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理念下高速公路景觀規劃設計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的經濟大環境不斷發展,高速公路的建設技術愈加成熟,建成通車速度越來越快,以高速公路為主體的快速交通網絡不斷更新完善,能夠在如公路安全、生態作用或是觀賞性景觀方面打破單純美學或單一通行功能的界限,使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不僅滿足道路使用者對于沿線景觀的訴求,而是通過點、線、面的結合,使美學與生態(自然與人文)等要素高度融合,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的生態綠廊。本文依據生態景觀、人文文化研究等相關理論,結合高速公路景觀設計項目,首先對高速公路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度剖析,以此為基礎,確定本文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其次,對相關概念進行概述,如公路景觀的分類、高速公路的基礎理論及其產生的功能、生態型景觀、高速公路景觀等,并對景觀類型的分布等進行了總結;再次,對生態型高速公路景觀的建設手法進行概述,對各設計構成要素進行分類與解析,闡述設計原則;最后,以陽江服務區為設計“點”項目和G9812設計“線+面”的項目為案例,進行了實踐研究,提供了全面系統的設計模式,為交通工程類型項目的自然生態建設與人文生態設計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持,為公路工程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
關鍵詞:自然生態;人文生態;高速公路景觀;構成要素;景觀規劃設計
1.生態型高速公路建設的相關理論
1.1公路景觀的概念
公路景觀不單指公路本身還包括:公路線形、植物綠化、人工構筑物、附屬設施等景觀內容。即公路以外可視范圍之內的自然景觀與人工景觀,它是一種綜合的景觀體系,體現了公路與周圍環境生等。
1.2高速公路的定義
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運輸部認為,高速公路就是將行駛兩個相反方向的汽車流用設立中央分隔區隔離開來,交叉路口通常設有立交,禁止汽車之外的任何交通工具出入。根據交通運輸部在2015年實施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明確將公路劃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以及四級公路。高速公路特指年平均晝夜小客車交通量為25000輛以上,專供汽車分道,對行駛速度有要求(一般指80-120km/h,甚至更高),相對封閉只能由出入口進出的公路。每個國家對高速公路的要求各有不同在共同點上都是專指連接不同地區、四車道以上、設立專門的出入口、相反方向分開行駛、立體交叉互通、有速度要求的公路.
1.3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定義
高速公路景觀屬于大地自然景觀,由高速公路與周邊環境共同組成的綜合景觀系統。它不僅是簡單的物質堆積,而是由視覺感知的物質形態和空間環境共同組成的綜合體,并通過一定的美學原則產生視覺體驗和感官認知,具有綜合價值。因此,高速公路通常包含兩種屬性,一是自然屬性,它將高速公路景觀作為獨立的空間結構來考慮,通過形、色、體等可感受因素將它從區域形態背景中分離出來;二是人文屬性,高速公路景觀可以展示社會的歷史文化,并通過自身設計內涵引發人產生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心理反應,即景觀效應。
1.4生態型景觀——自然與人文的復合體
景觀(Landscape)一詞在視覺美學代表風景、景色的意思,相當于地理學角度的空間土地,具有高度空間異質性的生態特質。而生態型景觀則是自然、與人文等多方面綜合發展的多維網絡,包括自然景觀(地形地貌、氣候條件、生態環境等)、人文景觀(歷史文化、人文風情、風俗風尚、倫理道德等)等多方面的組合,相互作用形成的人與自然的復合生態網絡,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統籌聯系,使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2.彰顯人文文化的生態型服務區(服務設施)景觀設計
2.1陽江北服務區景觀方案四大設計理念
四大核心理念總結起來即為RCGI(RedCulture-GreenImpression)(1)紅色娘子軍:以紅色娘子軍為主題,紅色娘子軍的歷史與文化衍生為基礎進行設計。(2)文化:文化內涵是設計的基礎和底蘊,設計對地域文化進行發掘,通過景觀小品、種植、鋪裝等加以體現,實現文化的傳播與發揚。(3)綠色:采用鄉土的常綠大喬木搭配多種紅色系植物,綜合考慮觀花、觀葉,體現了綠色生態的設計理念。(4)印象:依托公路樹立良好的城市印象,突出紅色娘子軍的地域特色,打造城市名片。
2.2總設計方案
陽江北服務區以紅色娘子軍文化為主題,通過植物造景、景觀小品、鋪裝、標識牌、照明等方式加以體現。服務區是城市風貌與文化特色的展示區,既要強調現代的規整感、儀式感,又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與發揚。(1)以我國紅色文化為核心的植物景觀設計植物景觀的重點為具有欣欣向榮、紅紅火火的的四季繁花。以高山榕、桃花心木等為背景,紅花風鈴木、鳳凰木、火焰木、美麗異木棉等紅色系植物為景觀大喬木,以紅花三角梅等豐富植物層次,整體做到在突出季節變化的基礎上豐富季相變化。(2)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小品及基礎服務設施等景觀小品的設計以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的經典鏡頭為主題,再現英雄場景,配合鋪裝、照明、標識牌等營造紅色文化氛圍。在服務樓周邊設計一組6個的景觀小品,設計形式為不銹鋼板鏤刻,設計靈感來源于紅色娘子軍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共有6場,因此小品也設計6個,游人按一定順序瀏覽,可通過觀看每一場特色的定格鏡頭,感受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的內容,從而了解紅色娘子軍的歷史。觀看完最后一個小品,游人即會來到星光大道,這里通過光芒照大地的鋪裝樣式,體現了紅色娘子軍的文化和精神正在不斷的傳播和發揚。小品上部為不銹鋼板鏤刻噴漆,形式有陰刻、陽刻兩種,豐富了設計手法;下部基座鋼混結構花崗巖貼面。6個小品分別為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6場表演的經典鏡頭畫面。在照明燈具、垃圾箱等設施的選擇上,突出紅色主題,呼應紅色娘子軍。
3.融合城市文脈與民族文化
的綠色景觀廊道本章以G9812高速公路延長線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設計為案例,說明融合城市文脈與民族文化的綠色景觀廊道設計方法與實踐經驗。
3.1項目區位
瓊海因地處海南的東海岸,位于海南省東部,萬泉河中下游。素有“魚米之鄉”“華僑之鄉”的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項目位于瓊海市南部,是東西向城市主干路。起點位于博鰲機場東北側,與G9812文瓊高速公路萬泉互通相接,終點位于會山鎮北側,與G9813萬洋高速相接,全長24.624公里。沿線分布眾多旅游景區,本項目的實施將推進海南省東部生態旅游的發展。項目周邊還分布了村莊、居住區、城市商戶、林地、農田等,性質復雜多變。
3.2生態區位
(1)海南東部生態樞紐:連山通海的綠色生態樞紐。瓊海北望萬泉河,西倚白石嶺,東抱瓊州海峽,是連山通海的綠色樞紐。以山水文化為背景,呈現“西山東水映名城”的城市格局。(2)國家生態之源:瓊海承接母親河大生態資源,被譽為東海岸的生態明珠。瓊海與萬泉河地緣一體、生態共融,生態建設成果是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之一。構建“森林環核、片林嵌城、綠蔭掩村”的城鄉生態格局,全力打造一條讓人民滿意的公路。
3.3調研小結
項目目標:打造一條多層次、多功能的高速公路綠色生態廊道。(1)從海南省環路體系規劃和瓊海城市發展方向分析,可將G9812打造成為瓊海“最富畫意的綠色景觀廊道”。(2)從所處的區域位置看,著力打造瓊海的“迎賓門戶”,以及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3)對標博鰲,堅持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建設G9812,打造高標準的環線生態景觀廊道示范段,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3.4景觀資源分析
瓊海以風光旖旎、舉世聞名的萬泉河為主線,是寶島海南的象征,河水純凈、清澈,宛如玉帶,自五指山峰漂流而下,至瓊海市的博鰲入海口投入大海的懷抱。1931年5月1日,舉世聞名的紅色娘子軍誕生在萬泉河邊,開始了在中國現代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戰斗生活,一群巾幗女英雄已成為中國的紅色經典,成為海南旅游的新亮點。博鰲亞洲論壇是亞洲對話的平臺,是亞細亞夢與中國夢團圓的地方。江澤民同志為之賦詩“萬泉氣象新,水闊晚風純,四海群賢聚,博鰲更喜人”,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構成了海南東部大瓊海的旅游體系,是全省重點旅游區之一。在高速公路景觀設計中可以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對省市的招商引資,旅游業的發展等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可謂是省市的天然名片。本項目沿線風景秀麗、人文及自然旅游資源特色鮮明。本次景觀設計將充分挖掘對這些豐富的人文資源,充分展現地域風貌。
3.5詳細設計
(1)中分帶景觀綠化設計中分帶采用紅花三角梅和大紅花段落式交替種植,地被龍船花鑲邊兩側各0.3米,中間空隙鋪馬尼拉草,每10公里變換一次打造中分帶“簡潔、大氣、明快”的景觀效果,并且通過植物形態、花色變化緩解司乘人員的視線疲勞感。(2)路堤路塹景觀綠化設計路塹邊坡一級邊坡坡面采用紅花三角梅和洋金鳳交替種植,二級邊坡坡面采用紅花三角梅/洋金鳳+馬占相思,15㎡/1株,原則上每10km變化一次植物品種,當段落分在構筑物中間時作適當調整,以構造物為界進行分段。坡面栽植采用自然式栽植形式,上下左右不要成排成列。路堤邊坡整條線路對路堤沒有太多景觀綠化設計,是因為瓊海山清水秀,自然資源豐富,沒有進行植物遮擋,形成視野開闊(如:農田、橡膠林、檳榔林等),使行駛在公路上的旅客或司乘人員欣賞到瓊海秀麗的熱帶風情。但如果遇到破舊房屋或者墓地,須通過植物景觀設計進行遮擋,并提升景觀效果。(3)取棄土場景觀綠化設計公路的建設對于沿線的環境影響很大,由于取棄土場承擔的取土、棄土方量比較大,會造成植被減少,水土流失,空氣污染等影響。為了保護環境,對取棄土場進行修復,盡快恢復生態環境。(4)機場樞紐互通景觀綠化設計機場樞紐互通作為G9812重點互通,是貫穿東西南北交通的樞紐,它將成為整個區域的形象展示,體現瓊海的整體風貌。設計上運用大尺度的迎賓植物,形成豐富、濃郁、大氣、穩重的道路植物景觀,如:橡皮榕(胸徑50-55cm)、大腹木棉(胸徑50-55cm)、彎桿海南椰子(40-45cm)等,種植形式上以“自然式”種植為主,應注重前后錯落、開合有序的空間變化。在開敞空間里,以種植大喬為主,適當點綴花灌木,留出草地空間以供觀賞,并且結合延綿起伏的地形,搭配彩色花帶,突出熱烈迎賓的氣氛,實現“車在畫中游”。(5)白石嶺、陽江北互通景觀綠化設計突出以熱帶風情棕櫚植物為主的植物特色,其它樹種選擇注重本土性和整體性,結合微地形設計,形成濃郁、豐富的道路植物景觀。種植上根據行車視線方向設置主要的植物造景景觀面,以“自然式”種植為主,應注重前后錯落、開合有序的空間變化。在開敞空間里,以種植大喬為主,適當點綴花灌木,留出草地空間以供觀賞。(6)陽江北互通景觀綠化設計陽江互通毗鄰城市門戶陽江北服務區,是發掘地域特色的好地方,也是高速和省道的交匯處,曾經有一群巾幗英雄:紅色娘子軍在這一路立下了不朽的功勛,是給游客留下了深刻的紅色記憶。植物選擇上既要展現熱帶風情,又要有熱烈奔放的氣勢,主要以開花紅色系列植被為主,如:鳳凰木、美麗異木棉、紅花羊蹄甲、大花紫薇等,間以高山榕、桃花心木、椰子樹大喬組團種植,高矮搭配,錯落有致,結合延綿起伏的地形,搭配彩色花帶,突出熱烈奔放的氣勢。(7)會山北互通景觀綠化設計瓊海蘊含千年歷史文化,會山鎮是瓊海市唯一的黎苗族聚居鎮,也是海南省苗族最聚居的地方,本次景觀綠化設計以都市形象帶,植物開合有致、層次豐富,并以優美的群落曲線抽象演繹,展現瓊海的文化韻味。本互通區主要是展現鄉土植被的地域風情,以高大常綠植物為主,突出“林海”的特色,實現“綠在城中嵌”,如:秋楓、高山榕、桃花心木、大葉欖仁、鳳凰木、雞冠刺桐等,組團種植,高矮搭配,錯落有致,使整體構建復層的自然風景林,形成“延綿林帶”的景觀效果。
4.結論
公路建設須與環境協調,支撐經濟發展,連接不同區域,彰顯地域人文,保持原有生境,修復破損生態,使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將高速公路設計區域與附屬區域、周邊區域等看作一個整體,系統性地考慮公路建設問題,兼具多元化的統一,建設成為展現人文文化,富有人文關懷的多層次、多功能高速公路生態綠廊。
作者:徐莉 單位:中咨華科交通建設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