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管理會計產生發展問題思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引言
1.管理會計的萌芽階段。到了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英國在產業革命的影響下,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明顯分離。由此,對簿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僅要能記帳、算帳、提供經濟信息,而且要能審核帳目、查錯防弊;不僅能解釋經濟信息、說明問題,而且要研究對資產的估價方法及其有關的理論。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學者皮克、斯利•迪克西和喬治•李斯爾把簿記學推進到了會計學。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資本家為獲取最大利潤而極力擴大生產,導致許多工廠經營粗放,管理混亂,開工不足,浪費嚴重,為了使企業的管理工作得到改善,以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貴雷德里克•泰羅在1911年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提出科學管理學說并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
2.管理會計的最后形成。進入20世紀70年代,經濟發展表現出以顧客為中心的傾向。為適應這種新變化,企業必須從傳統的、以追求規模效益為目標的大批量生產方式轉為以顧客為中心,在對顧客需要進行動態掌握的基礎上,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從產品設計、制造到投放市場的全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理論的豐富,使得管理會計的理論體系不斷完善,而預測、決策等職能和戰略管理會計、權變管理會計概念的引入最終使管理會計學形成并確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
二、我國管理會計目前基本狀況
1.我國管理會計的引入與發展。我國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和應用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隨著西方管理會計理論的引進開始的,大量關于借鑒和學習西方管理會計先進經驗和做法的論文便散見于各種會計刊物,進入90年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理論的確立,又一次把我國會計推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隨著理論研究的拓展和實踐經驗的積累,現代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呈現出日益融合的態勢,人們的目光已從過去轉向現在和未來,開始用全局的觀點、戰略的眼光進行財務活動管理。管理會計的發展對于指導和改進我國經營管理、提高宏觀經濟效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2.我國管理會計的應用現狀。從調查的實際情況來看,企業仍保持著傳統的成本管理觀念,認為成本管理就是控制產品的生產成本;成本管理范圍只限于生產耗費活動;成本管理手段以手工操作為主;成本管理的參加人員,在多數企業中只限于成本管理的專職人員(財務部門及下級核算員);成本計算以分批法、分步法為主,制造費用分配采用全廠或部門制造費用分配率,而且以直接人工工時或直接材料成本作為成本動因。
三、我國管理會計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1在進行業績評價時存在的問題。業績評價是管理會計中起關鍵作用的活動。業績評價并不僅僅是事后的考評,它實際上貫穿于經濟活動的始終和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因此良好的業績評價系統非常重要。我國的傳統管理會計在進行業績評價時主要采用財務指標,包括銷售收益率、投資報酬率、剩余收益等。這個業績評價系統自確立以來就有一些缺陷:比如業績評價中傳統的財務指標一般都沒有考慮資本成本。
1.2在存貨控制上存在的問題。存貨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國現在的大多數企業在進行生產時,為了從總體上保證存貨成本的最低往往會確定“經濟采購批量”。目前的管理會計在對存貨進行控制時的做法是:管理人員通過求得訂貨成本、儲存成本總和最小來獲得最優采購批量,而不考慮采購成本和缺貨成本,理由是它們不隨著存貨水平的高低或者訂貨次數的多寡而變動。關于存貨控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普遍使用的“經濟采購批量”強調的是通過降低存貨總成本以獲取存貨方面的最大效益。但是在任何時候企業追求的目標都應是企業的整體效益最大,而不應該僅僅追求和存貨有關的局部效益最大。
1.3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都是要運用管理會計的。我們首先計算出項目在整個建設、生產經營期內的全部現金流入量、流出量,緊接著按“資本成本”統一換算為現值,然后再把結果進行比較來對需要投資的項目進行經濟評價。這種方法主要強調財務效益,不可否認的是這與傳統的勞動密集和低技術密集的生產條件是相適應的。但是,瞬息萬變的全球大市場,企業如果想提高其競爭和發展的能力,那么在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與取舍時,就不能僅僅考慮財務效益,還要考慮多種多樣的非財務效益:比如投資項目的結果對質量的適當性、生產的靈活性和顧客需求反映的及時性的影響等等。
2.我國管理會計在應用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2.1在進行業績評價時存在問題的對策。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引入與戰略決策相關性較高的其它非財務指標來構成業績評價系統,如既強調財務指標又重視非財務指標的綜合記分卡系統。綜合記分卡系統不僅對傳統的業績評價方法進行了很大幅度的改進,并且帶來了管理思路的大變革,即把業績評價和企業戰略管理相結合。綜合記分卡還使財務和非財務指標成為企業各層員工信息系統的一部分。一線員工可以從他們的決策和行動中理解財務結果,高層管理者可以看到長期財務成果的動因。
2.2在存貨控制上存在問題的對策。在對存貨總成本進行控制的過程中,還是應該將存貨成本管理范圍由訂貨成本和儲存成本擴展到包括采購成本、缺貨成本等相關成本在內,因為它們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存貨總成本最低。對于僅僅強調“經濟批量”,容易讓管理人員形成錯誤的意識(即企業只要按經濟批量來采購、生產,就可以獲得最大效益),管理人員一定要樹立“整體大于局部”的觀念。
2.3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存在問題的對策。我們為了進行投資決策而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以決定是否采用和采用哪一個時一定要靈活,不能死板。必須充分重視數量因素與質量因素并重,貨幣計量和非貨幣計量并重,數量計算與綜合判斷相結合。
3.管理會計在教育教學中的局限性。前面討論了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當前我國管理會計在發展中的局限性不僅體現在這幾個方面,還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進行管理會計教育的教育界,這種局限性體現為:
3.1比較明顯的一點是當前學術界在管理會計理論這一塊投入的力量比較少,很多學者不肯深入實踐去調查、去總結經驗。從而導致了會計人員素質與管理會計要求有一定差距。我國現階段會計人員的總體素質比較低,突出表現為知識層次低,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教育層次低。全國1300萬會計人員中,受過大學教育的占10%,在素質相對高一些的國有企業會計人員中,有會計師職格的僅占14.5%。雖然有些會計人員學習過一些管理會計知識,但大多數處于紙上談兵階段,沒有進行系統的實際操作。
3.2我們的許多理論工作者把西方管理會計的很多做法與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結合已經形成了許多比較成熟的理論,成就比較大,但是對已有的管理會計應用經驗缺乏系統總結和提高。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今后的管理會計應用中一定要注意到這一點,適時地把經驗提高到理論的高度。
3.3管理會計雖然逐漸成為很多高校會計學專業的必修課程,但絕大多數高校設置管理會計課程的目的似乎僅僅是為了補充財務會計的一些沒有涉及到而又比較重要的內容,更有甚者是為了教學目標僅僅走個過場。這就使得高校在設置課程時完全沒有考慮到管理會計特有的體系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