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彩虹計分法下的管理學教學范式改革目標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課程改革是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明確教育教學目標、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研究以貴州財經大學管理學課堂教學范式改革為例,從課堂內外教學模式的分析厘清其內容體系,并基于彩虹計分法構建了七維度的戰略目標體系,研究結論為管理學課堂教學范式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論支撐。
關鍵詞:管理學;范式改革;彩虹計分法;目標
隨著《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的提出,如何通過課程改革突出本科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地位,明確高校本科教學體系的目標是各高校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而作為融合理論與實踐,經濟學、管理學與心理學等眾多學科的管理學,對培養新時代企業經營和管理者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貴州財經大學管理學課堂教學范式改革為例,分析課程范式改革的內容體系,基于彩虹計分法明確其目標方向,為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理論支持。
1管理學教學范式改革的內容體系
本課程教學摒棄了學者赫爾巴特的以教材、教師、課堂為教學中心的教育模式,[1]采用“三外五內”模式的范式改革體系。“三外”表示課下學生主動預習知識、團隊協作做企業調查實踐和教師組織參觀工廠活動;“五內”代表課堂上教師對案例進行解讀、管理學原理與方法講授、課堂問題互動與評價、名家觀點分析與作業,具體內容體系如下所述:
1.1三外內容體系
首先是構建學生自主學習體系。根據課程內容讓學生課下主動搜集相關的知識、案例等資料,對資料信息進行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整合,以思維導圖的模式構建每章節知識理論體系;其次強化學習小組團結協作體系。按照5~6人規模進行分組,打破按學號、按宿舍、按班級的傳統分組方式,加強不同學科、不同班級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并在社會調查中充分發揮個人在問卷調設計、數據處理、對策建議的專長,同時增進團隊之間的配合與協助,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強化團隊的協作團隊意識;最后增進學生的企業實踐認知體系。任課教師聯系實習基地的企業單位,制定與課程教學相匹配的調研計劃,定期帶領學生參觀工廠,熟悉相關作業及管理流程,甚至進行現場的實踐操作,將課本知識與現實企業運營情形結合起來,學以致用,增進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1.2五內內容體系
一是解剖麻雀,案例分析。選擇國內外具有代表性企業管理案例,從歷史演進、商業模式演化、問題分析與發展戰略制定等方面,按照涉及的相關管理知識,進行案例解讀和問題設計,改善學生的知識獲取路徑,發掘學生學習興趣和技能,在教師由淺入深的點撥下,增進學生對管理學知識理論的感覺和反映能力;二是原理與方法解讀。在學生自主學習和案例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運作管理等理論,通過使用多媒體演示對管理學原理和方法進行講述,對知識理論體系進行系統構建;三是問題互動與評價。在案例剖析和知識理論的講述下,引導學生思考案例分析中的問題并進行專業方面的回答,然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知識理論的掌握和運用能力進行點評,查缺補漏,找出學生分析問題的不足與缺陷,進一步深化理論知識在現實問題中的應用;四是名家觀點分析。根據授課內容章節安排,精選古今中外管理學領域的名家名篇,對名家的研究專長和歷史貢獻進行解讀,同時重點介紹名家在相關研究主題中的觀點,以強化和佐證所講述的管理學理論與方法的應用;五是作業布置。按照課程所講授的理論知識的重點與難點,布置有針對性、適量的課后作業,并提供與研究主題緊密相關的案例文獻,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分析。
2管理學教學范式改革的目標
在對管理學范式改革內容體系的優化設計下,最終要實現什么樣的教學目標?這是我們重點進行研究的問題,基于彩虹計分法,構建如七種顏色的彩虹一樣清晰的教學目標體系,[2]如圖1所示,為管理學教學范式改革提供理論分析和管理工具。(1)知識學習——紅色。增進知識學習是范式改革的第一目標,如何通過多方法多渠道獲取知識,將知識運用到企業實踐中,增進學生理論知識掌握以及面對不同情境活學活用的能力,不僅需要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互動,也需要學校、企業的共同參與。(2)團隊協作——橙色。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認識個人與團隊之間的關系,合理解決個人與組員、團隊之間的沖突,[3]加強團隊之間在開展社會調查、企業實踐中的協作能力,培養具有團隊精神的學生,這也是管理學教學范式改革的重要目標。(3)文化傳承——黃色。文化傳承不僅要學習企業的文化精神也要進一步的學習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企業文化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去探尋如何在實踐中確保其行為與企業價值觀相符,傳統優秀文化的學習又可以提升個人自身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將企業文化與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能提高學生道德性評價企業管理行為、戰略選擇的能力。(4)社會責任——綠色。通過管理學知識的講授,不僅要培養有高文化素養的社會主義未來建設者,也要強化責任意識,讓學生認識到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僅能獲得聲譽和社會認同,也能更好地體現自身的文化取向和價值觀念,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的社會氛圍,使企業得以保持生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管理者的個人承擔社會責任,協調權責利之間的關系,增進個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擔當,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獲得下屬的認可和追隨,帶領團隊獲得成功的同時成就自己。(5)人力資本——藍色。學生由于其成長環境、個人性格、實踐經驗的不同造就個人人力資本的差異,在學習小組的案例問題討論、社會調研和企業實踐過程中,通過工作內容安排、工作流程設計、工作角色定位,使每位學生感到存在價值,并能充分發揮個人專業技能和人力資本也是范式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6)智力資本——青色。學生的智力資本是與能力發掘相關的,在教學范式改革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捕捉學生萌生的各種來源課堂內外的靈感,通過教師的教授與引導,增進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創新性和專業技術性,[4]進而有助于增加學生智力資本的開發、持續更新是教學范式改革的又一大目標。(7)溝通能力——紫色。提升學生的內外部溝通能力,培養學生多方獲取知識信息、傳播知識信息及有效解決沖突的能力,是教學范式改革的最后一個目標。通過團隊內部對話、社會調研參與及企業實踐等形式使學生積極反饋和參與,在提升信息傳播廣度和深入,信息交流質量的同時形成相同的價值觀和目標。
3實現管理學教學范式改革目標的對策建議
在分析管理學教學范式改革內容體系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實現其目標,提出以下對策建議:(1)建立全方位的學生考核評價體系。改變以期末考試一張卷定成績的考評方式,重視教學考核過程的效果,從學生的課堂問題回答、社會調查報告和ERP沙盤操作等多方面確定學生的綜合考評體系。(2)完善管理學課程的實踐操作體系。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建立企業與專業發展的伙伴關系,[5]制定合理的學生參觀學習、假期實習等計劃,以合同文件的形式確保與校外合作企業的長期制度化運性的機制。(3)精選優秀案例,優化課堂教學互動環節。組織教師篩選優秀案例及針對章節內容設計問題,主動提問及引導學生思考、問答問題,提升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注重結合案例講授理論知識,注重知識的應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媛.基于應用型高校視域下管理學教學范式改革的思考[J].大學教育,2016(10):181-182.
[3]邱雪林.高校工商管理教育教學創新模式——評《工商管理學》[J].中國高校科技,2019(08):99.
[4]鄭中華.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的大學生項目管理素養培養研究——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機械專業為例[J].大學教育,2019(07):15-17.
[5]蔣小芳.高校管理學教學范式的方法創新與路徑建構[J].安順學院學報,2016.18(05):35-38.
作者:王站杰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