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目前來講,我國的農產品國際貿易正呈現出新時期的特點,下面分別從農產品的結構、市場結構、國內以及國際區域特征、貿易方式和貿易主體的角度,分析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變化特點。
1.農產品結構變化特點
從我國農產品貿易出口的結構構成來看,我國的農產品國際貿易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相比于以糧棉油等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為主導的出口貿易,目前我國的出口已經轉向了以園藝類產品和水產品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為主的結構。由資料數據可以看出,在2001年,園藝類產品和水產品的在出口中所占比重為五成,到了2010年,這兩種產品所占比重已經達到63%。從我國農產品進口的結構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從上世界80年代中期到2010年的這二十幾年時間,我國農產品的進口總額處于明顯的上升趨勢。在我國農產品進口的物品構成中,油籽及含油果實和植物油增幅明顯;魚、甲殼及軟體類動物及制品和蔬菜及水果進口份額略有增長;食用畜產品以及水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份額則略有增加;糖、糖制品及蜂蜜和煙草及飲料制品份額略有下降;非食用畜產品進口份額明顯下降。其中,大豆和棉花在進口中所占比例很大,是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進口的重點。
2.市場結構變化特點
在以往,亞洲地區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地區,所占比例達到七成以上。隨著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這種狀況有所改觀。到2011年為止,亞洲地區在我國出口農產品所占比例有七成下降到六成,并且歐洲地區所占比例也有14%上升到21%左右,對其他各州的出口也在逐年小幅上升。從出口國家的角度來看,對主要的傳統農產品出口市場——日本、中國香港的依賴程度也正在逐步下降。從我國農產品進口趨勢來看,在二十一世紀的頭10年,我國的對農產品進口的來源表現出一定的發散的趨勢,但仍處于相對集中的階段。
3.國內區域結構變化特點
就國內的區域結構來說。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省份依舊是東部傳統農業省份,同時,其他地區也正在發展,但增幅不大。就具體的省份來說,山東的農產品出口基礎最好,并且相較其他省份的差距正逐年擴大。從農產品進口的省份分布來看,我國農產品進口的前5個省份的份額正在逐年下降,這說明我國的其他省份的進口幅度正在逐年上升。
4.貿易方式結構變化特點
目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進出口貿易方式仍然是一般貿易,占到貿易總額的八成;其他方式的貿易,比如加工貿易,所占份額不足二成。
5.貿易主體結構變化特點
傳統的農產品國際貿易,國有大型企業幾乎占據了主導地位。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進行,外資不斷涌入,而且民營資本也已經蓬勃發展起來,國有企業的主導地位逐漸被打破。農產品出口的主體中,私營經濟體的經濟成分已經開始進入,并平穩發展。在農產品進口的主體中,外資企業也在不斷涌現,并占有較高份額。
二、對相關政策制定的一些建議
針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變化特點,可以對相關農產品貿易的政策制定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同時針對國際市場的需求,需要及時有效的調整我國農產品的貿易結構。著力發展一些水果、蔬菜等高收入的農副產品,并大力發展相關農產品的加工、深處理,提高農場品出口的檔次;并且不斷優化農產品整個產業鏈的結構,提升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出口中的綜合競爭力。同時,還要保證農產品食品安全,制定嚴格的安全標準并嚴格執行,并且通過進口國內缺乏的農產品,補全我國農產品的供應需求。
(2)要提升我國農產品的豐富性,實現我國農產品市場的多元性;進出口的多元要兼顧施行,不斷減小農產品國際貿易中對部分市場的國度依賴,降低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風險和成本。特別的是,對于農產品的進口,要不斷開拓新產品和新市場,不斷擴大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市場范圍,由此形成我國農場品進口大國的大國效應,并在國際上保持一定的影響力,成為國際農產品價格的制定者。
(3)要采取積極的措施扶植私營企業進入農產品的國際貿易,一方面,作為國有企業的補充,進一步豐富我國的農產品市場;另一方面,可以將民營的農場品打入國際市場,提升我國農場品貿易的國際滲透率,并將本國企業融入到全球的農產品價值鏈中,并逐漸形成主導因素。同時,還要積極推進私營涉農企業縱向、橫向的產業聯合發展,增強其集體對外的議價和渠道控制能力。政府還應充分發揮產業組織政策的導向作用,合理利用外商投資的產業指導政策,促進私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跨國公司的聯系和合作,為私營企業提升內部管理水平提供平臺,提高其全球農業價值鏈構建的參與程度。
作者:王燕銘 單位: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