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鋼鐵工業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鋼鐵工業生產工藝及主要職業危害
1.1噪聲
從煤氣鼓風機、空壓機到各種工業泵、煉鋼爐、軋機及其他機械設備,噪聲存在于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中。噪聲對人體的不良作用是多方面的。50分貝以上幵始影響睡眠,70分貝以上妨礙交談,使人心煩意亂。長時間接觸噪聲可引起頭昏、頭暈、頭痛、耳叫、留意力不集中等神經衰弱癥狀,腦電圖異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壓不穩(多數增高),心電圖有心率不齊和缺血型改變,同時可見食欲下降,甲狀腺功能A進、性功能改變、月經不調等。噪聲對人體最為明顯的影響是損害聽覺器官,長時間在90分貝以上噪聲作用下,聽覺器官的敏感性下降,進而聽力減弱,嚴重者發生職業性耳聾。
1.2繁重的體力勞動
通常情況下,繁重的體力勞動可以擾亂人體各系統或器官的生理平衡,代償能力減弱,抵抗力下降,使得職業危害因素能夠趁虛而入,促進或加重職業危害的發生和危害程度。
1.3電離輻射
放射性同位素用于鋼鐵工業生產的計量、料位、測厚的儀器中,電離輻射在分子水平上對人體產生損害,通過直接損傷細胞DNA和染色體而對造血、免疫、神經、內分泌等多系統造成損害,過度接觸電離輻射可以發生放射性疾病。此外,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員接觸各種辦公機具發出的電磁輻射也可能對人體視覺、生殖系統產生健康危害。
一、鋼鐵工業自動化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鋼鐵工業自動化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不管是從原料加工上還是從技術上,鋼鐵工業的各個工藝流程,都不同程度的實現了自動化系統的應用,使我國的鋼鐵管控系統更加完善。上海寶山鋼鐵公司在鋼鐵自動化方面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自動化的功能投人非常高。我國其他的鋼鐵公司也在不斷探索自動化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隨著鋼鐵工業自動化進程的發展,也造就了一支自動化技術水平高、專業技能豐富的、綜合素質能力強的人才隊伍。他們在吸收先進技術的同時,積極研究新的鋼鐵工業自動化技術,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鍛煉自己專業化水平,提高國內鋼鐵工業自動化水平。我國鋼鐵工業自動化水平雖然發展迅速,也有一些企業達到了國際化先進水平,但是從整體上來看,自動化發展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我國鋼鐵業的自動化裝備水平相對于西方發到國家比較低。自動化系統或自動化裝量才占鋼鐵總裝備的40.1%左右。其中配置功能比較齊全的基礎自動化裝置僅占20.1%左右。大型綜合的管理自動化工程才剛剛起步,還需進一步完善和和發展。
我國鋼鐵工業自動化技術在實際工程實施過程中同國外著名的鋼鐵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我國自動化設備大多是從國外引進的,缺乏自主產權,沒有應用于鋼鐵工業自動化的品牌產品。所以也沒有一個固定的硬件和軟件平臺支撐自動化系統的運行。我國的自動化軟件平臺一般用的是西門子的產品。因為沒有自主產權的自動化設備,我國鋼鐵工業的自動化的發展由于受到核心技術的制約,很難繼續迅速發展。第二,我國鋼鐵工業專業自動化技術體系雖然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是同國外專業自動化公司相比還不夠豐富。國外專業自動化公司有很成熟的成套自動化技術,這些技術不僅包括自動化系統方案、功能說明、程序以及測試方法等。還包括關鍵儀器的選型及安裝步驟,而且他們的工藝設備和執行機構性能也非常高。這些技術都是我國鋼鐵自動化發展所緊缺的技術,需要在發展中不斷地探索與研究。第三,國外專業自動化公司的自動化效率比較高,因為國外的自動化公司一般在承擔自動化工程時,按照統一的工程規范,這個工程規范要求將一個自動化工程分成若干階段,然后按照每個階段的工程要求完成階段任務,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且增加了工程的可靠性和標準化程度。近幾年,我國鋼鐵工業引進先進的設備與理念,也制定了相應的工程規范制度,這個差距已經在逐漸減小。
二、鋼鐵工業自動化發展趨勢
從國外的鋼鐵自動化發展歷程來看,要想使自身的鋼鐵工業自動化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在低耗能、高效率的基礎上加大自動化建立,應用先近的技術,提高自動化技術。積極發展機電一體化裝備,使自動化與信息化相結合,另外提高其檢測技術與儀表的使用等等,全方位提高自動化的發展,以便促進我國鋼鐵工業的現代化進程。
1.機電一體化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的大中小鋼鐵工業都在發展不同類型的一體化裝備,尋求從單體的自動化裝備向多種類型的自動化裝備發展,比如北京中遠通科技公司的攝像儀非接觸式連鑄定尺切割控制系統、軋鋼用的非接觸式冷床輥道集群自動控制系統等等,這些設備都是多個并組成的專用功能系統,能大大提高鋼鐵工業的自動化技術。還有一種綜合一體化技術,稱之為:機-電-工藝一體化技術,比如北京鳳凰公司研制的軋鋼加熱爐包括機-電-工藝和數學模型的成套設備等,這些設備的運用簡化了鋼鐵工業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河南鋼鐵工業發展現狀
在鋼鐵行業利潤率不斷下降的情況下,河南省鋼鐵企業普遍加大了節能、環保及綜合利用方面的投資,節能減排投入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超過了15%。2013年,鋼鐵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711.84萬噸標準煤,較2008年增長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重點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達到497.51千克標準煤,低于國內行業平均水平15.9%,較2008年下降2.0%;噸鋼耗新水3.37噸,低于全國行業平均水平3.7%,較2008年下降30.5%。
二、河南鋼鐵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008年下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等多重因素影響,鋼鐵價格大幅下跌,行業全面虧損,鋼鐵行業生產經營面臨巨大壓力。這既與國際鋼材市場需求萎縮和我國鋼鐵產能過剩有關,也充分暴露出河南省鋼鐵行業多年積累的深層次問題。
1.生產低位波動、效益水平低下
生產增速低位波動。2008年,鋼鐵行業結束了金融危機前的高速增長,增加值增速由2007年的40%回落到2008年的6.0%,2009年以來,鋼鐵行業一直在恢復、調整、波動中發展,生產增速處于10-15%之間,2010~2012年連續三年增速低于全省工業增速平均水平。產品價格逐年下滑。鋼鐵行業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自2008年以來總體呈回落態勢,由2008年的同比增長26.2%回落到2013年的同比下降6.9%,回落33.1個百分點。在我省近三年來工業企業月度趨勢調點監測的鋼鐵產品價格中,棒材、鋼筋、線材、中板和厚鋼板等5種產品的價格均呈逐年回落趨勢,2013年產品價格較2011年回落幅度均在15%以上,其中棒材、線材和鋼筋價格回落20%以上,分別為29.5%、21.9%和20.4%。經濟效益水平較低。2013年,全省鋼鐵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2%,較2008年回落26.7個百分點,整體呈下滑態勢。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2.0%,銷售利潤率5.4%,處于工業行業較低水平。鋼鐵行業總資產貢獻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總資產貢獻率呈波動下降趨勢,由2008年的22.5%下降至2013年的13.9%;成本費用利潤率在波動中略有回升,2013年達到最高點5.9%,但仍處于較低水平。據國稅統計,近幾年來,除2011年鋼鐵行業稅收同比增長11.7%外,其余年份總體呈現下降態勢。2013年,鋼鐵行業完成工業稅收38.7億元,同比下降3.0%,僅相當于2008年的41.6%。虧損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河南鋼鐵行業虧損企業個數為35家,虧損面為5.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共計3.97億元,其中,煉鋼環節虧損額達1.43億元,鋼壓延加工虧損額達1.67億元,占全部鋼鐵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的78.1%。
2.轉型升級步伐緩慢
一、稀缺的工廠基址與局促的生產空間
鋼鐵工廠要求生產空間具有起碼的整體性與連貫性,這不僅關乎到工廠的建設成本,對日后廠區管控也有長效影響。地勢的局促加之征地困難,使得內遷鋼鐵工廠所得生產空間條件差強人意。以鋼遷會為例,該廠是抗戰時期重慶最大規模鋼鐵企業,在籌建之初“由于器材運輸困難,重慶附近沿長江兩岸又缺乏平地,反復研究,最后由楊繼曾主任委員決定就在大渡口地區建廠。”瑏瑣從整體地貌來看,該廠選址具有較大的局限性,“現擇廠境內,丘陵起伏、溪澗橫陳。”(如圖2)所劃定的廠區內,“其一部分雖似相當平坦,然前后高低相差亦有15公尺以上”,“地基比較狹小,而且高低不平相差1—2米,必須搬山填溝。”瑏瑤,除地勢不平外,臨江區域多為硬質土,給施工造成難度。“浮土不及1公尺,以下都為石質,建廠時之土方石方工程,頗為艱巨,需時既久耗費亦多。”瑏瑥同樣受到廠區基址影響的還有供水問題,傳統觀念認為臨江工廠都具有取水方便的條件,但就具體情形而論,江畔地勢和水位變化對于工廠取水又有直接的影響。鋼遷會廠區整體“大抵地勢高出洪水位約10公尺以上,可無淹沒之虞”瑏瑦,加之“重慶附近在洪水枯水時期之水位相差在30公尺以上,故取水設備須將水泵裝于斜坡車架或囤船上,視水位之高低而移動之。”“此外又須于高處建筑蓄水池,以保給水之不斷。凡此種種,設備既繁,需費頗多。”瑏瑧重慶區域內長江以南的階地多背山面水,“廠境后為崇高山地,雨水宣泄,向賴廠內溪澗。”為保障排水順暢,“廠境周圍另行開挖明溝。務期暴雨來時,廠地無泛濫之虞。”瑏瑨
二、惡劣的運輸環境與低下的運輸效用
工業運輸的概念異同于一般交通運輸,在考量其線路延伸和運輸方式的同時,還應關注運輸的實際效用。在1935年參謀團入川以來,西南地區的交通狀況已有所好轉,線路延伸較為廣泛,輻射區域不斷拓展。但從工業運輸的角度加以考量,在戰爭的語境下,運輸狀況很難對重慶范圍內的鋼鐵企業構成有效支持,從當時鋼鐵行業所主要憑靠的水陸聯運、陸路運輸和水路運輸三種方式來看,周轉線路過長,運力欠缺和路況惡劣的情況均普遍存在。從水陸聯運線來看,重慶為川湘、川陜線水陸聯運之節點,其中川湘線地處川東平行嶺谷構造地帶,整條線路被分為數段,“川湘線全程一千六百公里,其中衡陽至常德三百公里及涪陵至重慶一百五十公里可以利用輪船,龍潭至龔灘一百二十五公里,為人力挑運,其余均可采用木船運輸。”瑏瑩其中伕運部分尤為艱難,且運量有限,“伕運部分現有伕役數千人,每日運量不過數百噸,所以有時不能不利用一部分汽車運輸(自龍潭經行黔江至彭水)后再利用烏江水運,約三百零五公里,此路陡坡急灣(彎),不易通行板車,唯有充分裝置木炭汽車,以補伕運之不足。”瑐瑠而木船不僅運量不敷,且航運條件惡劣,“一為各江水位氣候變化不測,為航行安全,必須隨時等候適當水位,然后順槽放水過灘堤,較不致有虞。
一為纖伕之缺,因川湘原屬古道,自長江開放后,即廢棄不用已數十年于茲,以致各江纖道已多毀敗,必不熟練纖夫,積有多年經驗者,方能勝任。”瑐瑡就運量而言,“彭水至涪陵,現以纖夫七千名即每月可維持數百噸運量”瑐瑢,如此輾轉且艱難的運輸線路,所能轉運的貨物數量十分有限。從陸路運輸線路來看,公路運輸在重慶鋼鐵工業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十分微弱,戰前修通的川黔線“自成都經簡陽、資陽、資中、內江、隆昌、榮昌、永川、璧山,至重慶渡河,再經綦江,而達貴州之松坎,全線共長六百四十余公里。”瑐瑣就運輸效率來考量,該線路“以價值而論,表面似甚經濟,然考其實質路面多系土泥,橋梁涵洞多不完備,一經淫雨則滿道泥濘,陷車滑車,累見不鮮。”瑐瑤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兵鋒席卷緬越,中國的有效外援幾乎斷絕,公路運輸所需的汽油越發金貴。“戰時車輛減少,軍運較忙,故需時較長。”瑐瑥資源委員會所屬電化煉鐵廠配有卡車48輛,而在車運方面“因滇緬路封鎖,器材進口不多,加之油料困難,故行車較少。”瑐瑦位于江北石門坎一帶的資和鋼冶煉公司,資源委員會加入投資后,改為公私合營的資和鋼鐵冶煉公司。該廠使用涪陵赤鐵礦與貴州錳礦為原料煉成含錳80%以上的錳鐵,當時錳礦的運輸主要需依靠公路,就運輸的實際效費分析,在資和公司《開采貴州遵義錳礦計劃》的文件中稱“運輸路線由硐上至團溪20公里,用人力挑運,每擔約20元。惟因人力稀少,大量運輸甚是困難,團溪至遵義45公里,雖已通公路,但因貨物較少,覓車不易,現有牛車可雇,每擔40元—50元,每噸合800元—1000元,但速率甚低。”瑐瑧當時資和廠的錳鐵年產量在7360噸左右,以1943年市價判斷錳鐵每噸售價為12000元左右,錳礦運費所占成本接近50%,效費比之低,成本之高昂,不言自明。
瑐瑨在抗戰時期,工業基礎設施滯后的條件下,鋼鐵工廠多需仰仗水運。從工廠的分布來看,沿河設廠的鋼鐵企業占到近90%,結合原料產地的分布特征,各廠對嘉陵江航道渝碚段、綦江航道和長江航道渝涪段的使用頻率都很高。但就航道的實際情況來看,通航條件不容樂觀。嘉陵江航道中由重慶北上至廣元一線,“全程七百四十公里,……,全線灘險林立,約二百數十處。”瑐瑩特別是入秋之后,“嘉陵江水位低落,運輸不便。”瑑瑠綦江航道的使用效率直接關乎綦江鐵礦和南桐煤礦能否被重慶周邊工廠有效利用,然而當時“鐵礦及一部分用煤之運輸須憑借綦江河及支流殊多困難,現維由導淮委員會計劃,改良航道,但船只多而載量小,水運問題仍不得謂之根本解決。”瑑瑡資源委員會所建重慶煉銅廠,建址于重慶化龍橋,所需物資大部由該廠木船“分駛三溪蒲河線,三溪趕水線,白石塘趕水線及三溪重慶線裝運本廠所需要一切原材。”瑑瑢而當時“白石塘至趕水一段水淺灘多,普通船只不能行駛,只可用軟板船,枯水時期僅載數百公斤,趕水以下水流較深,然灘礁極多,其間雖建有閘壩2座,但仍有著名之險灘數處,船夫均視為畏途,船只載量亦只有2—5噸。枯水則運量甚微,洪水則洶涌,甚至閘壩滿溢,船只完全停航,此該線運輸之特殊困難也。蒲河至三溪,水程較近,其間建有閘壩3座,水流較為平穩然亦有險灘一處,若旬日不雨,則船只停航,交通梗阻,船只載量5—15噸。重慶至三溪涌逆流而上,路途較遠,航行期約15日,順流只五日可達,船只載5—15噸。源(沅)陵至三溪,該線物料經常由源(沅)陵船運重慶轉運三溪需時3月有余。里程既長時間亦久,經過崇山峻嶺荒僻之區,無論船運背運,均感困難。”瑑瑣從工業運輸的效率來看,耗時較長的水運本以運量見長,而在惡劣的航運條件下,非但耗時愈長且運量亦為一大瓶頸,非但不為在渝工廠的區位優勢,反為其硬傷。
三、高昂的開采成本與粗放的礦料應用
一、張之洞開創中國鋼鐵工業的探索與實踐
官辦的一個巨大優勢就在于能夠動用政府的力量,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比較順利地創辦大型重工業企業,但在發展過程中更多地從政治利益出發,不惜犧牲經濟效益。曾任漢陽鐵廠總工程師的盧森堡人歐仁•呂柏說:“張之洞總督手下的采礦工程師們在勘探了湖北、湖南兩省后,根據磁鐵礦和煤礦的貯藏情況,提出把鋼鐵廠設在湖北省大冶縣較為有利的意見。在這之后,人們又正式向張之洞總督提出了把鋼鐵廠直接設在鐵礦邊上的建議。然而這位老先生出于對其手下官員的誠實可靠程度不信任,為了能親自控制整個工程的建設和工廠的資金支出,不顧專家顧問的反對意見,毅然下令把這個鋼鐵廠建在漢陽,從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看,幾乎找不到比這更差的建筑工地了……”清朝洋務運動時期為近代中國重工業探索的第一個階段,全球化與本土化矛盾尖銳突出,本土化落后的封建官辦體制越來越不適應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這些導致以張之洞為主導的洋務派在大冶創辦重工業基地、興建漢陽鐵廠等一系列重工業探索效果不佳。但這種創辦中國鋼鐵工業的首創精神影響深遠,特別是張之洞重視人才的培養,派人到西方留學,學習先進技術,對于后來中國重工業技術以及技術人才的本土化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盛宣懷在漢冶萍公司擴大與發展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
盛宣懷于1896年承辦湖北鋼鐵工業,1908年組建漢冶萍公司。1909年,他在漢冶萍公司股東大會上提出在大冶興建鋼鐵廠的建議,1913年確定興建大冶鋼鐵廠。盛宣懷在漢冶萍公司擴大與發展的進程中培養了大量人才,促進了先進技術以及人才的本土化。如擔任大冶鋼鐵廠或大冶鐵礦負責人的吳健、嚴恩棫、黃金濤、翁德鑾、王寵佑等人始終致力于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從大冶走向全國,促進了近代中國重工業的發展。盛宣懷對內完善管理制度,實行官督商辦以及商辦,組建股份公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處理利用外資與保護民族權益之間以及重工業國有化與私有化之間的矛盾方面問題重重。“以漢冶萍借款為例,漢冶萍借款不僅擔保內容要求之多,附加條件之苛刻大大超過以往的借款,而且舉借的外債幾乎占公司全部資本的一半,其中大部分外債又是欠日本一國。”盛宣懷將漢冶萍公司變成完全商辦的股份制公司,最終的目的是變成自家的公司。據《盛恩頤總經理與日方交換意見書筆錄》記載:“盛及其一族合有公司股份過半數。”清朝末年到南京國民政府初期為近代中國重工業探索的第二個階段,全球化與本土化矛盾在不斷化解,西方的先進技術被逐步利用和吸收,技術人才有逐步本土化的趨勢,官督商辦以及商辦股份公司管理體制在初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漢冶萍公司完全商辦后如果失去了國家的支持,單靠借用日債,不僅會導致漢冶萍公司經營的失敗,使漢冶萍公司完全淪為日本控制的原材料基地,還阻礙了國民政府對漢冶萍公司的接管與建設,使民族利益遭到重大損害。
三、翁文灝促進漢冶萍公司國有化的探索與實踐
20世紀30年代,著名學者翁文灝提出發展經濟必須遵循三個原則:“
(一)中國工業化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