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價值實現管理創新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管理本質和管理創新定位
從泛義的角度而言,管理創新是各類創新的基礎和保證,無論何種管理創新范式,都強調把新思想、新體制、新機制、新方法引入管理過程,以提高資源整合效率并產生效益,從而有效實現既定的創新目標。當前,在全球創新呈現龐大而復雜變化的景觀下,按照宏觀創新框架,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源和邏輯并非技術創新問題,而是管理創新演進的問題,技術進步只是管理創新演進的結果。雖然管理創新不能替代技術創新,但技術創新的根本要素是人,即所謂的“非道弘人,人能弘道”。通過管理創新內激形成的動力機制,可以極大地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推動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思想解放程度、市場發育狀況、科技進步水平和政府執政能力等指標,在本質上都可以通過管理創新水平反映出來,尤其是當社會發展進入后科技時代,涉及體制機制的管理創新難度越來越大,這類深層次問題的任何突破,都將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2管理創新史跡及啟
示管理創新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不懈追求,已經成為根植于人類社會的一種基本信念,不斷影響著全球競爭格局的變化。現代競爭理論認為一個國家、地區和組織的競爭優勢主要取決于創新機制,只要勇于創新和積極競爭,后來者就可能成為具有競爭優勢的先行者。第一次產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借助科學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有效地通過管理創新推動社會變革,實現了工業大發展,使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借鑒英國的管理理論,積極推動本國管理創新,實現經濟飛速發展并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20世紀70年代,日本借鑒美國的管理經驗,多層面推動管理創新,創造了經濟騰飛奇跡,勢頭直逼美國。20世紀90年代,面對知識經濟的興起,美國企業著力推動二次管理革命,“75%-80%的美國大公司都進行了流程再造”,為實現美國經濟復蘇并持續多年繁榮發揮了積極作用。美國知識經濟的發展經驗昭示,越是處于高科技時代,管理創新對內涵發展的推動作用就越是重要,其中包括傳統管理加快向創新型管理轉變,傳統型生產快速向知識型生產轉型,傳統人事管理迅速向以人為本的管理轉變等等。歷史上,發達國家的多次管理革命,直接帶動和促進了全球管理創新,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一次又一次地展現管理創新的價值,有力證實了管理就是生產力的論斷。實踐證明,管理創新能量堪比技術革命。近現代社會,世界上每次管理革命都帶來了生產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極大提升,尤其是20世紀以來,管理創新的一系列成果,更是對科學技術發展產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響。實踐表明,很多時候管理創新只需對生產要素進行重新組合,而不必增加新的生產要素2,就能產生1+1>2的整合效應,并構建起新的競爭優勢,由此彰顯出管理創新的魅力和效力。“田忌賽馬”并未改變現有要素,但是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策略產生了大相徑庭的結果。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總負責人韋伯W博士曾說:“我們沒有使用一項別人沒有的技術,我們靠的就是科學的管理”。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總結美國曼哈頓工程的成功經驗時說:“使科學充分發揮威力的是科學的組織管理”。美國權威人士曾指出:“美國經濟發展水平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各國前列,靠的是三分技術七分管理”。20世紀30年代,歐洲大力推進計算科學基礎研究并獲得眾多重要成果,對后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奇怪的是,盡管當時基礎理論研究的優勢在歐洲,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卻于1946年誕生在美國,而且大半個世紀以來,在計算機科技創新上美國幾乎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其中的道理令人深思。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在總結一些國家與美國在生產力水平上存在差距的原因后指出:“不僅英國,而且整個歐洲的工業生產力水平較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在技術和工藝方面落后于美國,而是在于組織與管理方面的落后。”
3管理創新的價值實現
3.1強化管理創新引導,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管理科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大至一個國家,小至一個組織,管理創新都是維系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根基。管理創新的目標之一在于提升管理功能與外部環境互動所產生的積極效應,以實現期望目標。如果沒有科學管理意識的自覺,就不能自覺地進行管理創新。例如地方政府績效評價是衡量其行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其中包含了對管理創新的判斷。由于評價功能本身是中性的,其對地方政府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于是評價設計的導向具有特殊意義。如果遵循先發展后治理的傾向性管理思路,那么對地方政府實行以GDP為導向的考評模式,最終將導致以污染環境為沉重代價的悲劇。在此過程中,必須通過管理創新的引導,強化評價功能的正面效應、弱化負面作用。就評價而言,其固有功能只是一種體現特定效能的內部性機制,其內在特性使其獨立而穩定地保持中性特征;但是評價作用所產生的卻是一種體現顯在效應的外部性影響,它通過評價功能特征與外部因素互動而產生相向效應,不同的互動方式將產生不同的評價作用和效果。簡言之,評價功能無好壞之分,但評價作用卻能產生或優或劣的影響。由此可知,對同樣的事物,采取不同的管理思維,將會導致管理功能與外部環境互動結果的明顯差異,。事實上,人類社會充滿高度的管理復雜性,因此管理創新面對的挑戰也是巨大的,而且經濟社會發展越是高級化,管理創新就越需要沿著制度學、社會學、倫理學、哲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方向進行探索,這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3.2加快管理創新進程,完善創新政策供給
制度經濟學認為,合理的政策設計和安排可以產生影響系統變革的機制,保證創新過程能夠在更合理的方式下進行,因此在管理創新推動其它創新的過程中,創新政策供給是重要影響因素。當前我們的創新政策供給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創新政策供給的決策研究力度不足,時常出現總體供給不足和局部低效供給的結構失衡和錯位現象;二是創新政策供需雙方的目標函數不一致,往往導致好政策難有好的實施效果;三是創新政策供給或多或少捆綁部門利益,造成創新政策供給偏向;四是創新政策供給缺乏競爭機制,不利于激勵創新政策供給質量的提高。2013年7月考察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時指出,要堅決掃除影響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障礙,有力打通科技和經濟轉移轉化的通道,優化科技政策供給,最大限度調動科技人才創新積極性。創新政策供給是一個涉及系統因素的動態過程,不能只關注某個創新點,而必須關注創新政策的組合性,努力形成創新政策的完整鏈條。創新政策的有效性離不開創新實踐的有效性,因此創新政策必須從供給導向為主逐步轉變為需求導向為主,要發揮市場對創新政策的引導作用,包括完善創新政策的采購機制,努力推動創新政策供給的管理變革。
3.3提升管理創新份額,優化創新系統結構
近年來,中國科研投入已高居世界第二位,但是科研產出卻遠未達到相應水平,個中因由頗值得深思。系統論告訴我們,任何創新過程都是由不同創新元素承載的,既包含技術創新成分也包含管理創新成分,技術創新的責任在于發明新技術,管理創新的責任在于推動技術發明轉化并形成變革,技術創新的功能只有通過管理創新的推動才能趨于完美。大量事實表明,缺乏管理的發明可能被荒棄,有效管理的發明可以變成競爭優勢。例如,科學家在實驗室的創造充其量僅為一項發明,只有當這項發明變為商品進入千家萬戶并占領市場,才算是實現了產品創新,才能真正產生巨大效益。這個從實驗室發明到商品市場化的轉化過程及其所包含的各個中間環節,都必須依靠管理創新的推動才能實現。我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人財物力投入,但是成效仍然差強人意,如何把有限的資源用到刀刃上,如何高效實現科技創新目標,這不是僅憑無限加大科技投入所能辦到的。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不但科技基礎不夠雄厚,而且經濟社會環境復雜多變,如果缺乏管理創新的支撐,創新系統將無法協調運轉,各種創新元素作用的發揮也難以得到保障。發達國家的經驗顯示,管理創新在國家創新結構中的占比,是考量一個國家整體創新發展水平的重要衡標。因此,要保證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順利推進,就必須把管理創新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對于大科學系統和區域創新體系這類宏觀尺度的創新任務,更應該堅持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按照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的系統模式完善創新結構。只有具備良好的創新系統結構,才能保證系統資源的最優配置和科學協調,進而使創新活動保持良性運行狀態,這是提高創新品質的必要基礎,也是有效實現創新價值及整體目標的重要保障。
3.4捕捉管理創新需求,突破約束市場瓶頸
市場經濟環境下,管理創新的發展動力及現實功能,在于及時回應效率與公平不斷提出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指明了管理創新在理論和實踐上應重點突破的方向。例如,當市場需求牽動著技術創新飛速發展時,管理創新卻不能感受市場需求而明顯滯后。從本質上看,現代科技成果轉化已遠不是技術問題那么簡單,產品創新不僅是技術的產物,更是管理的產物,因此管理創新作為產品創新和市場效益的最終實現者,如果不能及時滿足市場的需求,將會對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形成壓制。又如,當前我國人才管理模式仍不能很好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人才需要逾越的壁魚太多,優秀人才很難被推到最需要的地方,人才配置的低效率并不鮮見;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具有不確定性和隨意性較大等特點,容易誘使人性的弱點尋機而乘。因此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規范成為管理創新必須面對的問題。再如,人力資源管理有時容易脫離市場經濟活動的邏輯起點,忽視人的社會性和經濟性,對于人力資本交換機制中的交易成本尤其是制度成本約束日益成為重要因素的問題缺乏研究,不能很好理解營造良好人才制度環境的真諦。客觀上,如果人才價值的實現無法大于其付出時,人才潛能的激發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對于此類問題,管理創新必須做出解決方案。
3.5明確管理創新責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大多是由于管理創新不足或者創新滯后造成的。我國各地尤其是基層的管理創新不僅能力較弱,更大的問題還在于動力不足。社會的現代性,使得競爭焦點正逐漸管理競爭轉移,事實上,管理創新差異已經越來越成為國家、地區和組織差異的重要影響因素。從政府層面而言,管理創新帶有明顯公共性特征,因此應該明白政府管理的責任是什么,邊界在哪里,如何通過管理創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水平,這些都是當前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面臨的問題。如果說政府管理創新是必要的,那么完善政府管理創新的監督和促進機制則是必須的,政府應以責任人的身份從全局角度把握管理創新需求,并將其作為創造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機遇。管理創新更多的是屬于一種實踐活動,因此必須體現出一定的時空屬性,事實表明,任何管理創新能否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并不完全取決于管理者的決心和熱情,而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創新的時空環境,如若誤判則難達目的。只有在最需要的時候,進行最合理的管理創新,才可能達到理想效果。在類似問題上可以參考“成本-效益”原則并從兩方面給力:一是提高創新成效。管理創新不必面面倶到,只需針對性地選準目標,突破管理創新關鍵環節,就能獲得理想的創新成效;二是降低創新成本。當前,無論是國家、地區還是組織,創新的最大成本并非技術層面,而在于行政管理(包括制度成本等),因此必須注重從體制機制進行突破,包括通過頂層設計的引導和杠桿作用,提高管理創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用水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舉措,對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有力推動,已經在管理創新方面展示出很好的范例作用,成為發揮管理創新價值和潛在效力的生動而現實詮釋。
作者:袁兆億 單位: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東省人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