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為適應這種變化,高校的會計人才培養必須實現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變。本文對當前高校會計人才培養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業財融合背景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
關鍵詞:業財融合;管理會計;人才培養
財政部于2016年10月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財會[2016]19號),其中提出十三五期間會計行業的兩個任務:推進管理會計廣泛應用和實施會計人才戰略,管理型會計人才成為人才隊伍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財政部對管理會計工作的重視和推進,業財融合的理念也逐漸成為當前學界的研究熱點。業財融合是傳統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更是提高管理會計信息質量和價值的有效途徑。高校作為培養會計人才的主要基地,應主動適應國家會計改革戰略,積極探索業財融合背景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滿足全社會對于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
一、目前高校會計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市場脫節國內各高校傳統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以財務會計為主,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業務核算能力。隨著經濟環境及企業業務的日益復雜,會計工作逐漸呈現出信息化、集中化、共享化、無紙化的特點,會計的核算對象已由單純的財務數據處理,轉向了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逐漸融合的復雜內容。隨著財務業務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社會對管理型會計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改革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但總體改革方向還是以傳統財務會計為主,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應有的體現。如果不改變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勢必會造成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脫節,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難以實現。
2.課程體系陳舊,實踐課程形同虛設高校的會計專業以核算能力為主要培養目標,因此課程體系中不管是理論課程還是實踐課程均偏重財務會計。而以培養學生管理能力為主的課程門數少、課時少,此外大多數高校并未開設管理會計實踐課程,管理會計案例也主要以教材案例分析為主,缺少系統性和完整性。有些高校雖然針對傳統的會計核算課程開設了單獨的實踐環節,但是課程相互之間也缺少必要的聯系,學生難以建立起對企業整體經營的感性認識,缺少業財融合的系統性思維,難以適應業財融合對會計信息的要求,導致學生就業后難以適應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
3.教學方法傳統,課程考核方式陳舊目前,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中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師生互動少、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足、缺乏自主思考,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低,這是造成現在的會計課堂死氣沉沉,課程枯燥的主要原因。此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和評價以期末閉卷考試為主,雖然平時也通過作業和案例等方式考核學生的學習過程表現,但也都是以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為主。而管理型會計人才注重實踐、強調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僅使用考試和傳統的過程考核難以全面、客觀評估學生能力的達成度。
4.師資隊伍建設相對落后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培養合格會計人才的關鍵,管理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對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要求都非常高。目前,高校的大部分會計學專業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理論功底深厚,但由于缺乏足夠的企業實踐經歷,在指導學生實踐時由于經驗的欠缺,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二、業財融合背景下對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1.對標市場需求,構建有效的能力支持框架,重新定位會計人才培養目標作為會計人才的重要出口,高校應該根據管理會計人才能力需求,分析人才知能結構,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由培養核算型會計人才向培養管理型會計人才的轉變。會計專業課程目標的設置也不能脫離現實需求,重點考慮區域經濟和行業特點及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管理型會計人才更能幫助企業提升決策和管理水平,增加企業價值。高校的會計專業主要是培養掌握管理會計相關知識、具有管理會計實踐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溝通技巧,具有戰略意識、風險意識,能夠幫助企業創造價值的應用型、復合型會計專門人才。
2.搭建“會計+”課程體系基于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型的趨勢,高校在設置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時應充分進行市場調研,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現有課程體系。鑒于當前社會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應適當增加管理會計相關的課程,減少傳統的財務會計內容。同時可以考慮將CMA(注冊管理會計師)的部分考試科目納入到課程體系中。此外,隨著“大智移云物”時代的到來,多種數據挖掘、數據分析工具的應用越來越普及,為管理會計職能的優化提供了有利的技術環境。因此,課程體系中還應當增加依托大數據技術的課程,使學生掌握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培養具有大數據思維的、能與時俱進的復合管理會計人才。
3.進行教學改革,改造傳統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課程考核方式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真正實現應用能力培養的目標,以學生為中心,真正實現啟發式、互動交流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改革。緊緊抓住“50分鐘課堂”主戰場,積極推進“教室革命”,讓學生真正“抬起頭來”。同時,可以借助互動式教學軟件,利用信息技術將課堂的邊界延伸,讓學生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工具,實現隨時隨地學習和師生的即時互動,教師可以隨時獲取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借助先進教學工具的優勢,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的內容,教學形式更靈活。通過實施“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教學保障”等全要素課堂教學改革,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充分地調動起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由“要學生學”轉變為“學生要學”,讓學生“抬起頭、搶前排、提問題”成為常態。同時探索更加多樣的考核形式,加大過程考核力度,考核注重能力評價。打破唯成績論,通過課堂表現、課堂測驗、案例分析、小組展示、章節作業、教學軟件平臺活躍度等多個方面考核學生的平時表現,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4.大力增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理論與實踐互補的教學團隊對于高校來說,師資始終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管理會計的實踐性強,打造一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雙能型教師隊伍是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為此,高校可以采用外部引進、內部培養兩種方式:一方面,從外部柔性引進企、事業單位實務經驗豐富的專家,通過講授專業課、指導實習、實訓、舉辦講座等多種形式,以企業的真實案例為學生講解特定內容,擴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對現有師資加強培訓,鼓勵他們進行知識的更新換代,同時積極提供條件讓老師們進到企業,真正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彌補老師們在實踐方面的短板。高校應著力提升老師們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為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儲備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5.豐富實踐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培養的應該是同時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在培養管理會計人才時,一方面要在課堂上不斷深化理論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并以案例教學、虛擬仿真課程等方式實現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斷深化校企合作,與企業聯合建立實習、實訓基地,與企業合作開發特色講義、案例集和實踐類教材。要充分發揮實習基地的作用,將學生的實習地點搬到企業,讓學生從真實的案例中學習如何解決企業出現的問題,真正體會到“做中學、學中做”。此外,還可以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與實踐能力培養相關的財務決策大賽、價值創造大賽等,通過大賽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同時,還能將參賽經驗帶回課堂,增強理論教學的針對性,實現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結論
隨著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各類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已經從以簡單的記賬、算賬、報賬為目標的核算型會計上升到以提升企業決策和管理水平、增加企業價值為目標的管理型會計。為此,高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應主動適應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化,由核算型會計人才培養轉向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在此基礎上,對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對會計學專業教學策略加以優化升級,改變過去傳統的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滿堂灌形式,推廣互動式、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改革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改造實踐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同時做好師資隊伍的建設,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為培養業財融合背景下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曉敏.新時代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9,(14):1141-142
[2]高媛,紀晶華.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方式探析[J].黑龍江科學,2019,(11):1126-1127.
[3]胡匯.業財融合背景下復合型會計人才轉型培養初探[J].現代商業,2019,(19):159-160.
[4]慕晶晶.業財融合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探討[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218(02):133+139.
[5]李玨倫,王梓邑,車怡等.業財融合”背景下管理會計人才需求文獻綜述[J].智庫時代,2018,159(43):61-62.
[6]吳夏妮.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困境及解決措施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29):84-85.
作者:馬麗亞 李鳳 李雅麗 甘麗 趙婧宇 單位:唐山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