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管理的發展困境及出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全球化發展突飛猛進的今天,中國高校管理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變革。全球化發展帶來的網絡化也使我國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取得了重大成就。網絡化管理模式的介入,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高校管理體制僵化和管理模式落后的現狀,但“信息共享”、“高度透明”的網絡化管理體制也給高校管理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阻礙。結合現階段網絡發展的現實狀況,本文基于網絡化管理模式的特點提出其發展困境并結合自己的理解提出新的出路。
關鍵詞網絡化管理;高校管理;困境;出路
1引言
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給當今時代帶來了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共享化,豐富了人們精神生活。它在便捷了人們的工作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些許沖擊,尤其是現如今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對高校在網絡化背景下的管理理念、管理體制、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及變革。網絡化高校管理的發展對傳統高校管理模式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2網絡化管理背景下中國高校管理所面臨的現實困境
網絡化管理顧名思義是管理者利用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將分散的個體通過互聯網中介連接起來并形成一個易于管理的整體。這種管理方式實現了互聯網內“人、事、地、物、組織”等信息的直觀展現,順利完成常態化管理、智能分析,管理者利用硬件網絡平臺、數據平臺、應用平臺、管理平臺為支撐,整合區域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現階段,高校管理在網絡化管理背景下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這種新型的管理方式也成為高校管理新型管理的落腳點并成功地由傳統高校管理模式向現代化新型高校管理模式轉變,但也同樣面臨了以下困境:
2.1智能化程度有限導致工作鏈嚴重脫節當今信息化社會,隨著網絡的滲入,智能化逐漸取代了機械化,傳統的高校人工管理模式被智能的網絡化管理模式所取代,但在實施過程中“智能”并不完全等于“非人工”,一系列信息的采集及管理都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去完成。然而,相關工作人員并非專業技術人員,他們習慣了以往的紙質時代,用傳統的方式進行報表、信息采集及學生檔案管理。現如今網絡化管理讓對數字系統陌生的他們措手不及,相關工作人員并不能很好地配合各部門領導進行各歸口的管理工作,網絡化管理的現實局限性會造成高校管理部分流程上的工作脫節。
2.2信息共享化導致高校監管負擔加重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必然打破文化強權的舊世界文化格局,沖決文化封閉和文化隔離的藩籬,帶來全球文化前所未有的大交流、大沖突,并呈現出排斥與融合并存、同化與堅守同在的文化多元化局面。[1]信息共享,公開,透明,多元文化導致網絡化管理背景下高校管理的監管力度不夠。經21世紀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信息公開”項目組監測和統計分析發現,75所直屬高校信息公開綜合評價平均得分為71.30分,得分在60分及以上的直屬高校共計60所,八成直屬高校信息公開綜合合規性“及格”[2]。通過上述調查,筆者認為信息公開化在現階段網絡化高校管理中并沒有取得其相應的成效,這將導致高校管理監管力度不夠,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管動態系統,教育管理者無法準確地對全國各教育部門和高校中各個部門的實時信息進行追蹤與統計,也很難做到有效的學科監管,更不可能做到相應的高校教育質量和規模、教育資源配置、教育難點和熱點的統計工作,無法及時地配合國家相關部門匯總及上報相關數據。因此,高校在信息公開化的基礎上應科學有效地構建相應的信息化系統,加大對現階段教育監管制度的改革。
2.3“點對點”的管理模式導致信息交流的部分缺失傳統高校管理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是通過班會或者心理輔導面對面來進行,而現如今隨著網絡化管理的普及,學生和老師間線上“點對點”的交流很容易造成師生互動的信息缺失。傳統的高校管理,老師能很快地通過互動、眼神交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及思想動態;網絡化管理模式相對弱化了互動的過程,整天穿梭于相對繁瑣的互聯網之間不利于培養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3網絡化管理背景下中國高校管理的出路
3.1網絡化管理背景下國家放權注重培養專業管理人員促進高校全面發展隨著網絡化管理的普及,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北京市出臺《關于創新事業單位管理加快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意見指出:今后,北京市對現有高等學校、公立醫院將保留其事業單位性質,探索不再納入編制管理。對現有編內人員實行實名統計,隨自然減員逐步收回編制。[3]《意見》的出臺意味著國家減少對高校的集中管理,實施放權,利用信息化共享的資源優勢給各地高校更多因地適宜的機會,在管理過程中發揮其優勢,提升各高校經濟實力。現階段,各高校加大力度創新管理理念,開展各種信息化培訓,并且在評職稱時注重高校管理人員的計算機專業水平,側重于培養綜合性管理人才,在今后的發展理念上摒棄傳統管理方式帶來的諸多不便。高校管理在網絡化管理背景下建立正確的行政管理工作目標,國家大力扶持并結合社會現狀,根據社會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網絡化背景下管理者更需要提升各方面專業技術水平與信息社會接軌,利用互聯網信息化共享的特點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對接國際,獲取境外高等教育機構的辦學資質、教育資源等真實信息,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公眾平臺推進高校管理的透明化、公開化,聽取師生的合理建議,制定高標準高校管理體系以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3.2網絡化管理背景下完善“高效透明”信息監督機制,建立合理化管理機構。所謂“高效”,就是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推進高等教育管理和服務流程再造,除加強信息網站建設外,還應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網絡工具,讓公眾能夠隨時隨地獲取相關信息。所謂“透明”,即打造“陽光管理”,推進管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化。[1]網絡化背景下,微信、微博等新興網絡工具能促進師生和管理部門間的實時溝通,使高校管理部門高效開展相應的管理工作。但無篩選性信息的大量涌入也造成高校管理工作開展的困難。因此,信息化共享的今天,為保證高校管理工作有序、安全地開展,國家應加大力度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嚴格約束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行為。國家應按照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各機構的職能分工,尤其是明確高校管理機構之間的權限和責任。各高校應根據相應的權責分工制度完善其行政監督體制,實現高校內部現代教育體制和管理體制的有機結合,并結合本校發展實際和師生特點定位其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
3.3采用大數據管理,增進管理層與師生間互動,實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目前互聯網、大數據等網絡技術迅猛發展,信息技術用在高校管理上前景一片光明。高校管理層結合高校發展狀況,在學生入學之初利用互聯網平臺對學生進行大數據采集工作。學校運用相關數據統計,采用關聯法尋找規律,針對學生特點設計相關課程設置、培養方案等。運用數據挖掘技術中的分類、聚類、回歸、關聯、預測、序列等方法,發現和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以增加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幫助教育管理者及時發現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預測教育領域的變化和發展趨勢,為教育者進行科學決策提供支持,推動教學改革和建設工作的全面發展。[4]
4小結
管理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網絡化管理更是現階段高校管理的關鍵。雖然網絡化管理下的高校管理體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傳統和現代科學技術對接方面體制建設尚不完善,但是國家高校教育管理網絡平臺運行良好,全國自上而下有序的教學管理模式及高效的數據采集不僅簡化了傳統高校管理模式的繁瑣流程,更提升了管理效率,使高校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
參考文獻
[1]馬建華.全球化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的困境與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3(10).
[2]搜狐教育.2014高校信息公開評價報告:八成直屬高校“及格”[EB/OL].
[3]搜狐教育.高校退出事業單位:“編”若不再“制”當何存[EB/OL].
[4]榮榮,楊現民,陳耀華,趙秋錦.教育管理信息化新發展:走向智慧管理[J].中國電化教育,2014(3).
作者:耿思嘉 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