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從1994年簽署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以來,知識產權與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問題就是一個研究的熱點問題。本文主要就知識產權保護對于國際總體貿易的影響、對于行業貿易的影響、對于邊際貿易模式的影響、我國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方法四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論述。
引言:
自從在1994年簽署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以來,世界上的國家、尤其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原因在于,注重本國有關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它的國家進行相關知識以及技術的剽竊,有效的保護這些知識與技術在本國的發展中就有重大的價值,維護本國依據這些技術與知識生產出來的產品具有非常好的市場場景,保障本國國家貿易額的穩定,維護國家的利益。因此,我們需要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對于國際總體貿易的影響、對于行業貿易的影響、對于邊際貿易模式的影響、我國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方法進行全面的研究與分析。
一、知識產權保護對于國際總體貿易的影響
自從《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簽訂以來,有關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總體貿易的影響問題已經獲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主要概括起來有以下的幾個方面。首先,一種觀點認為從整體來講、進行必要的知識產權保護有利于促進技術的進步和國際經濟的發展。同時,這必然影響到發達國家對于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比如:隨著知識產權保護程度的加深,人們對于高技術與高知識的發達國家產品將不具有很強的購買欲望,而對于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表現出來較為濃厚的興趣。除此之外,知識產權保護很有可能造成發達國家對于本國的技術進行長時間的創新壟斷。這種情況的發生不利于傳統的發達國家進行知識水平的提升以及有關技術的進步[1]。其次,一個觀點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總體貿易的影響表現為“市場勢力效應”與“市場擴張效應”。所謂的市場擴張指的是發達國家中出口市場的知識與技術被保護起來,發展中國家的當地企業對于這些技術以及產品進行模仿被嚴格的限制,間接導致了發達國家企業出口市場的貿易規模有效進行了擴大。所謂的市場勢力效應指的是出口市場的知識產權被保護,由此出口的企業在當地市場一種“壟斷勢力”的形成,而有關的企業通過進行提高產品價格、減少出口規模的方式可以保障自身的利益。這種行為的結果就是出口市場規模的減小。從實際的效果來講,以上的兩種分析都造成了一個重要的結果,那就是市場勢力與當地企業模仿能力的被制約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加深直接造成的一種結果。一方面,當地消費者模仿的可能性被知識產權保護方針的實施而嚴重限制,直接導致對于國外創新產品需求數量的增加,促進了市場擴張效應的發展。另一方面,創新產品的需求彈性由于加強了知識產權保護程度而嚴重降低、使得出口企業的價格勢力被增加,使得市場勢力效應的發揮阻礙了有關企業的出口。綜上所述,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知識產權保護行為,都不一定會消除市場的創新能力和壟斷,因為其它方面的替代技術與替代產品依然在市場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2]。
二、知識產權保護對于行業貿易的影響
知識產權對于不同行業的貿易影響呈現出一種不同的狀態。因此,我們需要對于這種影響的方式進行全面的研究,以便于對于知識產權與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機制進行有效的論述與分析。就具體的研究情況來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工作。我們通過對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運用動態模型的方式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影響進行全面的分析。我們假設發展中國家對于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的模仿效率。而根據這種模仿能力的高低,我們將其劃分為可以進行出口的行業與不能進行出口的行業。而研究的結果表明,我們加強對于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直接導致了四種隨著行業的變化而產生相互抵消的貿易反應。首先,市場勢力效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產生。其帶來的直接后果是極大地限制了發展中國家的模仿,降低了發展中國家進行總體出口貿易的數量。比如:就傳統的煤炭以及輕工業而言,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對于這些行業的影響非常大[3]。其次,對于以計算機為代表的高科技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對于這些行業的影響不具有明顯的效果。而造成這一點的原因,除了與行業自身的特點有關以外,也與政府的出口政策具有直接的關聯。再次,從整體的發展而言,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短期內不利于發展中國家對于有關的技術進行模仿,尤其是這種保護模式對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正是由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使得發展中國家的有關企業不斷的進行技術的探索與研究,促進本國有關產業的調整與優化升級,進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創新,提升經濟發展水平與國家的綜合國力。最后,發展中國家對于新形勢下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需要進行不斷的模仿能力的提升,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獨特發展模式與技術模式的重新探索[4]。
三、知識產權保護對于邊際貿易模式的影響
現代國家進行出口增長的主要途徑有擴展邊際、集約邊際、對于異質性企業理論的充分運用等等。對于以上的途徑比較通俗易懂的闡述為提高產品的質量、增加產品的數量、注重出口產品的價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在不同國際貿易邊際產生的不同作用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與結果的評價工作。首先,產品價格與產品數量在國際貿易的集約邊際具有明顯的集中表現。其次,產品的種類在國際貿易的擴展邊際進行集中的表現,但是其對于國際貿易的集約邊際具有明顯的制約作用。再次,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可以在集約邊際與擴展邊際中都可以進行作用,并且總是沿著這兩種邊際進行自身作用力的實現。最后,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可以通過影響產品的數量與種類改變貿易流通的方式與有關的行為。比如: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進行有效的產品貿易保護或者是依據產品的專利保護進行出口數量的提高或者是減少,實現產品的出口價值,促進出口產值的增長[5]。
四、我國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方法
由于知識產權保護對于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因此,我國在這種局面下進行出口數量的保持、出口利益的保障,必須要進行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促進國內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相關產品的研發工作,推動自身市場競爭力的提高,獲得應有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因此,進行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方法的研究與我國進行國際貿易工作具有重要的聯系。
(一)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我國進行知識產權保護需要發揮出政府的主導作用。比如:第一,政府需要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進行全面的發展規劃,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發展方針,尤其是認清世界的發展形勢、對于一些高新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尤其需要加強。第二,完善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能夠使得更多的企業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使得它們在國際市場中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第三,對于具有突出知識產權的專利項目、政府需要進行積極的扶持與獎勵,激發其專利研究人員的熱情。
(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法規對于促進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這項工作的有效開展與實施可以從法律的高度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進行有效的保障,對于有關的侵權行為進行有力的處罰。其次,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法規可以使知識產權保護的完整體系早日建立,并且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促進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質量與水平的提升。最后,通過建立與實施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規,各種執法的機構可以進行有效的合作,提升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力度,保障社會的公平與正義[6]。
(三)培養大量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人才
我國進行知識產權保護需要培養大量的知識產權保護的人才,尤其是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與綜合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幾種方式的有效運用進行這方面的工作。第一,利用有關的院校進行相關人才的培養。第二,在政府的指導下、發揮出專業知識產權保護機構的作用,通過大量的專業課程進行專業人才的培養,推動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養模式的進步。第三,加強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大量優秀的外國企業參與到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養模式工作中,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課程知識信息的水平與質量。第四,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尤其是企業良好品牌的樹立與優質形象的展現。這些工作對于促進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都會具有積極的意義[7]。
五、結論
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貿易影響問題的分析與研究,有利于提升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質量與水平,有利于提升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有利于提升我國國際貿易的效率,有利于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增強,對于實現應有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基礎。
【參考文獻】
[1]余長林.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研究述評[J].經濟評論,2013,01:137-144.
[2]范超.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
[3]劉穎.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安徽大學,2013.
[4]曲建忠,張紅霞.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中國的對策[J].國際經貿探索,2005,06:58-61.
[5]呂曉青.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國際技術貿易研究[D].浙江大學,2007.
[6]武曉霞.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貿易的影響[J].經濟論壇,2008,03:54-55.
[7]謝嵐平.淺析知識產權保護對國際貿易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4,27:47-48.
作者:韓晶玉 鄭崴 單位:大連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