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實習管理方案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通過對鄭州商學院會計學院2114名學生的實習意愿的調查發現:鄭州商學院會計專業畢業生普遍缺乏職業實踐能力,主要原因為校企合作深度不夠、實習組織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會計專業實習崗位不足。就此問題的存在,本文提出了具體改進措施。
關鍵詞:會計專業;實習實踐;校企合作
實踐教育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財經類院校會計學院實習工作仍存在諸多不足。因此,如何了解學生需求、對接好企業、合理安排實習環節成為一個嚴峻挑戰和現實難題。本文通過對民辦高校鄭州商學院會計學院學生實習情況的調查,了解學生實習意向,發現實習組織管理存在的問題,優化實習實踐環節的組織和管理,以期給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1學生感知的實習組織管理現狀及問題
為了從學生自身感受出發了解實習實踐活動組織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安排更有效的實習項目,筆者對鄭州商學院會計學院包含會計學、會計學(管理會計方向)、會計學(注冊會計師方向)、資產評估、審計等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包括對學?,F有實習教學環節認知、對現有實習滿意度以及實習意愿等3個維度,共25道問題[1]。該問卷面向會計學院學生發布,共收回2114份,其中2017級397人,2018級428人,2019級662人,2020級627人。在收回的2114份問卷中,參加過認知實習的有1200人,占比56.76%;參加過專業實習的有717人,占比33.92%;參加畢業實習的有604人,占比28.57%。
1.1學生對學校實習組織管理的滿意度
根據調查結果,認為認知實習達到和基本達到預期效果的學生分別占比24.36%和44.32%,除了21.58%的學生沒有參加過認知實習外,僅有9.74%的學生認為未達到效果;除了25.73%的同學未參加過專業實習,認為專業實習達到預期效果的學生比例為22.09%,基本達到預期效果的有41.77%,未達到預期效果的有10.41%。說明學生對于學校的專業實習和認知實習基本認可,但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1.2基于學生感知的實習組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大部分認為實習對于個人成長的意義重大,能夠增強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89.07%);積累社會經驗,為以后打下基礎(90.54%);能夠鍛煉自己的專業能力,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轉變就業觀念(83.02%);了解企業運營方式和企業的制度文化(73.1%);但也有少部分同學認為是形式主義,沒什么太大用途,只是服從學校的安排(8.99%)。1.2.1學生實習機會不足。在學生如此重視實習的情況之下,對于目前會計專業可以實習的機會來說,并不是很充足。從調查結果來看,認為實習機會一般多的學生有1033人,占比48.86%,認為比較多和非常多的分別有654人和215人,占比30.94%和10.17%。這是由于會計專業性質的特殊引起的,一般企業能夠提供給會計專業學生實習的崗位較少,多為事務所、咨詢公司等,能夠提供的實習時間和實習崗位有限,這也導致了會計專業學生在實習方面管理難的問題[2]。從表1的調查結果中看出,在調查中希望從事專業相關實習工作的人數超過了實際在本專業領域實習的學生人數。之所以沒有能夠從事專業相關的實習工作,主要是因為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只好暫時找一個工作替代,其余學生是由于專業相關的實習工資太低,不愿意選擇,或者沒有渠道可以找到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1.2.2實習組織管理不完善。調查顯示,對于學校組織的實習,學生普遍認為時間比較短,無法真正深入到企業經營實踐的活動(48.91%);部分學生認為想象中的工作和實際工作有很明顯的出入,很失望(27.86%),主要是由于學生對于實習認知有偏差,校內指導教師引導不足所引起;還有部分學生認為實習是形式主義,為了畢業學分(23.23%)。這可能是由于實習的評價體系所引起的,目前的實習評價僅依靠校內指導老師根據學生實習情況和實習日志、實習報告等內容打分,而校內指導老師并不能很好地評價學生實習的過程和成果,實習評價體系并沒有起到很好的督促、激勵學生的作用,評價體系流于形式,使學生沒有全身心投入到實習中。在學校的組織形式上,部分學生認為學校的組織不夠嚴謹,管理也不規范(20.44%),并且在實習期間權益得不到好的保護(14.47%),如實習崗位與約定的不符、加班、拖欠實習工資的情況也有發生。
2大學生對實習教學組織管理的需求意愿
2.1對實習時間組織的意愿
在認知實習意愿時間的調查上,有35.57%的學生選擇學校周內課余時間及周末,不影響實習的效果;27.44%的同學選擇放在大二寒暑假期間,20.01%的同學選擇在大三寒暑假期間;僅有16.98%的同學選擇在大一寒暑假期間,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初就希望了解本專業所從事的基本工作、面向的業務范圍等,為后續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專業實習意愿時間的調查上,有36.61%的學生選擇在大三寒暑假期間,在大三階段學生已經完成部分會計專業課的學習,對于專業的認知處于積極的狀態,在此時進行專業實習能夠加深對專業的認識的理解,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有29%的學生希望可以利用課余和周末的時間進行專業實習;有26.11%的同學選擇在大二寒暑假期間進行實習。
2.2對實習地點組織的意愿
在對偏好的實習地點的調查中,有48.63%的學生認為有合適的實習崗位均可,不考慮城市和省份;有39.07%的學生希望實習地點在家庭所在地市,可以就近解決食宿的問題;有12.3%的學生選擇在學校所在城市,可以利用在校學習期間的課余時間進行認知實習和專業實習。
2.3對實習形式的意愿
如表2所示,在對實習形式的選擇調查中,大部分學生認為分散或集中、形式對于專業實習和認知實習均可,但也有接近1/4的學生更傾向于集中形式的專業實習和認知實習。在對實習方式的傾向調查中,實習訓練營最受學生歡迎。實習訓練營能夠在短時間內集中進行實踐,快速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通過調查還可以看出學生認為參觀實習和頂崗實習對于學生的專業培養一樣重要。由此可見,到企事業單位上崗實習,仍是絕大部分學生的意愿。另外,從調查結果來看,會計專業的學生對于問卷調查這種實習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認可[3]。
2.4對于實習指導方面的意愿
在對是否需要學校專業指導老師進行指導的調查中發現,學生更傾向于學校指導老師和單位指導老師共同指導(55.53%),部分同學需要在發生特殊情況下能與學校指導老師聯系即可(28.67%),只有剩下的少部分同學認為不需要學校指導老師,僅校外指導老師,或者有無校內指導教師均可。說明絕大多數學生對于校內指導老師依然認可。2.5對行業選擇方面的意愿如表3所示,在對實習行業這個問題的調查中,商業服務(咨詢,財會,公關,認證,外包)和金融業是學生的首選,說明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對于本專業對口的行業認可度較高。傾向于文化、傳媒、娛樂、體育行業實習的學生占比為35.86%,僅次于商業服務與金融業,成為第三類受學生偏好的實習行業,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位列第四,占比為26.06%,高于傳統的制造業及房地產建筑業。說明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在實習和就業方面已經不單純局限在本專業所處的行業,更傾向于符合青年人自身特點的行業。
3優化實習組織管理的措施
3.1加強校企合作,增加實習機會高校應當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深度,尋找優質、具有一定規模且專業對口的大中企業作為實習基地資源;與企業簽訂長期合作計劃,積極與企業共同建設大學生實踐能力與企業簽訂長期合作計劃,保障學生的實習機會。同時,在選擇企業的時候,除了優先選擇與會計專業對口的商業服務或金融業外,還應兼顧文娛體育、IT、互聯網等行業,保證學生實習機會的多樣化。
3.2完善實習制度,規范實習流程
(1)以目標導向,建立健全實習制度體系。實習制度體系包括學校與企業簽訂培養協議制度,以明確實習單位的培養目標、職責和流程等。學校主動和企業溝通,共同制定畢業實習實踐教學方案,從計劃到組織,再到過程的監管、激勵及成果的考核評價,使得雙方達成共識。(2)建立有效的校內外雙導師制度,以達到合力指導培養的目的。目前,會計專業學生的實習校內實習指導老師作用突出,而忽視了校外指導教師的作用,但在實際中學生在實習單位的學習時間較多,校外指導教師更容易參與學生的指導,做出評價。因此,需要建立以企業導師為主、院校導師為輔的共同施教模式,完善雙方密切交流機制,確定校內外導師指導交流時間、內容、方式等,使校內外導師管理規范化、程序化。針對學生需求設計多樣化的實習方案。認知實習和專業實習應以集中實習為主,分散實習為輔,設置多種方案供學生選擇。集中實習可以提供實習訓練營的方式,學生完成項目式任務,同時提供指導教師輔助學生完成任務。分散實習可以在不同學期設置靈活實習和固定實習兩種形式。靈活實習可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習,讓學生完成規定的實習任務,獲得校內外指導教師的認可,即可獲得實習學分。畢業實習應該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對于考研的學生可組織其進入企事業單位進行項目調研,了解專業內容,為后續深入學習做積累;對于已經具備實踐能力的學生,可安排到一些大企業進行參觀和實踐,為學生高質量就業做鋪墊;對于自主實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統一安排到實習基地進行畢業實習;對于有個人資源進行分散實習的學生,由學生自己選擇單位完成實習。
3.3完善崗前培訓內容,降低學生心理預期
組織多種形式的崗前培訓講座,落實講座的用途。除了校內指導老師進行崗前培訓外,可以請實習單位的負責人來對學生進行講解,幫助學生了解相關實習內容,建立學生對于實習崗位客觀正確的認識,減少心理落差現象。除此以外,學??梢匝埻鶎脤W生及從事會計相關工作從業者與學生一起參加座談會,鼓勵學生與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進行交流。
3.4加強實習過程的監管,保證實習的有效收獲
在實習的過程中要保證校內校外指導教師的溝通,實時了解學生實習動態,及時發現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對于實習前較長的畢業實習,還應適當安排實習中期檢查,設置一定的中期檢查指標,了解學生實踐狀態,讓實習工作的管理、指導、監督工作更加有效。
3.5完善考核評價體系,保證實習評價的客觀性
第一,完善實習過程考評。要加強對實習過程的跟蹤監管,除了實習日志與實習總結,還要結合中期匯報及檢查,同時,調整實習日志的撰寫頻率。第二,對于時間較長的畢業實習增加校內、校外指導教師的實習評價表。表中涉及的內容應包含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專業技能、團隊精神、工作態度、實習考勤狀況等各方面的評價[3]。第三,增加對校內導師指導實習工作評價。保證校內導師對學生實習狀況進行有效的監管與指導,不讓指導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1]李瑞芬,田金玉,劉馳.大學本科會計專業學生分散實習管理的調查與分析——以Z高校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20(03):65-70.
[2]章振東.地方本科高校會計專業學生實習實踐模式創新探討[J].財會研究,2019(11):72-75.
[3]胡民,吳承松.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實習改革的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10):115-117.
作者:段燕妮 武佳莉 單位:鄭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