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景觀規劃設計中園林元素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嶺南園林是中國三大古典園林之一,具有悠久且多方位的縱向的歷史內涵與橫向的地域性內涵,嶺南園林所特有的以矩形為基本形制的造園布局、疊山理水方式、建筑特色、植物造景布置,在中國古典園林上既體現出自己獨有的特色,又展示出融合了江南園林與西方古典園林的風格,體現出世界園林的共性與嶺南園林獨有的個性,傳承與銜接文化,是嶺南人的需要,更是世界園林大熔爐吸收、發揚、傳播文化的需要。研究廣東濱海景觀帶規劃中嶺南園林元素的運用,正是將嶺南文化與嶺南園林體系進行深入研究,并將其運用于實踐當中,將嶺南文化進行傳承方法論的探索。
關鍵詞:嶺南園林;濱海景觀;規劃設計;文化傳承
1.1造園布局
與江南園林的曲徑通幽不同的是,嶺南園林的造園更善于運用規整的矩形格局來布置不同的功能性區域,常常以建筑為主,用建筑來包圍園林,規模較江南園林要小。嶺南地區自古以來的對外開放和通商決定了嶺南園林和建筑也非常講求務實精神,規模雖小,但是功能俱全,滿足主人的社交和休閑要求的同時,也克服了嶺南當地炎熱潮濕的環境。
1.2山石營造
嶺南園林的山石營造多當地取材,多選石英、蠟石和肇慶出產的太湖石,以觀賞性為主。由于嶺南園林占地面積較少,故看不到像江南園林較大體量感的土山,常常以假山來堆山掇石,有“不看真山看假山”的特征,這些假山甚至有些不受規整格局的束縛,隨著環境和地形的變化而靈活擺放。較多園林還使用假山分割園林,不僅突出了構圖的主體性,而且提升了園林審美性,還實現了園林的功能性。
1.3園林理水
嶺南園林的理水池大多數如順德清暉園與東莞可園以幾何形為主,也有少數打破幾何形,以自然形態建造理水,如澳門盧家花園的設計,即是盡量模仿自然形態的山水,從中可以看出嶺南園林對江南園林的吸收與借鑒。
1.4園林建筑
建筑往往是嶺南園林的主體,嶺南的建筑常常集合了石雕、磚雕、陶塑、木雕、灰塑等工藝作品的特點。嶺南庭院大多顏色艷麗,在屋頂脊飾上也往往蘊含著歷史典故與預示吉祥寓意的花紋和圖案。灰塑是嶺南地區園林建設里最有特色的一大亮點。取材于嶺南當地的蠣灰、糯米、絡麻筋等,色彩艷麗,凹凸感強,雕刻栩栩如生。彩色玻璃大多采用深綠、藍紫等色,鑲嵌在滿洲窗上。滿洲窗是嶺南園林融合了江南園林、西方哥特式建筑元素后的產物。滿洲窗的形式受明清時代封建統治時建筑風格的影響,開合方式極其獨特。彩色玻璃既有滿洲窗的特色,又與西方哥特式建筑的花窗類似,體現出嶺南園林對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方哥特式風格的相融相生的特點。
1.5植物造景
與江南園林在植物造景配置重意境美相比較,嶺南園林體現出務實、世俗審美的特點,這是由于嶺南地區經濟發達,園林主人大多經商,園林便成了主人炫耀財富和地位的社交重要場所,故園林的植物配置顏色絢麗多彩,有入世的特點。嶺南園林的植物種類以鄉土蔭木、果樹為主,也有引進江南地區以及其他地區的樹木種類,如銀杏、龍眼、白蘭、羅漢松、豆蔻、蘋婆、雞蛋花、紫藤、魚尾葵、木菠蘿等植物。
2嶺南園林元素對廣東濱海景觀帶規劃設計的意義
2.1嶺南古典園林是廣東濱海景觀規劃設計的靈感源泉
嶺南古典園林具有豐富深厚的能量,為廣東濱海景觀設計規劃提供大量的規劃設計靈感與素材,也是廣東地區濱海景觀帶進行傳承文脈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廣東濱海景觀帶在進行設計規劃時,需要因地制宜地將嶺南當地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公眾觀念、社會經濟融入廣東濱海景觀的設計中,將其注入屬于嶺南當地的靈氣與文化。同時,通過不斷融合與推陳出新,嶺南園林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營造出具有獨特性的濱海景觀景象。
2.2嶺南古典園林能夠提高廣東濱海景觀規劃設計的內涵與文脈氣息
嶺南古典園林不僅是嶺南地區更是廣東景觀園林中的精華與靈魂,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不斷蓬勃發展,國人文學內涵與修養也不斷提高,人們不僅僅局限于單純寡味的游玩,追求具有更多文化聚集的圣地,但又由于國內與國外文化的不斷交流,各地的差異性不斷減小,這就更加要求廣東濱海景觀在設計規劃中應該顯示出屬于自己的風格與特色,增加城市的辨識度。
2.3廣東濱海景觀帶的規劃設計是體現嶺南古典園林元素重要的載體
嶺南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存在,嶺南園林更是嶺南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要使嶺南古典園林的文化傳承下去,需要一個載體來展示其深厚的底蘊,廣東濱海景觀帶的規劃設計就是一個極佳的選擇。廣東濱海景觀帶是廣東面向外界的大門,也是廣東地區一張亮麗的名片,廣東省應該緊緊把握這個文脈,將嶺南園林中的文化精髓融入規劃設計中,將嶺南園林吸收的中國園林以及歐洲園林精髓通過濱海建筑、水體、植物、小品展示出來,從而讓人們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在休閑的時光也能受到文化的熏陶。
3嶺南古典園林元素在廣東濱海景觀帶規劃層面的運用
3.1濱海景觀帶規劃主題的應用
每個濱海景觀都應該有其明確的主題,明確的主題可以給游客帶來鮮明的識別感與個性感,可以體現出景觀地點的內涵感,如同樂曲的旋律,作為樂曲的靈魂一樣的存在。在做主題定位時,結合嶺南當地的神話傳說、信仰、名人名事等,切不可拋棄一切歷史文脈來做創新,這樣的規劃設計是毫無內涵可循的。例如湛江的濱海規劃設計,需要考慮加入當地的龍舟文化、年例文化、天后神話等一系列具有辨識度與地域性的文化元素。不僅傳承延續了傳統文化,且百姓也有需求來認識與了解、研究與傳承傳統文化。
3.2濱海景觀與海洋娛樂項目的規劃
海洋娛樂是海洋活動與海上探索最吸引游客的地方,然而國內對于海上娛樂項目的發展卻極為有限,這一方面與城市產業方式定位有關,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國濱海旅游規劃的不成熟性。這無疑加大了陸地海洋項目的開發,從而降低陸地的利用率,且投入與產出的效果略讓人失望。所以,了解廣東濱海當地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情懷,結合當地氣候、浪高、風速、降水與海洋生物種類等內容來可持續開發當地的海洋娛樂項目,成為濱海景觀規劃的首要任務。
3.3海岸線景觀規劃
海岸線景觀一般有直線型岸線、內彎型岸線與外彎型岸線。廣東地區內的汕頭便是內彎型岸線,在規劃中需要考慮如何利用汕頭的內彎線使相對的兩岸形成對景。
4嶺南古典園林元素在廣東濱海景觀帶設計層面的運用
4.1濱海景觀帶地形設計
地形地貌是整個濱海景觀進行設計方向定位的關鍵要素之一,空間層次感與空間的立體感同樣受制于地形地貌。因此,把握地形地貌的特點,將設計融入到地形地貌中,與嶺南當地自然條件和人文情懷相結合,才能在設計中體現出具有嶺南特點和風貌的廣東濱海景觀帶。
4.2濱海景觀道路設計
濱海道路是濱海景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將各個景點合理地串聯起來,不僅可以引導游覽和組織空間,還有交通聯系與散步休閑的作用。道路設計首先要考慮氣候條件、水系、地形地貌的自然環境因素影響。其次是嶺南地區務實求真與經世致用的文化思想影響。一方面,嶺南園林大多與建筑組合在一起,總占地面積小,不僅要滿足居住的要求,還要滿足觀賞的游玩功能。另一方面,嶺南地區在明代以后受國內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逐漸南移、商品經濟發展迅速的影響,人們的經濟意識越來越強,開始摒棄傳統的精神文化符號而追求具有實際內涵的商品,故許多嶺南園林中的道路呈現出幾何的、極具實用性的園林特征。在兼具了嶺南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懷后,有意識地將海水、沙灘以及海岸線周圍的紅樹林景觀融入到濱海景觀的設計理念中,既融合了嶺南園林中獨居的嶺南元素和嶺南風味,又與海洋的元素相結合,呈現出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
4.3嶺南文化建筑設計
建筑是濱海景觀中最能體現當地風土人情與文化特色的要素之一。在進行濱海地區的建筑設計時,要注意因地制宜,結合嶺南地區當地的氣候、地理、人文等因素,讓濱海地區的建筑成為表現嶺南文化的承載物。例如嶺南地區有高溫、多雨、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濕熱是其主要的特征,故嶺南地區建筑一般朝南或東南方向,并在南北向的立面上設天窗,天井庭院也實現通風和采光,利用煙囪效應來解決建筑通風問題,室內也盡量不用封閉的磚墻來作隔斷,多采用不到頂的空格門窗或隔斷來保證良好的穿堂風,使室內空氣變的涼爽。在裝飾方面,考慮采用嶺南地區特有的嶺南石雕、嶺南磚雕、嶺南木雕、陶塑、灰塑與嶺南蝕花玻璃等元素來進行裝點。這既體現和適應了嶺南地區的自然環境,也表現出對嶺南文化的延續和發揚,是名副其實的嶺南建筑。
4.4濱海園林建筑小品設計
嶺南地區的建筑小品常常具有實用與觀賞的雙重作用。如嶺南園林常見的規整式的花基與花臺,高度常有30cm和60cm兩種規格,基于這樣高度的花基與花臺,不僅能豐富空間層次,又可以放置盆景植物,同時還可以供人坐下休息,充分發揮了建筑小品的實用性與觀賞性。在進行濱海園林建筑的小品設計時,應將其傳承發揚,實現濱海景觀的實用性與審美性。
4.5以鄉土樹種塑造濱海嶺南園林景觀
北方濱海景觀常常使用針葉樹和落葉闊葉樹的鄉土樹作為首選植物,而廣東地處亞熱帶,常以木棉為鄉土樹種,樹干壯碩,花大而紅,艷而不媚,桀驁的花朵被譽為英雄花,顯示出氣宇軒昂的氣魄。利用植物文化來塑造濱海嶺南園林景觀與文化意境,就要多選擇具有含義和人文情懷的植物,例如喻意百折不曲的竹,被稱為英雄花的木棉等。也要考慮廣東地域和緯度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植物,例如陽江及以南的濱海景觀帶應考慮加入氣宇軒昂的大王椰來增加景觀的視角高度,又如容易營造氛圍與意境的細葉榕,也可采用樹菠蘿、芒果、荔枝等經濟作物。
5結語
嶺南古典園林從西漢南越王朝開始萌芽一直到近代園林,積累了深厚的文脈與文化,形成獨具一方特色的實用性古典園林,并與江南小型私家園林和北方大型皇家園林并列成為中國三大園林。正因為如此,嶺南園林必定是廣東濱海景觀帶在做規劃設計時的靈感之源,嶺南古典園林元素的運用,可以增加濱海景觀的內涵,并帶動廣東地區海洋經濟的增長;廣東濱海景觀的規劃設計,同樣也作為嶺南古典園林元素的重要載體展示在人們面前。
參考文獻:
[1]楊小漩.濱海景觀地域性規劃設計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2]梁明捷.嶺南古典園林風格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
[3]李曉雪.基于傳統造園技藝的嶺南園林保護傳承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6.
[4]黎映欣.江南園林與嶺南園林相互影響之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6.
作者:薛佳鳳 齊放 單位:廣東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