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土建工程建設高支模施工技術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土建工程項目中,應用高支模工藝可兼顧質量、效益等多方面要求,但其施工內容較為復雜,各環節的銜接至關重要。基于此,結合某項目工程,對該項目應用的高支模工藝展開論述,重點圍繞模板結構、腳手架設置、混凝土澆筑、模板拆除等內容進行分析,并從安全管理及施工質量2方面提出技術控制措施,以期給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支模;土建工程;模板施工
1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工程建設規模逐步擴大,高支模施工技術的地位逐步提升,是應用效果較佳的建筑技術,可實現安全、高效的施工作業。但該技術的應用難度較高,作為施工單位,應從安全管理和施工質量管理2方面采取技術控制措施,確保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
2工程概況
某土建工程項目主體施工內容為22層的建筑,總高度75.3m,總建筑面積26545m2,根據建筑結構要求,將架梁跨度最大值設為7.7m,主梁橫截面尺寸為621mm×1210mm。第一層功能定位為商業店鋪,均采取的是層高6.0m的設計形式,搭建多效能門型腳手架。本文則圍繞第一層施工展開針對性探討,提出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要點。
3高支模施工技術概述
高支模的突出特點在于支模高度≥5m,高支模工藝指的是在支模高度≥5m的建設條件下所采取的施工技術。此外,伴隨建筑行業的持續發展,當前對高支模作業的定義有所延伸,還包含結構跨度達18m、相關輔助達8m的施工作業。不同于常規支模施工方式的是,本文所提出的高支模施工技術難度更大,對技術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此,要從材料、人員、工藝等角度入手,做好質量控制工作,高效完成高支模施工作業。
4高支模型施工工藝
4.1施工流程
按照如下流程做好各環節施工作業:測量放線(橫梁、軸線位置)→設縱向梁板→搭設主體龍骨→組裝橫梁底模→搭建樓面模板結構→加固橫梁板鋼筋→灌注施工→養護作業→拆模(滿足強度要求時)。
4.2施工準備工作
房建土建工程的建設難度較大,若要有效應用高支模施工技術,則必須在正式施工前做好準備工作,使現場作業條件趨于理想化,盡可能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擾。例如,在支頂部位的準備工作中,則要采取壓實處理措施,以便增強該處回填土的密實度,使其維持穩定狀態,確保后續高支模工程的施工作業可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1】。全面勘察現場環境,明確不足之處并靈活采取調整措施,給后續相關環節的施工奠定良好條件。
4.3施工重點
4.3.1模板構架的設置案例工程中的模板結構選擇的是厚型夾板(18mm)+松木材質型板(20mm)相結合的方式,橫梁底側板的尺寸控制標準為46mm×66mm,并按照此要求設置側向板。確定立柱高度,利用該值減去橫梁頂部高程值,將所得結果作為立柱側向板的高度控制標準,即5.0m。調整好各模板的尺寸和位置關系,使其能夠完全對齊,但需要形成適量的錯開縫隙。具體見表1。立柱包箍選擇的是木枋材料,其尺寸要求為76mm×76mm,調整好各立柱抱箍的安裝位置,使其間距維持在46cm,按照設計圖紙組裝模板結構。施工前期的模板堆置過程中存在較明顯的重力作用,易導致結構發生變形現象,此時需采取防護措施(如使用強度較高的防護材料),實現對模板的有效防護。
4.3.2設置樓上面支頂結構按照設計要求測量主軸線和橫梁支護的具體位置并精確放線,檢測樓面的水平向高程值并將數據完整記錄,沿豎向梁的走向在指定位置有序完成各門型腳手架的安裝作業,調整其位置,盡可能減小安裝誤差,并采取加固措施【2】。第一層門型腳手架組裝作業時,需加強對腳手架側壁的加固處理,兩翼的組裝遵循的是同步作業的原則,調整上、下2層的門型腳手架結構,要確保其中各立柱體位置的合理性,即共處相同垂直軸線上。
4.3.3高支模驗收及澆筑土建工程施工中,必須在高資質員工的支持下完成高支模施工作業,要加強對人員的培訓,除了提高其專業水平外,還要具備足夠責任感以及安全意識,兼顧施工質量與進度2方面的要求,實現統籌兼顧。做好土建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即技術人員細致檢查高支模設計方案,各項細則都要滿足規范。此外,施工單位要抽調各專業人員組成監管部門,負責日常施工的監督與管理工作,發現不當之處時責令相關主體及時處理,確保高支模施工作業可落實到位。澆筑選擇的是市面上常見的商品混凝土,檢驗模板體系受力狀況,確保其承載力滿足要求,在此基礎上方可組織澆筑作業。通常,汽車泵澆筑是較為典型的方式,全程要具有持續性與均勻性,確保柱結構各部分的混凝土用量保持一致。施工中加強振搗,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
4.3.4拆除高支模檢驗混凝土的強度,若實測結果達到設計值的100%時便滿足拆除高支模的條件。要保證拆模質量,應充分考慮同條件試塊強度的實際表現,且要面向各拆模人員做好技術交底,使員工掌握正確的拆模方法,以免混凝土結構受損【3】。結束混凝土澆筑作業后要給予一段靜置時間,期間混凝土的強度將上升,當其達到強度要求后即可拆除高支模。先澆筑的部分應安排在后期拆除,遵循先洗后拆的原則。施工人員是重要的參與者,應按照合理的順序拆模,并及時清理支架等相關構件,避免模板殘留浮漿的情況,遵循分類堆放的原則,以便后續使用。
5提高高支模施工質量的相關措
5.1施工安全性
高支模施工工作量較大,影響因素錯綜復雜,因此,在施工時需要在現場搭設圍欄,并拉起警戒標志;對于腳手架的裝拆作業,要加強對構件的保護,避免彼此碰撞的現象,且不可使用撬棍拆模。
5.2施工質量
為確保高支模施工質量,應注重對施工方案的設計與優化,施工隊伍要深入現場做全方位的勘察,以得到的實際結果為依據,確定最為合適的施工方案,將其作為正式施工的基本指導;并加強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選擇具有較高資質的供應商,需提供合格證等相關材料,進場時做好檢測。高支模施工對于原材料的需求量較大,因此準備足量滿足質量要求的材料至關重要,保證原材料質量也是順利開展施工作業的重要前提,充分發揮出材料的應用優勢。因此,加大力度控制材料質量是高支模施工中的必行之舉,最為關鍵的是材料的審查階段,要按照相關規范做好審查工作,材料的各項指標都必須與設計要求相符,否則不可投入使用。高支模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要覆蓋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材料的基本參數、尺寸等必須與土建施工需求相符,以便給施工作業提供充足的材料支持,使高支模各環節施工可順利推進。在面向高支模材料的審查工作中,又必須高度注重對鋼材的審查,其在原材料中的占比較大,也更容易對高支模施工質量造成影響,任何劣質材料都不可投入使用。此外,除了保證各材料自身質量滿足要求外,還需要考慮材料間的匹配問題,原因在于高支模整體結構由多類材料組成,若某個部分存在問題均會對整體質量造成影響,因此,要協調好材料間的使用關系,整合各材料的應用優勢,提升高支模支架的整體品質。
6結語
綜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術是土建工程持續發展之下的必然產物,作為新型技術形式,其有效降低了高層建筑施工難度,并創造安全的建設環境。土建工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引入高支模施工技術后,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還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為充分發揮出高支模施工技術的優勢,施工單位則要加強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提高員工的綜合水平,根據實際勘察結果編制科學的施工方案等,確保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推動土建工程項目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靜.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4):182-183.
【2】陶雁.建筑工程中高支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0(2):52-53.
【3】張洪偉.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J].中國標準化,2019(16):23-24.
作者:吳占山 單位: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