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民工工傷保險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0引言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產生了大量的農民工,他們從事著最累最危險的工作。同時,江西省是一個勞務輸出的大省,2013年全省已有超過1000萬的農民工。加上近年來我國對民生問題特別重視,建立公平的工傷保險進行體系迫在眉睫,所以對江西省農民工工傷保險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江西省農民工工傷保險現狀及其問題
1.1江西省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實施情況
江西省近幾年來農民工工傷保險的基本政策情況:
(1)工傷保險的覆蓋范圍是向進城農民工逐步延伸的;
(2)農民工工傷保險工作涉及眾多的部門、覆蓋的范圍也很廣,省政府和人力資源部門對各相關機構的職責做了明確的劃分;
(3)一直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部門下達的關于農民工問題的決策部署的前提下,針對江西省省情而頒布的。
1.2江西省農民工基本情況分析
江西省農民工的數量在2011年達到了733.7萬人。2014年,江西省農民工總量首次超過1000萬人,達1016.7萬人,比上年增長2%。在江西省務工農民工中,男性占63.7%,女性占36.3%。“80后”和“90后”群體比重很大。江西省務工農民工大多以初中文化程度為主,占64.5%;高中文化程度約占14.6%,文化素質偏低。江西省全體務工農民工,從事制造業的有510.1萬人,比去年減少13.1萬人;從事服務業的人數反而呈現增加趨勢。大部分大型正規企業為農民工投了工傷保險,但是60%以上中小企業沒有為農民工投保工傷保險。
1.3江西省農民工工傷保險存在的問題
江西省農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質偏低、索賠困難且程序復雜,這是阻礙農民工獲得應有保障的兩個核心問題。江西省部分用人單位,只考慮自身利益,不會主動配合相關部門進行調查確認,致使農民工與用人單位間的勞動關系比較難確認,耽誤大量時間,造成索賠程序復雜、周期很長的不良影響,導致農民工維權比較困難。工傷保險制度包括工傷預防、工傷補償和工傷康復三個重要方面。目前,工傷預防、工傷補償和工傷康復“三位一體”的保險制度在江西省還尚未建立。長期以來,江西省工傷保險法律條款的制定絕大部分忽視了工傷預防的內容,更多是關注工傷認定、工傷等級的確立以及待遇的給付標準,工傷預防反而被忽略。江西省的很多中小企業農民工根本不知道工傷保險是什么,他們也不會主動督促用人單位為其繳納工傷保險;同時,部分企業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縮減勞工成本,并不會主動為他們繳納工傷保險費。這些直接導致江西省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率較低。
2江西省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的原因分析
2.1農民工自身問題
較低的文化素質導致江西農民工的工作崗位環境差、地位較低,個人權益容易受到損害,同時也導致了他們較差的安全意識。其自身的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導致他們目光不夠長遠,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反而忽視了長遠的利益。當自身權益被損害時,不知道該如何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2.2企業原因
為農民工投保工傷保險可以幫助企業分散風險,這樣可以達到雙贏的目的。但江西省很多企業都沒有認識到工傷保險的作用,認為給農民工投保工傷保險只會增加企業成本而得不到回報。大部分企業只顧眼前的利益,眼光不夠長遠,對工傷保險缺乏正確認識,不愿為農民工投保工傷保險。目前江西省大部分中小企業存在用工不規范的行為,大部分的農民工都是非法用工。由于農民工與用人單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一旦發生工傷事故,就無法確定勞動關系,加之又沒有投保農民工工傷保險,農民工得不到任何補償,無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2.3政府原因
政府部門的基本職責是要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江西省政府應該從農民工本身的特點出發,制定適用于農民工特點的法規政策,江西省的社會保險制度從建立開始就主要是面向城市居民的,沒有專門針對農民工的工傷保險制度。其次,在法律法規宣傳普及方面江西省各級政府也沒有做到位,江西農民工普遍文化水平較低,他們很難靠自己去了解工傷保險的相關信息,所以就需要靠政府方面的普法宣傳。新修訂的《工傷保險條例》指出,企業與用人單位應如實根據職工人數上交工傷保險費。而且會有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對其進行監管核實。《勞動保障監察條例》也表示,對于企業與用人單位是否與農民工全部簽訂勞動合同,是否替農民工及時投保工傷保險,也會有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監督。可從實際情況來看,效果非常不明顯。這說明監管部門執法不到位,監管力度還需提高。
3江西省農民工工傷保險相關措施建議
3.1提高農民工自身素質
對于交通比較方便的地方,可以定期組織法律講師到農村對他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以及文化教育。對于農民工相對集中的企業或鄉鎮,可以籌資開辦“農民工普法學校”,由社會或政府出資免費提供專業老師定期開展普法宣傳講座,增強農民工法律維權意識,提高其文化素質水平。可以以社區單位為主,組織社區法制培訓機構,對進城農民工進行針對性的法制培訓。可以在條件較好的村落開辦“法制教育圖書館”,由政府出資或者采取募捐的形式得到大量有關農民工維權的法律書籍、雜志等等。可以在農民工集中的社區、廠區建立法制的公告欄,讓大量農民工可以隨時瀏覽到大量法律知識,潛移默化培養他們的法律意識。其次,應該建立分級法律援助機構。因為對全省農民工的法律知識普及是一項長遠而艱巨的工作,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所以可以建立固定的分級法律援助機構,長期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3.2強化企業責任
江西省的企業和用人單位需要強化其自身的責任意識與工傷保險意識,按照國家規定的法律法規辦事,主動為農民工投保工傷保險,更何況工傷保險是強制險,企業必須為職工按時投保,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再者,為農民工投保工傷保險可以幫助企業分散風險,但目前江西省很多中小企業都沒有認識到工傷保險的作用,認為其只會增加企業成本而得不到回報。所以要加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和工傷保險意識。必須重視農民工安全問題,要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做好工傷預防。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和秩序是農民工生產工作的重要保障。江西省的企業可以在員工宿舍張貼安全宣傳海報,讓員工每天工作之前都可以看到。其次,可以在新員工入職前開展技能培訓,對新員工進行入職前的生產培訓,減少事故的發生。同時,江西省的企業還必須保證安全的工作環境,加強對工作場所的安全設施建設。
3.3強化政府職能,加強監管,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目前,江西省農民工工傷保險問題存在的根本制度性原因是城鄉的二元戶籍制度的存在。所以,江西省必須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江西省農民工現狀的工傷保險制度。因此,可以分步將農民工納入城鎮保障體系,同時對在城市有穩定工作、收入的農民工放寬政策,放寬戶籍限制,使他們可以享受到城鎮保障。戶籍制度改革進行得越順利,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的推廣就越順利。針對農民工群體的特殊性,政府應準確分析農民工與城鎮市民的不同之處,在制定工傷保險制度時,使出臺的工傷保險制度充分適用于農民工的特性,讓他們可以借此維護自身利益,保障自身權益。
作者:張群 單位:南昌工程學院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