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管理創新論文2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國企要認識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增強保值增值意識,加大投入,應進行以下創新。
(一)正確合理授權,加強培訓教育
競爭和市場形勢都日益要求企業下放決策權,而放權要取得好效果,首先要求合理正確授權,特別是給基層一線充分的自主權,以增強其活力和市場應變能力;其次加強職工培訓教育、吸收一線職工參與管理,以增強員工責任心和自覺性。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要在人力資源的開發、獲取、整合、保持與激勵、控制與調整上下功夫。
(二)改革企業人事制度
當今企業所需人才比以往更為多樣化,須取消國企終身雇用制,重視勞動力市場對人力資源的配置作用,加強內部競爭,打破年功序列制,改變原有的“按部就班、內部提拔”的規則,增強人力資源的流動性,使人力資源真正“活起來”。
(三)改革分配制度
國企必須改革傳統的“吃大鍋飯”的報酬體系,完善激勵機制,待遇與質量效益掛鉤,高、中、低素質員工分別得到與其貢獻能力大小相適應的報酬,充分發揮各類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起短期與長期激勵相結合、精神與物質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
(四)增強員工認同感和歸屬感
國企要堅持“以待遇留人,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要提高報酬,更要創造良好、舒心的人事環境、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給員工以認同感、歸屬感,提高其工作效率、敬業精神和對企業的忠誠度。
二、知識管理創新
國企要引入知識管理,在以下方面進行創新。
(一)實現企業內部知識共享
在企業內部更深入推動知識管理,調動員工積極性,要利用和分析信息,更要主動生產新信息。使知識在企業內部流通,為市場提供更優質服務。
(二)大力利用企業外部知識
要優化收集利用企業外部信息,靠環境信息制定競爭策略,靠市場信息優化生產安排,減少成品庫存,降低成本。這樣,能提高企業各層次的信息使用力與專業化程度。
(三)加強企業知識網絡建設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在人們相互交流中得到發展。新知識只有同現有知識聯系且能為人所用才有價值。企業要互相利用、交流相關知識,必須加強知識網絡建設。
(四)提高個人在知識管理環節中的作用
知識是個人認知過程的實現,只存在于使用者身上。知識創新有可能發生在企業經營管理各環節,要建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知識共享的企業文化,讓員工個人扮演知識創新核心角色,實現知識管理。
作者:殷振川 單位:廣西南寧建設工程交易中心
第二篇:基于云經濟的企業管理創新
一、我國企業管理創新的現狀
1.管理體制、經營觀念、商業模式較為滯后
管理體制、經營觀念和商業模式不夠先進的原因,一是國內管理創新氛圍不濃,二是部分受到外部條件的制約。改革開放之后,中國企業發展很快。大部分企業都引入了西方先進的管理觀念,引入了現代公司架構,也不斷追尋國際腳步前進。但是,國內企業在很多方面發展還比較滯后。尤其是國企和從國企脫鉤改制的一些企業,這些企業中,論資排輩的晉升體制和鐵飯碗的事業編制,使企業缺乏活力,體制比較僵化。外部政策的復雜性也使企業的很多決策都受到約束,整體效率低下。傳統行業企業應用信息能力差,不注重分析市場,不注重獲取外部信息,導致閉門造車的現象。而互聯網行業雖然信息獲取較多,但是容易忽視可能出現的風險。2000年左右,以新浪、搜狐、網易等為主的門戶網站陸續登陸美國市場。在2000年3月,納斯達克指數攀升到5048,網絡經濟泡沫達到最高點。到了2001年,泡沫全速消退,上述中資上市公司股價一度跌停。
2.創新觀念和創新動力不足
由于創新大都需要較大投入,周期長、風險高,成本與回報很難在短期內達到一致。因為企業“問題”等一些原因,企業管理者往往更注重短期收益。多數企業的管理仍以生產為核心,單純追求高的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更多的時候是在謀生存、而不是謀發展。企業往往采取“被動式”的管理,缺乏對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環境的洞察能力,缺乏對企業長遠發展規劃和市場營銷戰略的制定。2003—2008年,航運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期。中國遠洋作為國內第一、世界第五的集裝箱貨運企業,2008年租入船舶228艘擴充運力,租船協議分為3年期和5年期兩種,前者的日租金為8萬美元,后者為5.7萬美元。與此同時,中國遠洋還在期貨市場購買了大量的遠期運費協議看多頭寸。2007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后,六年間,中國遠洋巨虧三年,今年更是面臨退市風險。除了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化,企業自身的過于樂觀和風險管理能力差,也是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在管理上固步自封會導致破產,創新和發展才會保持活力。
3.對信息網絡認識和利用層次低
過去,企業應用的IT技術主要集中于管理軟件,如辦公自動化軟件、財務軟件、銷售軟件等。企業只是簡單地將人工勞動替換為IT軟件。沒有意識到對信息網絡的應用其實可以更高層次、更高效率。
4.企業人力、技術、資本水平參差不齊
很多企業的人力、技術和資本不足以應對云經濟條件下的外部環境。管理者的認識層次和管理水平比較有限,不能靈活應對云經濟下的外部環境變化。人才水平不夠,不足以支撐企業利用先進技術,發展信息技術,提升技術層次。企業間技術水平不一,大企業占據技術優勢,擠壓小企業生存空間,兩極分化嚴重。在新技術的開發上,資本投入不足,導致部分企業信息技術水平依舊落后。
二、基于云經濟的企業管理創新研究
1.提升管理理念,運用先進技術
企業應該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建立科學高效、人性和諧的管理機制。企業應該積極更新管理觀念,接受和學習新的管理模式,不斷提升企業的管理層次。企業要能靈活面對外界環境變化和各類風險,主動調整企業內部的商業模式、經營理念和管理方法等。企業應該根據行業特征建立適應自己的商業模式,或“技術至上”、或“產品之上”、或“顧客至上”。企業應該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發揮機制作用。在運用先進技術方面,企業管理者必須具有前瞻性,清晰地認清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做出有利決策。尤其是云技術,企業管理者要能夠具有戰略眼光,及時布局,提早適應信息化條件下的云經濟。企業管理者還要清楚認識到,怎樣建設企業自身的數據庫,怎樣合理運用云端的數據庫。企業管理者要能有效利用數據庫信息,分析企業市場情況,做出戰略性決策。
2.建立數據系統,合理規劃布局
企業應該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并租用云端數據庫和數據分析工具。企業通過跟蹤分析產品,能夠準確分析市場、準確定位產品;供應鏈管控環節上,也能做到低庫存或零庫存,減少了資金占用;內部管理中,產品能夠按及時配置到位,提高了內部運行效率;風險控制方面,也能夠合理預測市場走勢,積極調整企業應對風險策略。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的選擇也尤為重要,數據分析工具、數據庫的選擇以及不同種類的云服務這些都要深思熟慮,不同企業分別屬于不同的行業,結合自身需求來對上述幾個重要方面進行選擇。
3.改進組織模式,提升內部效率
先進的組織模式往往會大幅度提升企業的效率。我國企業以往的組織模式是垂直型的層級制,由于層級較多,行政命令的傳達和執行的效率都比較低。借鑒先進的企業組織模式,目前多數企業采取扁平化的組織結構。組織模式的改變會直接帶來行政效率的提升。在云經濟時代,行政效率的提升意味著信息的更快速傳遞。目前,很多國際大公司采取的事業部制就是扁平化體系的一種。1996年,海爾集團開始實行事業部制。1999年,海爾公司對內部組織結構進行了巨大調整,成立了物流、商流、資金流的推進本部及海外推進本部。物流管理實現了全球范圍的采購和配送;商流實現了資源的整合;資金流保證了資金的充足和統一。“三個流”本部的建立使海爾集團更好地實現了與國際接軌,適應了發展要求。
4.重視人才建設,做好外部保障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下,企業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掌握先進技術、運用先進技術的主體,人才會帶來企業的理念變革和技術革新。“以人為本”的管理體制更能激發全體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勵機制更能激發員工的創造性。企業需要加強人才建設,引進優秀人才,加強員工培訓,提升員工素質。為了更好的適應云經濟,企業不僅在人力資源上要配合,也要在其他方面做好配合。國家層面上,為了促進云經濟發展,許多國家政府都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制訂相關法律法規,建立更為可靠實用的云服務設施,包括寬帶、電力、數據中心、高效的通訊設施。而企業也需要做好長期規劃,更新軟硬件設施,建設數據系統,做好對接。由于云計算發展階段的限制,企業在使用云計算服務進行管理創新時還需要注意一些事項。企業需要做好保證自身數據的安全性,防止數據外泄;企業需要保證系統的穩定性,防止在數據處理分析過程中發生丟失數據等情況。
三、結論
云經濟時代才剛剛開始,企業應該積極提高信息化程度,建立自身數據系統,運用云數據為企業服務。企業應該在云經濟的新形勢下,把握發展脈搏,及時更新觀念,才能夠不被時代所淘汰。
作者:隋玉明 單位:哈爾濱欣榮園林綠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