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管理探索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是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質量,推動高等教育向民主化、科學化的方向發(fā)展,是教育民主化在學生群體中的重要體現(xiàn)。許多高校在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能否正確認識并處理好在探索與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將關系到高等教育事業(yè)能否實現(xiàn)健康發(fā)展,并對保證教育、經濟以及社會的有效運轉有重大的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高校管理;理論探索;實踐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時代的發(fā)展,教育界日漸重視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這一熱點問題,這也是近幾年高等教育管理的發(fā)展趨勢。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漸大眾化及社會化,高等院校想要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得到生存與發(fā)展,就應當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就當前我國情形而言,大學生這一群體的逐漸減少引起了高校管理滯緩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并受到了強烈的社會及輿論壓力,讓大學生參與到高校管理上,不管是出于理論分析還是實踐考量,都具備了較強的可行性。如果讓傳統(tǒng)落后的高校管理持續(xù)應用下去,必然會導致高校管理在后續(xù)的發(fā)展中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還容易造成惡性循環(huán)。在此基礎上,本文將主要研究大學生參與到高校管理的探索與實踐這一論題。
一、大學生參與到高校民主管理的時代背景
(一)高等教育的逐漸大眾化使得大學生的需求往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相關數(shù)據顯示,在2002年高等教學的在學人數(shù)達到了1600萬人,而高等院校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了15%。著名的美國教育學者馬丁•特羅指出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到了大眾化這一階段。這就意味著我國的高等教育的現(xiàn)實目標已經發(fā)生了較大的轉變,已經不在于滿足少量精英的需求,而是滿足社會需求及學生的個人現(xiàn)實需要。隨著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生在家庭背景、社會文化及個人的發(fā)展等目標上往多元化方向發(fā)展,這就導致了學生的利益群體及需求的多元化。阿斯廷的相關理論指出,大學生只有參與到學校的環(huán)境中才能夠學習得更好。所以,各大高等院校應當讓大學生的受教育權得到保障,讓“以人為本”這一觀念得以體現(xiàn),以此來滿足大學生在學習上以及發(fā)展上的多元化需求。
(二)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決定了高等教育的市場化
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我國高等教育主要有以下影響:一方面是消除了教育壟斷,擴大高等院校的自主辦學權利;另一方面是促使高等院校遵循以消費者為中心這一市場規(guī)律,我國的高等教育自1997年開始施行收費制度,促使高校與大學生之間的關系正式由之前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轉變?yōu)楫斍暗姆仗峁┱吲c服務消費者的關系。大學生是我國高校的主要消費者群體,其權利意識日漸覺醒,對高校的各項管理和決策十分關注,擁有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教育進行選擇的權利。
(三)大學生參與到高校管理的民主權得到進一步的法制化
我國的立法進程顯示,大學生的相關權利問題逐漸得到了重視?!陡叩冉逃ā肪鸵呀浱岢隽烁叩仍盒撁嫦蛏鐣婪ㄟM行自主辦學及民主管理。另外,《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也指出,高等院校應該建立并且完善大學生參與到民主管理中來的組織形式,支持并且保障大學生依法參與到高校的民主管理。這些都表明了我國的教育行政部門已經逐漸重視學生的參與權,大學生參與到高校管理的民主權得到了進一步的法制化。
(四)大學生群體的自我意識及民主意識得到了明顯增強
大學生是社會上的高知識群體,他們的自我意識及民主意識不斷增強,迫切希望自身的意愿和想法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與重視。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大學生這一主體地位無法得到體現(xiàn),學生只能被動地執(zhí)行和實施學校的相關決策,嚴重地挫傷了大學生參與到學校管理的熱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學生不僅僅是高校的“主人”,還是高校教育的“主體”,他們在學校的建設上、學生的違法違紀處理以及相關制度的制定上,應當有充分的發(fā)言及決策權??梢钥闯?,大學生參與到高校管理是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以及現(xiàn)代化高校管理的一大趨勢。我們應當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深入研究并且積極地探索大學生參與到高校管理中來的新機制,可以在實際工作中創(chuàng)立一些學生議事議會制度,讓高校和學生能夠及時溝通。
二、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理論依據
(一)新公共服務理論
新公共服務理論產生于20世紀末,是在繼承和批判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新理論,其創(chuàng)始人登哈特夫婦在針對當時社會公共管理效率低下的弊病,而民主管理需求上升的歷史背景,引入了以公民為中心,以政府的服務性為出發(fā)點,以公平為原則,以公眾參與為治理手段的新型服務理念。在新公共服務理念下,政府的角色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政府應提供“服務而非掌舵”,保障公共利益,同時政府行政的核心指向了“公眾民主參與”,政府應對公眾的“問話”做出責任性的“回應”,所有的這些與以往的官僚制度相去甚遠,“公民”的需要成為了行政部門權利的最終解釋。“對話———回應”行政模式的提出,強調了廣泛的公眾對話和協(xié)商的重要性,政府有權確保這一程序的正常運作和完美解決,使之符合公正和公平的規(guī)范,確保公共利益。高校作為教育行業(yè),在日常的運行過程中,首先要尊重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和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的統(tǒng)一,強調高?!胺铡币庾R。從我國高?,F(xiàn)有的行政管理體制而言,新公共服務理論要求高校要做到“放權于學生”,做到從“等級制”到“參與協(xié)作”的轉變,抹去運行過程中不必要的門檻和古板的程序,克服過分集中的規(guī)章制度,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高校管理。高校管理的這種“讓權”并不是完全拋開管理的效應,而是激發(fā)基層活力,引起高校內部制度的自我調適,從而達到公共利益最大化下效率和公平的有益結合。
(二)法律意義方面的公民權利
以法律層面來說,民眾進行社會活動主要是基于他們的民主權利,我國的相關法律明確規(guī)定了只要年滿13周歲就是具有了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的公民。在我國,大多數(shù)大學生的年齡都在13到19歲對之間,他們已經具有了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能夠明白自身所處環(huán)境,并且非常清楚地知道自身行為。因此,讓大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是可行的。筆者認為,法律意義上的公民權利主要體現(xiàn)在下列方面:第一,大學生作為公民,受到法律保護,無論是在年齡上還是在智力上,都可以勝任相關的高校管理工作。第二,大多數(shù)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大以及能力的提升,他們在不同的領域中都可以為高校管理提供積極的意見,在主觀上可以減少學校和學生兩者之間的矛盾。第三,以公民的權利角度來說,大學生參與到高校管理中來這是完全合法的,并且將來的發(fā)展空間也是巨大的,更能夠實現(xiàn)定向培養(yǎng)。《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規(guī)定,法律應當切實保障公民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這對于那些通過繳納學費以此來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來說,其所關心和重視的就是受教育權這一權益。要確保大學生的受教育權得到切實保障,首先要有一個公平、公正的環(huán)境,但是當前中國的實際情況是高等教育采取集約化的管理模式,管理權高度統(tǒng)一,這就導致大學生的自主選擇權、知情權等難以得到有效實現(xiàn),受教育權也得不到充分的落實。大學生只有掌握足夠的話語權、申訴權和參與決策權等,才能確保其受教育權的真正實現(xiàn),才能逐漸改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弱勢局面。
(三)消費者的權利保護
自從我國對高校進行擴招以及教育改革以后,相關的民辦院校以及獨立學院快速發(fā)展,學費也變得越來越高,其在高校的經費中所占有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從某種角度來說,大學生是高校的主要消費者,消費者有權利去了解高校的實際運轉模式以及實際情況,如果消費者能夠參與到高等院校的管理中,就能夠直接促進高等院校進入另外一個全新的管理模式,還能夠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從理論上來說,大學生參與到高校管理中,這屬于消費者管理自身的產業(yè),這本來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正是由于學校與學生的關系密切,使得大學生并不能非常順利地融入到高校的管理中來。所以,從學生中選出的一些學生代表,不僅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還能夠與學校領導有良好溝通的能力,這樣才能夠保證高校管理日常工作的正常進行。
(四)教育管理的民主化
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和內容就是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其核心內容在于管理民主化和決策民主化。教育管理民主化實現(xiàn)的前提在于管理思想和意識的民主化,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的民主觀念。一旦缺失民主觀念,將不利于重大教育決策的民主化以及民眾關心教育管理的積極性,進而不利于教育決策科學化的實現(xiàn)。我國的《高等教育法》中規(guī)定,我國高校的自主辦學必須是面向社會并依法進行的,高校應當采取民主管理模式。當前,我國高校教育管理日益向民主化發(fā)展,在行政方面擁有了一定的辦學自主權,其教師隊伍除了擁有學術自由權利外,通過教代會的形式也擁有了參與高校管理的權利,但是作為學校重要成員的學生隊伍,他們的民主權利還不能夠得到應有的對待。高等院校要實現(xiàn)教育管理民主化,實質上就是要確保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的相互制衡,讓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更加公正與平等。高校管理的權利應當向大學生延伸,讓大學生參與到高校管理中來,共同推動高校管理的民主化進程,促進高等教育的現(xiàn)代化。
三、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廈門東海職業(yè)技術學院近年來致力于推動教育管理領域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鼓勵大學生參與到高校管理中來,推動高校管理向民主化方面發(fā)展,同時采取措施激發(fā)大學生的民主參與意識,同時鍛煉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提高大學生自信心的過程中其社會責任感也得到了極大的增強,實現(xiàn)了民辦高校教育效果、管理效果的良好實現(xiàn)。
(一)成立學生教學信息中心
廈門東海職業(yè)技術學院成立了學生教學信息中心,幫助全面了解其教學一線具體情況,推動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該信息中心的職責在于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和教學管理決策等提供有效服務。該機構選擇180名學生,這些學生應當涉及到整個學院的全部專業(yè),無論是機構的設置還是信息中心成員的選聘,或者是具體工作的開展,都是由學生自主處理,教務人員僅僅為其提供指導和經費、場地等方面的保障。信息中心每年可以為學院提供有效信息數(shù)量接近上萬條,內容主要包括教風、學風、教學管理和質量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經過教務處的核實之后將向上級部門進行反應,并及時予以處理。中心每年都會舉辦范圍覆蓋全學院任課教師的大型聽課活動,對其教學情況進行綜合性評估,促使教師能夠端正教學態(tài)度,并且改進教學質量。通過機構的不斷努力,按規(guī)矩辦事,按計劃實施,合理有序地開展工作,與學院的教授一起組成了一道堅固的教學質量保證屏障。
(二)積極發(fā)揮校園媒體的宣傳作用
為了讓教學信息傳播范圍更廣,學校在校內刊物內制作了“政策與規(guī)定”這一專欄,幫助教師和學生了解學習的有關規(guī)章制度;通過制作“信息與管理”如實反映學校的教學管理現(xiàn)狀;通過制作“人物訪談”這一專欄采訪各級院校領導及一線教師,以此來探討教學理念以及管理理念;通過制作“教學改革和研究”這一專欄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與責任心,推動教學改革的穩(wěn)步發(fā)展。校內刊物的主要編輯者都是大學生,他們對教學活動以及教學管理的各種意見以及建議都可以通過校內刊物表達出來。這些校內刊物每期都要印發(fā)上千冊,發(fā)放到各級管理部門以及教師學生,讓每個人都成為閱讀者,切實發(fā)揮刊物的作用,幫助學校維護教學秩序、強化教學管理、提升教學質量。
(三)建立學生評價制度
師生關系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教學質量。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教師評價學生的學業(yè)情況、學生評價的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師德表現(xiàn)以及學校職能部門的服務水平和態(tài)度等。廈門東海職業(yè)技術學院在一些重要考核評估中引用學生的評估結果,有些甚至直接影響學院或者教師的切身利益:如學院教學評估的一個重要依據就來自于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職能部門的績效考核中有百分之二十的評分取決于學生。此外,還有專業(yè)評估調查等,結果完全取決于學生,學院根據調查結果對專業(yè)設置加以調整。學院教師在進行職稱評審過程中,必須對其教學質量進行考核,其中學生分值在考核結果中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二十。通過讓學生直接參與評價,能夠使得學生作為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得以真正實現(xiàn),促使高校真正重視并保障學生的權益和需求,并且有利于高校對人才的培養(yǎng)。
四、大學生參與到高校管理中的一些建議
(一)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思想觀念
高校的辦學理念的口號化、模糊化,使得高校在管理過程中常陷入任務式、日?;霓k學誤區(qū)。高校在強大的教育競爭壓力下,必須重新正視自身的辦學價值,轉變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機制。受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制約,我國高校對學生的角色定位仍是被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必須轉變這一思想觀念,真正認識到學生也是高校的管理者,具有參與高校管理的權利,這是我國高校管理向科學化和民主化方向發(fā)展的必要要求。教師必須改變被動的教學方式,主動了解學生的需求,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改革;大學生應當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樹立民主權利意識,真正理解自身作為高校管理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發(fā)揮自身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
高校大學生對于參與意識的法律保障認知的缺乏,主要源于對于相關法律的陌生感。如前所述,這些法律缺乏細化的規(guī)定,流于形式,并不適用于實際的高校管理。因此,在提倡法治化的今天,社會民主化的建設也應落實到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設中去,汲取外國已有的法律經驗,結合我國的實踐經驗和教育實際,切實地落實到學生參與的方方面面,從制度架構上、學生的權利范圍上,給出一個準確明晰的答復,使高校的民主建設有跡可循。另外,我們還應重視高校大學生的法律知識修養(yǎng)的建設,使大學生主體認識到自身所擁有的權利,包括作為公民的權利、作為受教育者的權利以及作為消費者的權利,明確大學生在大學生活學習中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評議權、監(jiān)督權和申訴權,使大學生懂得合理地運用法律武器捍衛(wèi)自身的權益,同時發(fā)揮主人公意識,推動高校建設、促進高等教育的發(fā)展。
(三)探索機制與制度方面的創(chuàng)新
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開始于1985年,直至今日,仍然處于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學校自主權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適應市場機制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法。這就要求政府要放開對公辦學校的一些限制,提升對民辦高校的政策支持。在社會轉型的今天,適當放權、合理監(jiān)督,使高等教育獲得生命力。在辦學質量上,而不是辦學數(shù)量上,獲得新的提升。而對于高等教育行業(yè)自身,合理配備師資資源、妥善薪酬制度、維護學生權利,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培養(yǎng)制度,將教育理念、辦學理念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從組織制度上予以支持和保障,建立完善多主體的參與建設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林萍,廖強.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農業(yè)教育,2014(2):20-23.
[2]王磊.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實踐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1(35):180-197.
[3]趙秀麗,齊興.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4(19):38-39.
[4]黃瑤.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吳海明 單位:廈門東海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