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有效建立,對提升企業會計管理控制的效率與效果能夠起到顯著作用。因此,本文基于管理控制下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展開分析,簡要介紹了管理控制下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原則,包括信息相關性與可靠原則、形式多樣原則、時間靈活原則,并具體分析了管理會計報告體系中,預算報告、規劃控制報告、業績評價報告與專項報告的構建與優化策略。
關鍵詞:管理控制;管理會計報告體系;規劃控制報告
財政部于2016年6月頒布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提出:“管理會計報告是管理會計活動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旨在為報告使用者提供滿足管理需要的信息。”由此可見,探究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策略,對提升管理會計的系統性與針對性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使其更好地滿足管理控制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職能需求。
一、基于管理控制下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原則
(一)信息相關與可靠原則
基于管理控制下管理會計報告體系,需要其能夠充分發揮它的預測、控制與分析職能,而信息質量,則是影響其職能實現效果的重要因素。為保證管理會計報告體系能夠給企業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數據,就必須要確保信息與管理決策相關,同時管理會計報告的內容還應足夠可靠,如此才能充分發揮編制管理會計報告的現實意義。
(二)形式多樣原則
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經營業務與經營方式都具有其獨特性,這說明管理會計報告的編制的形式也不能過于單一,而是需要優選最適合企業及相應業務項目的編制方式,如表格、圖示、PPT等。在保證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的前提下,為直觀、清晰的呈現相關信息,可采用多樣化的報告編制形式。
(三)時間靈活原則
基于管理控制下的管理會計報告,其核心在于實現控制職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管理會計報告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可綜合運用定期與非定期的會計報告編制形式。在企業日常管理控制中,采用常規的定期會計報告形式,一旦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發生重大變化時,管理報告體系要即時啟動非定期管理模式,為管理戰略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礎。
二、基于管理控制下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策略
某制造類企業,擁有32年的發展歷史,2016年企業的總體銷售額達到了2007億元,與2013年相比增長幅度達到11%,整體利潤達到150億元[1]。該企業雖還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但其當前使用的一些書面報告與財務表格,性質與管理會計報告較為相似。因此,本文在該企業現階段經營預算、規劃控制、績效責任考評等管理工作的基礎上,從管理控制的角度出發,構建會計報告體系。
(一)預算報告
預算報告可以說是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起點,與業務成本計算、業績評價、薪酬激勵機制等,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能夠直接影響管理控制的整體效果。對此,有必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預算報告,并通過不斷的實踐與調整,形成成熟的制度規范。
1.經營預算報告反映的是企業的日常經營狀況,依據上述制造類企業的經營特點,經營預算報告當中的生產、銷售、成本費用預算報告,應該是整個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銷售預算是預算報告部分的基礎,即企業各區域在一段時間內應達到的銷售數量與銷售額,表達的是企業的發展期望。銷售預算數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客戶需求、原材料價格、季節變化等,作為全面預算的關鍵,銷售預算編制必須綜合各方面影響因素,盡量保證預算目標的提升性與可實現性[2]。產品的銷售預算應有效細化,不同類型的產品,應分別設置預計銷售數量、單價與收入類目;同時還應總結往期預算及執行效果,通過預算數與實際數的差額與差異率,有效優化本期銷售預算。
3.生產預算報告屬于一種營業預算,相應的編制內容應為企業一定期限內需要達到的產量目標,編制過程應以預計銷售量為主要根據。制造類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同步同量”是很難達到的,所以生產預算必須要考慮到期初與期末的應有庫存;與此同時,生產預算需要慎重安排生產量、銷售量與庫存之間的配比,并使其始終保持在標準范圍內,如此才能保證在生產與經營期間,不會出現儲備不足或存貨積壓的不良問題。
4.成本費用預算報告是企業控制生產、制造、經營成本的主要依據。報告中應當包含產品生產成本、銷售費用、財務費用與管理費用,當成本費用預算報告編制完成之后,各部門應嚴格遵循預算目標來規劃生產,如此才能促進企業預算的利潤目標的有效實現。
(二)規劃控制報告
作為制造類企業,管理控制應著重于兩個方面,分別是企業經營和企業產品生產的規劃控制。在這一環節當中,管理會計能夠及時發現企業經營與生產環節存在的問題,明晰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制定出問題解決方案,對保證企業預算的順利實現,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要通過控制標準制定報告來支撐管理控制中的實現預測信息,同時為事中控制與事后分析提供必要參考。在預算報告的基礎上,規劃控制報告當中應標明各生產、銷售、管理中心的指標體系。指標類型包括核心指標、重要指標與風險指標。其中,核心指標的主要作用,就是反映企業的資本經營效率,包括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對管理控制效率能夠產生直接影響,而重要指標與風險指標,是核心指標的分解。其次,在編制控制標準制定報告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結合歷史標準、行業標準與零級標準,明確財務與非財務角度的控制標準和邊界。最后,完整、有效的控制標準制定報告,應動態記錄控制指標與標準體系的調整情況。以控制標準制定報告為基礎,進一步制定規劃控制報告。規劃控制報告針對的是生產經營過程中消耗的費用,將實際消耗與控制標準相對比,當兩者出現差異時,就需要對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進行對比,并采取有效措施,盡量消除這些差異,實現管理控制目標。
(三)業績評價報告
上述制造類企業,當前實行的業績評價系統,包括集團總公司對下屬子公司的評價、公司對各職能部門的業績評價,利用人單合一的評價方式,由OMS與BCC系統完成業績評價。通過經驗總結分析發現,這種考核方式所依據的考核指標,多為財務指標,而缺乏對非財務指標的考量,可對其進行一定的優化。采用平衡積分卡的方式,從財務維度、客戶維度、內部流程維度、學習與成長維度出發,可構建一個綜合性的業績評價報告。由此能夠在綜合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前提下,展開業績評價,進而更加真實、恰當的反映公司整體的戰略執行狀況。業績評價報告當中,對于財務與非財務維度指標的執行差異要進行深入分析,重點反映出差異產生的原因,這對企業后續的管理控制,能夠提供可靠的管理會計信息。
(四)專項報告
專項報告對于提升基于管理控制下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針對性具有重要意義。對制造類企業來說,基于管理控制下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主要通過專項報告,來突破原有的財務報告體系,在主體、內容以及報告期間維度的約束,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對內報告、輔助管理決策的職能作用。專項報告當中,包含了管理者所關注的特殊事項的所有管理控制信息,報告體系的主體可以是獨立的經營中心,也可以是其他職能中心,甚至可以是企業內部的非正式組織;報告體系的期間維度,多以管理控制的實際需求為依據,可以是月度、季度或年度的財務報告期間,也可以是管理控制的循環周期;而報告體系的內容,需要圍繞管理者對控制需求,獨立選取預算報告、規劃控制報告、業績評價報告,綜合特殊事項的管理會計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探究基于管理控制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對促進企業內部管理控制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相關分析,利用完善的管理報告體系,能夠將管理會計與管理控制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以管理控制需求為核心,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系統性、針對性與有效性特點,能夠幫助管理者更好的履行自己的管理職責,提升管理效益。財
參考文獻:
[1]田坤.基于A制造企業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6.
[2]田國雙,魏慶翔,黨悅.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報告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J].財經界,2017
作者:袁霽虹 單位:袁霽虹大陸汽車車身電子系統 ( 蕪湖 ) 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