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外國工商管理教育體系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建立工商管理類專業教育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建立體系的基本原則是充分考慮工商管理教育的特點和外在需求,符合綜合、簡明和可行的原則。應從多角度進行測度評估。一般而言,有三個角度:①市場能力。主要測度工商管理教育在市場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及市場化程度,具體從高校報考錄取率及高校接受饋贈金額這兩項指標來測度。②行為能力。主要測度工商管理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自身發展及持續發展能力,具體測度核心課程數目、教學方式(包括講座授課、案例教學及其他的比例)、參與必修與選修課人數比、師資能力(包括全職教師、訪問學者、終身教授與招生人數比例)以及技術投入比例。③績效水平。主要測度工商管理教育在市場與教育本身的磨合中的發展能力(業績),具體指標為就業水平(在就業前10名企業中就業總人數與招生人數比例)、首次就業率以及學生的個人投資回報率(就學投資/就業頭年年薪)。
二、統計分析
項目組運用豐富的互聯網資源,對國外知名大學網站、美國教育部網站、美國統計局網站、美國商業周刊網站、美國商學院聯合會網站進行訪問搜索。通過抽樣對37家著名大學工商管理教育的以上指標進行調查,用得到的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管理教育績效水平。為了保證分析的完整有效,本文選取了3個評價指標,并相應收集樣本資料。這3個變量間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為此用因子分析法對原始資料矩陣進行處理,要求選擇的主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故通過SPSS語言實現主因子選擇,為了進一步簡化結構,進行方差極大旋轉,旋轉精度ε=10-5,主因子信息量達到總體信息量的73%。將生成的績效水平指標記為fact1-1,用來反映市場因素與教育體系內生變量的交互作用,運算得到各高校該指標的計算結果,并注入到原始數據中,作為進一步分析的依據。
2.高校市場能力與績效水平。市場能力通過市場信賴度和社會贈與來表示,其中市場信賴度選取2000年度報考該校學生的實際錄取率。通過這兩項指標與業績綜合指標F1的偏相關分析,來判斷國外高校市場與業績的關系。
3.工商管理高校自身行為能力與綜合績效水平。工商管理教育的自身行為能力主要反映高校的內驅力,用核心科目數、講座授課、案例教學、其他教學、必修選修人數比、全職教師比例、訪問學者比例、終身教授比例、技術投入比等指標來考核。
三、結果分析
在工商管理類學校的內生變量中,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1.技術投入因素與其績效水平高度相關。技術投入因素主要代表高校每年在技術方面的投資占學校收入的比例(類似企業R&D值)。據資料顯示,近年來工商管理類高校主要的技術投入為在線教育,如倫敦商學院已經開設了6門在線課程。同時注重“虛擬學習網絡”的開發和完善,以及為適應現代信息化所組建的e-business、e-commerce課程實驗室。
2.必修與選修課程的人數比與績效水平不相關,核心課程的數目與績效水平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并不顯著。由此可知,國外的工商管理類教育已經淡化了必修和選修的界限,學生具有較大的自主選擇空間,“按需求學”與“課程指導”相輔相成。
3.反映教學方式的三個主要變量:課堂講座、案例教學和其他方式對于績效水平有不同的相關性。其中案例教學的相關性較為顯著,為58.32%,其次為其他教學方式和課堂教學。在上述37所工商管理類院校,課堂授課和案例教學仍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但其他教學方式也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如通常采用的公司企劃(Companyprojects)、計算機仿真(com-putersimulations)、團隊訓練(groupexercises)、實習(experimental)等等。
4.反映師資力量的三個主要變量:全職教師與招生人數比、訪問學者與招生人數比、終身教授與招生人數比對于績效水平也具有不同的相關性。其中全職教師比與業績表現為正相關,不相關的概率僅為6%以下,而其他兩項指標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負相關,訪問學者的負相關性較顯著,這反映出國外工商管理教育在國際、校際交流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如學者的訪問時間有限,研究欠深入,對于管理教育的投入少等等;終身教授比例的負相關,同樣反映出國外教育的弊端,各校工商管理類的教學任務主要由全職教師承擔,而終身教授主要承擔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研究,反映出工商管理類專業“研究與教學”的嚴重割裂,無法以學術研究帶動教學創新,以教學補充學術力量,實現二者的互動。
四、借鑒與思考
我國工商管理教育興起于80年代末,起點不高,與國外的工商管理教育有一定的“時差”,再加上國內的經濟環境仍有待改善,工商管理的著重點有異于國外。因此我們應該從國外的研究中吸取經驗教訓,趨利避害,尋求我國工商管理教育與市場經濟的共同發展之路。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始終是工商管理專業的源動力,我國正處經濟轉軌時期,不少企業管理水平落后,仍需要中低層次的各類管理人才,不必像美國那樣盲目壓縮本科招生人數。應根據我國市場需求形成“寶塔型人才結構”的培養層次,明確知識分工,在培養目標、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下功夫。在當前,主要應明確工商管理類本科生、碩士生(MBA)和一般管理類碩士生以及博士生的培養目標定位。本專科生主要集中于基礎管理(即所謂的主管級)或繼續深造;一般管理碩士及MBA側重于部門經理級及較高職位的管理者;博士則側重于科研和教學。作為培養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各類高校,也應進行結構性調整,即著名學校壓縮本科生招生數,向較高層次人才培養方向轉變,一般院校則應注重培養本科生。
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強調實際技能的運用。教師應正確引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并深入到企業第一線編寫案例。但在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方面,不能一味地照搬哈佛模式,即以大量的案例培養和強化學生的管理技能。應增加“工具類課程模塊”,通過建立管理學學科的理論框架,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論工具,對現實問題能夠觸類旁通,同時也要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國外工商管理研究所暴露的“研究與教育”的割裂,反映出其教育被動適應市場因素的弊端,對我國工商管理教育頗具借鑒意義。由于管理教育往往滯后于管理實踐,因而減少“滯后”、減少知識陳舊、使教學具有前瞻性尤為重要。這要求教師在具有實踐經驗的前提下,注重學術研究,通過學術研究來促進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用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帶動教學創新,尤其要鼓勵學術水平高的專家教授到教學第一線工作,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