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循環經濟理論下的鋼鐵產業發展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鋼鐵產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何使鋼鐵產業效益和能源資源利用最大化,是科研人員關注的重要問題。由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彭緒庶編著的《鋼鐵產業循環經濟發展與技術創新》一書將鋼鐵產業循環經濟和技術創新結合起來,論述了鋼鐵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下的技術創新以及資源能源的再利用方法,指出了引領我國未來鋼鐵產業技術發展的新方向。現代循環經濟是指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為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產生的一種經濟模式,它也是一種技術和制度的創新安排。
循環經濟的目的是實現資源和能源的高效循環利用,提高廢棄物的轉化率和經濟效益,其基本原則是“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鋼鐵產業具有資源投入高、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的特點,發展循環經濟有助于減少資源能源的投入,既提高資源產出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又能夠樹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根據工藝流程、企業布局、企業規模、物質循環模式的不同,鋼鐵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可以分為很多類別。比如,按照鋼鐵產業與外部的物質交換關系來劃分,鋼鐵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可分為三類:鋼鐵企業內部循環經濟模式、鋼鐵企業-社會循環經濟模式和基于鋼鐵產業的多產業復合循環模式。此外,在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生產布局模式同樣對生產力和生產要素的配置影響巨大,它能夠保障生產物資資源在地里位置上的循環利用。現在使用最多的是基于生態工業園的生產布局模式,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鋼鐵產業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僅要選擇正確的發展模式和生產布局模式,還需要進行技術創新以實現節能減排,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該書以長流程鋼鐵為例,介紹了高爐和非高爐長流程鋼鐵生產的工藝創新。其中,高爐長流程鋼鐵生產過程中的創新技術包括冶煉設備創新技術、冶煉流程技術創新和冶煉設備大型化創新;非高爐長流程鋼鐵生產過程中的創新技術包括還原煉鐵工藝技術創新和熔融還原煉鐵工藝技術創新。此外,以物聯網、云計算、信息管理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現代鋼鐵產業中。實現鋼鐵產業的循環經濟發展,就要實現資源能源的再利用。
就能源而言,鋼鐵產業中的能源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實現一次能源的消耗減量化,需要開發相應的節能技術,實現工序節能;二次能源指焦爐煤氣、轉爐煤氣以及各類余熱、余壓等,二次能源的規模龐大,要結合相應的特點開發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技術,實現綜合能耗的降低。就廢棄物而言,鋼鐵產業生成的廢棄物包括冶金渣、廢金屬料、除塵渣等,具有規模大、成分復雜、環境污染大、處理技術復雜,但是回收價值高、利用方式多樣的特點。對于固廢的處理,一是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固廢的生成;二是更新固廢處理技術,提高工藝水平,利用設備大型化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由于鋼鐵產品的主要成分為鐵,還應根據不同固廢的特點,利用相應的工藝從轉爐鋼渣、廢鋼、塵泥中回收鐵資源。此外,鋼鐵產業的固廢利用還包括社會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包括廢塑料、廢橡膠以及社會廢鐵等。就水資源而言,由于鋼鐵產業廢水具有規模大、成分復雜、可生化性差的特點,處理難度較大,可以通過節水型高效設備和工藝技術實現水資源消耗減量化。由于不同工序對水質的要求不同,可以利用分質供水和密閉水循環冷卻技術、串級用水技術、管理技術創新等進行水處理,以滿足不同工序的水需求。技術創新推動了循環經濟的發展,同樣,循環經濟對技術創新也有很大影響。以循環經濟為前提,從生態導向的方面看,鋼鐵工業技術創新應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共贏,而不是僅僅追求效率和經濟效益;從產業鏈的方面看,鋼鐵工業中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帶動產業鏈的橫向拓展,首先實現內部廢棄物的再利用,然后再推動以鋼鐵產業為基礎的多產業復合經濟的發展。
在目前的鋼鐵生產過程中,鋼鐵生產制造流程已經得到了極大的優化和簡化,促進鋼鐵生產制造流程的連續性、緊湊型和高效性成為了技術創新的主要任務,其中,以工藝創新尤為重要。我國的鋼鐵冶煉體系走的是引進-模仿-消化-吸收-創新的道路,這一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比如煉焦煤資源缺乏、廢棄物循環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等,同時,在技術創新能力、產品研發能力以及重大冶金裝備制造等方面和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的鋼鐵企業循環經濟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鋼鐵產業循環經濟發展與技術創新》一書將理論和實際案例相結合,從流程和關鍵技術入手,分析了鋼鐵產業如何依靠技術創新發展循環經濟,并探討了循環經濟對技術創新的影響。該書內容全面系統,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供鋼鐵產業循環經濟研究者以及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作者:蘇暢 單位:天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