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管理育人的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管理育人工作的指導思想有失偏頗。一些高校中盛行重教學科研而輕管理的風氣,沒有重視育人氛圍的創造和優化管理對促進大學生成長帶來的重大作用。近段時期,高校往往花費大部分人財物來擴大辦學規模,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管理等軟實力的儲備,“重物不重人”的傾向愈發明顯,這其實是對文化資源的大大浪費,使得新時代的大學生實則生活在“文化的沙漠”里。
第二,缺乏強烈的管理育人意識。高校管理層對管理育人的理解有誤,認為學生管理僅僅是輔導員和班主任的事務,缺乏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正確思想,敬業精神不足。
第三,管理隊伍的素質水平有待提升。在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中,很多高校為了吸引優秀的資源,常常將子弟就業作為吸引高端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這便導致很多高校的管理人員實則為校領導、教授或老職工的家屬,更為可惜的是這部分管理人員可能并未受過專業的培訓,對高校管理育人問題欠缺理解,極易導致在管理大學生這一高素質群體時,方式方法過于老套或空洞,日積月累便使得我國高校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呈現出整體下滑趨勢。
第四,管理制度不夠科學、效率不高,管理和育人呈脫節狀態。我國高校德育工作的職責主要落在學工處和團委等行政部門的肩上,即使是教師也常被分為專業課老師、思想政治老師兩部分。專業課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負責知識的傳授,較少關心學生的心理活動;而專職德育工作的老師則以過于形式化的各種“活動”來實施德育教育,這些“活動”空有其表,其實很難收到實質效果。
第五,學生無法有效地參與到管理中來。學生有權利參加高校管理是被很多學校寫入規定的,但真正落實這項規定的卻很少,學生無法實現自己的參與權、知情權與評議權。參與性與開放性的缺失,使得我國高校管理并未體現出應有的民主氛圍。
二、針對高校管理問題的建議
1.強化育人觀念,轉變管理意識。“教育一致性”的原則應體現為高校的每一部門都有責任教育學生,學校的育人途徑可分為教學工作、后勤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這三種途徑分管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和管理育人。高校在履行這三項職責時,首先要做的就是用育人和服務觀念取代權力意識,將學生放在第一位,從而構建一個充滿人性化的管理育人機制。
2.將管理與育人統一在一個科學的制度內。學校黨委應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積極整合校內的各種教育資源,形成合力,有利于更好開展工作。思想教育隊伍與專業任課教師的積極配合,能夠促進良好育人土壤的形成。此外,應加大力度建設操作性高的工作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使得育人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管理者可以按照規章實施管理工作,被管理者能夠依照標準來要求自己。使學生在重要的事項中獲得相應的發言權、知情權以及評議權。
3.積極儲備高素質管理人才。人是管理活動實施的主要承擔者,也是管理最終活動效果的決定性因素,所以一支作風過硬、素質優良的管理隊伍至關重要。高校應該有計劃、有組織并且有針對性地對相關人才進行專業培養,提升其管理水平和綜合能力。此外,學校應該提倡管理人員在自身專業上繼續深造,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不斷吸取養分,將新理念、新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4.提升輔導員的人格魅力并以此強化其工作。高校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的一線工作者,承擔了大部分學生管理制度宣傳與執行的基礎工作,還肩負著對學生思想狀況把關的重要任務,是高校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基石。鑒于此,高校在進行輔導員選拔工作的時候,要精選一批政治覺悟高、有擔當且業務能力過硬的輔導員,并在日常工作中著力提高輔導員隊伍的學識水平,積極塑造輔導員的個人形象,使其能以飽滿的激情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
5.以學生服務為中心,完善教學環境。教學環境的完善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硬件設施的完善,諸如配置先進的教學設備、構建利于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的各項娛樂設施,使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另一部分是學校軟件設施的建設,學校在提升教學質量的過程中,應該多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來塑造其良好品質。
6.構建先進的管理人員激勵機制。在管理人員的日常工作和培養過程中,先進的考核機制和指標體系的構建必不可少,高校必須本著科學性、規范性和可行性的原則,執行考核制度,保證考核結果的真實與有效。與考核機制相匹配的是獎懲機制:一方面,要對工作中表現優異的個人或團體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及精神獎勵;另一方面,處罰機制也要執行到位,要第一時間對管理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問題和事故做出反應,并據規定對責任人進行警示或處罰。
三、小結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的管理育人是一項綜合且復雜的工作,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還要在實施過程中堅持育人與管理的統一性。只有具備了高水平的管理,才能保證管理育人的工作質量,充分發揮高校在管理育人過程中應有的職責,完成社會對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要求和期待。
作者:單賀年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