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探討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本文通過分析平頂山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快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的策略。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培育
高新技術企業不僅是市場經濟的主體,還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多少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1]。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對于一個地區加快創新要素集聚,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1平頂山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現狀
1.1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持續不斷增長
2017年,平頂山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8家。近年來,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平頂山高新區不斷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力度,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有了較大增長。2019年,平頂山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42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50%。2017—2019年,平頂山高新區高企數量變化如圖1所示。
1.2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平頂山高新區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大調研、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專門機構、舉辦優化營商環境專題報告會、搭建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平臺和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文件等一系列措施,構建了新型“親”“清”政商關系,持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入選“中國營商環境百佳試點縣(區)”,積極落實各項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兌現研發補助資金,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0萬元獎勵,大大激發了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積極性[2]。
1.3不同梯度發展培育機制初步形成
通過組織六個園區在新增市場主體中篩選創新主體,對照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條件,將符合條件的創新主體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對于不符合條件的創新主體,查找原因,補齊短板和不足,推行“首席科技服務官”制度,構建全方位、系統化的企業服務體系,制定工作計劃,爭取使其早日進入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庫。目前,已經初步形成“創新主體—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機制[3]。
2目前平頂山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平頂山高新區在高新技術企業引育中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是仍存在創新主體不足、企業申報積極性不高、企業創新意識不強、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等問題。
2.1創新主體源頭存量不足
2018年河南省國家高新區高企數量如表1所示[4]。2019年,平頂山高新區有高新技術企業42家,相比2018年的30家,增加幅度較大,但是與省內其他先進國家高新區相比,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存在不少差距。平頂山高新區六個園區工商注冊企業中創新主體占比較小,招商落地企業中高新技術領域的企業數量不足,導致后備高新技術企業庫存量不足,與制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目標相比,缺口比較大。
2.2部分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積極性不高
對于經濟效益不好的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的激勵措施失效,并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會增加一定的財務費用,在后期的高企管理中會帶來嚴格的稅務監管,導致其不愿意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對于小微企業,按照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只須按5%~10%的稅率繳納所得稅,相對于高新技術企業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幅度更大,降低了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積極性;部分企業處于初創階段,人手不足,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手續多、工作量大,導致其不愿意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2.3部分企業創新意識不強
部分企業不注重保護自己產品的核心技術,知識產權意識不濃,缺乏專利保護意識,達不到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條件;部分企業研發投入不足,加上平時不注重研發費用歸集,達不到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條件;由于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成長性較差,競爭力不強,不能順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評審。
2.4創新創業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2019年的42家高新技術企業中,享受所得稅減免的企業有22家,占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52%。一部分企業由于虧損等原因沒有享受到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此外,按平頂山高新區現行高新技術企業獎勵政策,對新認定的高企獎勵30萬元,3年有效期后,對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無獎勵,對那些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沒通過的企業所發生的費用沒有補助措施,這與一些高企增長較快的省內其他國家高新區相比有一定差距。
3對策建議
3.1加快推進創新主體培育力度,夯實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基礎
全面摸清平頂山高新區科技創新家底,組織財政局、稅務局、經濟發展局、各園區、鄉鎮、街道等部門對全區企業進行摸排,充分挖掘科技創新型企業,建立科技型企業數據庫,動態管理,建立服務臺賬,引導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靠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招引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企業入駐園區;加大區內創新創業載體的建設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鏈條孵化體系,孵化培育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集群;舉辦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河南賽區平頂山分賽區活動,選拔出一批優秀企業落戶平頂山高新區,爭取引進一個團隊,催生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集群,為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2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強化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自建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省、市級科技創新平臺,完善企業研發機構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提升企業研發機構服務能力。對成功組建國家、省級創新平臺的企業給予補助或獎勵;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積極兌現企業研發費用補助,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市場競爭力;鼓勵企業積極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積極申報國家、省、市科技項目,建立企業研發項目數據庫,加強企業研發項目動態管理,規范研發輔助賬管理,建立完善的研發管理制度;鼓勵企業積極進行原始技術創新,以此獲得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專利的數量和質量也是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必要條件,鼓勵企業通過并購、受贈或受讓等方式獲得相應知識產權。對知識產權工作突出的企業進行獎勵;支持企業積極進行“三大改造”,對智能化改造項目給予一定補助;支持企業加大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加大各類人才計劃向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后備企業的傾斜力度,對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業進行補助或獎勵;鼓勵大型骨干企業積極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采取參股或并購方式,在海外建立研發機構、生產基地或營銷機構,布局海外業務,提高全球競爭力。
3.3發揮創新服務平臺支撐作用,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
積極打造科技金融服務平臺,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設立創新創業引導基金、產業基金、股權投資基金,打通企業成長全周期的金融服務鏈,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助推企業快速發展。制定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計劃,提供高效精準服務,搶抓科創板機遇,助推科技型企業加快上市融資,快速發展;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引進國內外知名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根據企業科技創新需求,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對引進省外技術、在本地轉化的科技型企業,按現行政策,按技術合同實際交易額的一定比例進行獎勵;積極推進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共建大學科技園,推進高校科研成果產業化,共享高校科研設備,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技術攻關,不斷提高企業技術競爭力。鼓勵企業積極介入高校、科研院所前期課題研究,建立利益共同體,實現合作共贏。
3.4優化創新服務水平,為高新技術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出臺加快創新主體培育的激勵政策措施,構建良好雙創生態環境,對3年有效期到而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每家獎勵10萬元,對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而評審未通過企業所發生的費用給予補助;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小微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落實省企業研發投入普惠性財政補助政策,把財政扶持政策落實到位,激發企業創業熱情和創新動力;邀請行業專家積極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培訓,制定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方案,一企一策,靶向服務,提高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通過率;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科技咨詢、會計師事務所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建立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庫,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對工作突出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給予獎勵,并優先向后備高新技術企業推薦,把工作不稱職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列入黑名單;優化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程序,盡量縮短中間環節,減少不必要的證明材料,加強企業申報材料的溝通指導,減少企業的人力、物力成本,評審結果及時給企業反饋,使企業及時查漏補缺,順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完善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考核機制,將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認定情況作為各園區績效考核內容,強化干事創業導向,對在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認定工作中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提高科技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琳,郭秋霞,施建軍.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研究[J].科技與經濟,2011(2):35-38.
[2]李群,潘珍.福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發展的對策建議[J].科技創新導報,2020(11):177-180.
[3]高文超.鹽城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發展對策研究[J].江蘇會科技信息,2019(1):5-8.
[4]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2018中國火炬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
作者:張曉亮 單位:平頂山高新區科技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