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與公益系列主題廣告設計的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告成為社會、企業常用的文化傳播媒介之一。成功的廣告應該具有針對性、專屬性、記憶性、傳播性等特點,廣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商業廣告與公益廣告都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它們是人們在社會經濟、公益和文化宣傳方面重要的信息傳達方式之一。
關鍵詞:廣告設計;商業主題;公益主題
1.國內外商業廣告與公益廣告設計
研究現狀在廣告設計上,中國人較注重實用價值,而西方人更重視廣告在產品信息上的傳達。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開始借助電腦繪制以往的創作手法難以完成的作品,如,利用三維技術和渲染器可以生成更加逼真的效果。加上現代多媒體的發展,廣告從線下走向了線上。廣告是人類信息交流的必然產物。維戈茨基將西方廣告中追求設計的創意思維與商品實用價值結合,以完成一系列具有文化風格意義的視覺廣告為目的,通過創新的廣告藝術表現實現對消費者視覺心理感受的重組,從而給予消費者心理引導,實現了吸引眼球的效果。豐富的商業廣告內容與創意會直接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印象。公益廣告應具有鮮明的立場、正確的價值觀、社會性的題材,以此引導公眾,喚起公眾的共鳴。
2.商業廣告與公益廣告設計的發展趨勢
科技的發展豐富了傳播手段。多形式的宣傳為廣告帶來了較大的優勢,商業模式的不斷更新換代使廣告宣傳成為營銷的手段。以往的宣傳方式已經不足以滿足現代人對信息化時代傳播的需求,只有電子網絡媒體才能真正跟上互聯網科技時代的步伐。媒體是溝通廣告與消費者的橋梁,廣告只有通過媒體,才能將信息快速、有效地傳播給大眾,并通過這個過程找到目標對象,再從中找到真正的消費者。社會對于創意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思維活動已不再受到某種局限性的約束,廣告設計開始注入各種形式的創意風格。信息時代的發展加速了全世界廣告文化的交流,廣告行業即將面臨新一輪挑戰。平面廣告設計發展歷經了不同民族文化和各地域風俗特色的洗禮。百年來,商業廣告一直處在被追捧、批判或誤讀之中,理論紛爭從未停止,廣告自身也處在充滿矛盾與裂變的狀態。突出個性表現、突破文化內容的限制、打破常理的廣告創意反而會更受到人們的青睞。廣告設計師應不斷嘗試新創意,革新廣告行業,突破以往的廣告形式,走上多樣化廣告設計發展之路。
二、商業與公益系列主題廣告設計理念
廣告是當今社會傳播的重要媒介,也是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最為廣泛的應用形式之一。廣告廣泛作用于社會生活、經濟生活和人們的精神生活,成為一種公眾喜聞樂見的媒體形式。受現代藝術的影響,設計師擁有廣闊的想象和表現空間,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以不同的表現手法描敘某些思想、概念,并表述思想意識和朦朧的情緒。商業廣告在突出品牌文化的同時,可以增強產品的信息傳播,設計師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和詼諧幽默、積極向上的表現方式,向公眾推廣產品。設計師在商業廣告設計中融入個人主觀創意思維,可以使整個作品富有創意、個性、趣味,能夠直接傳遞產品賣點,迎合消費者的審美觀念。公益廣告設計師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時事要聞,運用比喻、對比等表現方式,融入個人主觀創意,可以加強視覺語言的表現。視覺語言的目的是吸引公眾的視線,使人們在廣告畫面中深思,塑造人們的價值觀。
三、商業與公益系列主題廣告設計形式語言的表現
原創性是成功的廣告設計必須具備的要素之一。在保持原創性的基礎上,廣告設計還要有特征性的畫面和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不同的畫面會使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廣告區別于以往中規中矩的藝術形式,顯得更加親民,更易接近大眾。商業與公益系列廣告設計采取了新的思考方式,采用夸張、擬人、比喻的表現手法和電腦合成的技法,融合時尚潮流的排式設計,結合對應的品牌文化,能夠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充滿熱情和幽默樂觀的生活氛圍。結語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得部分公眾觀念失衡,甚至道德缺失。所以,現今的廣告設計不僅要有營銷功能,而且要體現一定的社會道德、思想、文化價值觀念。設計師在設計商業廣告時,要以銷售為主體,結合商品的特點尋找各種創意形式,這樣才能夠創作出具有特色、適應不同年齡消費階層的廣告。而以公益為主題的廣告形式應該多樣化,不斷創新廣告思維,避免被一種思維概念所束縛。設計師要根據當今的發展潮流,掌握時代變化帶來的創新思維方式,如此才能設計更多的廣告創意作品,實現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何潔.平面廣告設計——從概念到表現的程序和方法.中南大學出版社,2013.
[2]孫瑞祥.廣告策劃創意學.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劉楊,袁家寧.現代插畫與書籍裝幀設計.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4]瞿穎健,曹茂鵬.專業色彩搭配手冊:插畫設計.印刷工業出版社,2012.
[5](加)索卡•邁爾斯.幻想藝術手繪教程.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6]閻鶴.中國現當代商業插圖研究.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作者:宋軍 沈新南 單位: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