0.001,與誤差產生的變差相比,可解釋變差均較小。這5個因素的p值分別為0.421、0.384、0.446、0.356、0.075,遠超過了可接受的0.05水平。因此,通過分析可知,政策創新環境、企業股權性質、企業規模、行業性質對R&D投入資本化規模的影響不顯著;企業資金壓力、領導層決策等因素的p值分別為0.024、0.002,均小于可接受的0.05水平,因此這2個因素對R&D投入資本化規模的影響顯著,其中領導層決策的影響極顯著。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分析研究國家政策創新環境、財政扶持資金、行業性質、企業資金壓力、股權性質、領導層決策、企業規模等因素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資本化規模的影響。本文采用單因素分析與多元回歸相結合的方法,并通過實證研究得出:國家政策創新環境、國家財政資金扶持、企業規模、企業性質對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資本化規模的影響不顯著,企業資金壓力、領導層決策對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資本化規模存在影響。
(二)政策建議1.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及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是為提升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而相關企業為獲得稅收優惠和資金扶持,研發投入資本規模化認定前后波動較大。因此,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研發投入審計,應與生產投入有著嚴格的界定,對于認定后的高新技術企業應不定期的進行研發投入情況審查,通過審查發現問題再有針對性的扶持。2.企業會計和管理改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應根據企業本身的運營情況,制定更加符合實際的會計制度,同時政府部門應加強對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指導,更加專業化的判斷。企業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企業的創新能力,對于企業領導層可強化意識水平,并建立完善股權激勵制度,促進企業創新。
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資金壓力、領導層決策對高新技術企業R&D投入資本化規模存在影響。因此對于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政府部門應不定期地進行研發投入情況審查,通過審查發現問題進而有針對性的進行資金扶持,同時對于企業領導層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媛媛.政府補助、外部融資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影響的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5.
[2]陳晶璞,蘇冠初,李小青.融資約束條件下研發投入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基于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會月刊,2017(08):44–48.
[3]羅喬.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問題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
作者:方偉 單位:廈門紅大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