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羊產業經濟地位轉變經過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唐萬明、格格日樂[3]在對比國內外羊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差距后指出,應從提高肉羊良種化程度、提高技術含量和抓好肉羊生產示范基地建設三個方面來彌補與國外的差距。趙有璋[4]、王兆丹等[5]、張鵬等[6]、夏曉平等[7]從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國肉羊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趨勢與對策建議,他們認為中國肉羊生產發展迅速但仍存在規模化程度低、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未來應采取加大政策實施力度、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等措施促進我國羊產業的發展。熊朝瑞等[8]比較系統的分析了四川省肉羊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他們認為四川省羊產業存在著保種選育工作落后、科技儲備不足、產業化程度低等問題,應加大投入、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武濟順等[9]從產業現狀、技術支撐、產業鏈條角度研究了山西省羊產業的發展形勢,他們指出應全面提升肉羊標準化養殖水平。王立克等[10]研究了安徽省養羊產業的發展情況,提出了加快科技平臺建設、開展肉羊疾病防治研究的對策建議。從已有的文獻來看,盡管羊產業的研究領域比較廣泛,但是目前國內還沒有關于羊產業經濟地位方面的分析研究。本文將根據相關的權威統計數據,借鑒山東省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成員的前期研究成果[11],從產品貢獻、產值貢獻、收入貢獻和消費貿易貢獻等方面,分析山東省羊產業的經濟地位的演變歷程及其特征與規律,為促進全省羊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1山東省羊產業經濟地位演變歷程根據產業的定義
本文將羊產業定義為所有羊飼養者的集合,包括散養農戶和規模化養羊場(含養羊專業戶,小規模、中規模和大規模養羊場)。羊產業活動主要涉及育種與繁育、營養與飼料、疫病防控、生產與環境控制、產后加工和流通銷售等環節的產業組織活動。
1.1山東省羊產業的產品貢獻分析
產品貢獻是指羊和羊肉、羊奶產出量及其滿足社會需求的貢獻,用羊出欄量、羊肉產量和羊奶產量及其所占比例等指標來衡量。根據《山東統計年鑒》和《中國畜牧業年鑒》,得出1978年至2011年期間山東省羊出欄量及其占全國羊出欄量比重、1985年至2011年山東省羊肉產量及其比重的基本情況,根據山東省畜牧獸醫局提供的數據,得出2008年至2012年山東省羊奶產量及其占奶類總量比重的情況,詳見圖1、圖2和表1。
1.1.1羊出欄量及其占全國比重的變化趨勢由圖1可知,1978年以來,山東省羊出欄量總體呈現逐步增加的趨勢,占全國比重呈波動變化。到2011年全省羊出欄量達到2901.22萬頭,比1978年增加了184.36%,年均增長率3.21%;占全國羊出欄量的比重為10.64%。期間,由于20世紀80年代國家開始允許有證集體和個體商販經營農牧民完成派購任務后的畜產品,并取消了30年來牛羊肉的統派購制度,促進了農牧民飼養生豬、羊等家畜的積極性。這一時期內全省羊出欄量逐年穩步增長,到1999年出欄量達2838.80萬頭,占全國羊出欄量的15.08%。2000年受種植結構調整、天氣干旱的雙重影響,養羊的糧食飼料成本增加,加之牲畜傳染病的規模傳播,使得羊出欄量有所減少,整體上下了一個臺階。到2005年,國家明確指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鼓勵扶持發展規模化養殖,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另外,國內羊肉供需矛盾引起羊肉價格只增不減。在各種政策和市場的作用下,全省羊出欄量呈現逐年穩步上升的趨勢,2008年羊出欄量達到3098.80萬頭的歷史最高值。
1.1.2羊肉產量及其占全省肉類總量比重的變化趨勢由圖2可見,1985年以來,山東省羊肉產量大體呈現波動增長的變化趨勢,占全省肉類總量的比重也呈波動變化。到2011年全省羊肉產量達到30.50萬噸,比1985年增加了514.92%,年均遞增率7.24%,占全省肉類的比重由1985年的3.86%波動增加到2011年的4.47%,并于1996年達到歷史最高值10.62%。1996年市場一時難以消化羊肉高產極大地影響了農牧民飼養肉羊的積極性,導致1997年全省羊肉產量出現下滑。1999年美國被迫取消羊肉進口限制,2000年山東省實施肉羊良種產業化,2001年歐洲羊肉產量下降、進口需求擴大,國內外消費者消費理念由豬肉主導轉變為更加青睞羊肉,大大促進了山東省養羊業的發展,全省羊肉產量開始穩步增長,但仍未恢復到1996年的最高水平。1.1.3羊奶產量及其占全省奶類總量比重的變化趨勢由表1得,2008年以來,山東省奶類總產量和牛奶產量均呈現逐步增長的發展趨勢,而羊奶產量則呈逐年遞減的趨勢,從2008年的31.78萬噸逐步下降到2012年的25.59萬噸,僅占全省奶類總量的4.90%。主要原因可能是長期以來缺少對于羊奶產業的支持鼓勵政策,奶類制品頻頻出問題使得消費者對其信任度下降,羊奶價格偏高以及牛奶、豆奶的替代影響等。但是另一方面,這說明山東省羊奶產業的發展潛力很大,將會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之一。
1.2山東省羊產業的產值貢獻分析
產值貢獻是指養羊業產值對國民收入的貢獻,用山東省羊飼養產值及其占畜牧業產值和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等指標來衡量。根據《山東統計年鑒》(2000—2012年)數據,得出1999年至2011年期間山東省羊飼養產值及其占畜牧業及農業總產值比重的基本情況,詳見圖3和圖4。1.2.1羊飼養產值的變化趨勢由圖3可見,1999年以來的12年間,伴隨著羊出欄量的穩步增加,山東省羊飼養產值呈逐年增長態勢且經歷了1次較明顯的飛躍。1999—2007年期間,全省羊飼養產值由34.27億元(按當年價格,下同)穩步增加到70.66億元。2008年羊肉價格首次突破30元/公斤,較2002年同期上漲192.5%,全省羊飼養產值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91.89億元,較2007年增加了30%,成為羊飼養產值上升最快的一年。之后羊飼養產值逐年穩步增加,到2011年達110.96億元,是1999年的3.2倍,年均遞增率10.18%。1.2.2羊飼養產值占畜牧業及農業總產值比重的變化趨勢如圖4所示,1999年以來,山東省羊飼養產值占畜牧業及農業總產值比重的變化趨勢大體一致,均呈現出較為平穩的變化趨勢,分別保持在5.6%和2.8%的水平上。這種現象利于保持產業的連續性,不會由于劇烈的波動而引起產業大的變動,從而保持產業的平穩發展。但不難發現,羊飼養對于山東省畜牧業及農業的貢獻尚小,在國家倡導大力發展牛、羊、兔等節糧型畜牧業的大背景下,山東省養羊業存在巨大潛力,必將成為畜牧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1.3山東省羊產業的收入貢獻分析
收入貢獻是指養羊農戶出售羊產品(在這里用菜羊及羊肉代表)對其收入的貢獻,用農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以及該收入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比重來衡量。根據《山東農村統計年鑒》(1994—2012),得出1993年至2011年期間山東省農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以及該收入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比重的基本情況,詳見圖5。可見,1999—2011年間,全省農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以較大的幅度整體上升,2011年達到最大金額75.84元/人,是1993年的11倍,年均遞增率達到14.25%。但全省農民出售菜羊及羊肉占其經營性收入的比重則呈現出較大幅度的波動,具體而言,該比重在1997年為最低0.09%,2011年達到最高值1%。其中,2011年增長幅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供求的矛盾引起羊肉價格首次突破40元/公斤,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民養羊收入的增加。
1.4山東省羊產業的消費貿易貢獻分析
消費貿易貢獻是指羊產品(在這里用羊肉代表)對省內居民消費及國際貿易的貢獻。由于缺少山東省城鎮居民羊肉消費量的統計數據,因此本文用農村居民羊肉消費量及其占肉類消費總量的比重,和羊肉出口數量及出口金額等指標來近似衡量山東省羊產業的消費和貿易貢獻。
1.4.1農村居民羊肉消費量及其占肉類消費總量比重的變化趨勢根據《山東農村統計年鑒》(1999—2012年),得出1998年至2011年期間山東省農村居民羊肉消費量及其占肉類消費總量比重的基本情況。1998年以來山東省農村居民年人均羊肉消費量及其占肉類消費總量比重均呈現上下波動的變化趨勢。人均消費量及占肉類消費總量比重在2002年分別達到最高值0.38千克/人和2.77%。由于農村居民收入較低,羊肉雖具有更高于豬肉的營養價值但價格也較豬肉高出許多,因此,農村居民人均羊肉消費量總體較低,歷年平均值為0.3千克/人,多年來僅占人均肉類消費總量的2.1%左右。此外,農村居民對羊肉價格的變化較為敏感,人均羊肉消費量及其占肉類總消費量比重的變化趨勢表現一定的波動性。
1.4.2羊肉出口量、出口額及其占全國比重的變化趨勢根據《中國農業年鑒》(2003—2011),得出2002—2010年山東省羊肉(含鮮、凍羊肉)出口情況。2002年—2010年期間,山東省羊肉出口量和出口金額呈現先升后降的變化態勢。全省羊肉出口量和出口額由2002年的30.5噸和4萬美元穩步增加到2006年的9084噸和1693萬美元,繼而以較快的速度減少,到2009年出口1217噸和395萬美元。2008年出現出口數量的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國際金融危機下,羊肉進口國減少進口造成的影響,2010年,由于國家各級對農業尤其是畜牧業發展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羊肉出口量再次出現了抬頭趨勢。
2山東省羊產業經濟地位及其未來趨勢的基本判斷
基于以上4方面的貢獻分析,概括總結出山東省羊產業經濟地位演變的基本規律,據此得出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1)全省羊存欄量和羊肉、羊奶產量呈現穩定增加的總體變化趨勢,占全國的比重呈現出平穩波動的變化態勢;羊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呈先上升后減少再保持平穩的變化態勢;羊奶產量占全省奶類總產量的比重呈不斷下滑的總體態勢。預計未來全省羊出欄量和羊肉、羊奶產量仍將會是平穩增加的發展趨勢。羊出欄量占全國的比重將會保持在10%~12%左右的水平;羊肉產量占全省肉類總產量的比重將會在4%~6%左右的水平;羊奶產量占全省奶類總量的比重將會在3%~4%之間波動。按現有的增長速度計算,到2015年“十二五”結束時,全省羊肉產量將達到50萬噸左右,與《山東省畜牧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肉類產量目標相吻合。2)全省羊飼養產值呈現出逐年增加的總體變化態勢,占山東畜牧業及農業產值的比重基本保持穩定。按照1999年以來的發展速度計算,預計到2015年全省羊飼養產值將達到150億元左右,與《山東省畜牧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畜牧業產值目標相吻合;羊飼養產值占山東畜牧業及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將分別在5%~6%和2%~3%之間波動。3)全省農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及其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比重均呈現出波動性增加的變化態勢。按照現有的增長速度計算,預計到2015年全省農民出售菜羊及羊肉的收入將達到80元/人左右,與《山東省畜牧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目標相吻合;全省農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比重將在1.2%~1.5%之間波動。4)全省鮮、凍豬肉的出口數量和金額及其占全國的比重均呈現出先升后降的變化態勢。按照現有的增長速度計算,預計到2015年全省鮮、凍羊肉的出口數量將達到3600噸左右,出口金額將達到3000萬美元左右。
3結論與建議
山東省羊產業的發展不僅在產品、產值、就業、收入和消費貿易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帶動了上下游飼料、獸藥、屠宰加工和冷鏈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充分發揮羊產業的作用,更好地實現山東省畜牧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各項目標,應努力做好如下工作:①健全完善并嚴格貫徹執行羊產業政策,促進羊產業科學發展。為進一步促進山東省羊產業的全面、協調和持續發展,政府的畜牧業政策應對羊生產有所偏向,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出臺適當的“育肥羊保險補助”、“飼料補貼”、“動物福利與健康養殖補貼”、“生態養殖補貼”和“質量安全補貼”等羊產業扶持政策。②加快轉變羊飼養方式,提高羊飼養規模化程度。規模化生產方式是羊產品標準化、規格化的保證,為加快羊飼養方式的轉變,進一步提高全省羊飼養規模化程度,引導和鼓勵羊散養戶退出養羊業或向養羊專業戶轉變,養羊專業戶向小規模養殖場轉變,小規模養殖場向中規模養羊場轉變,中規模養羊場向大規模養羊場轉變。③抓好羊疫病防控工作。切實搞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清毒、凈化等基礎性工作,建立健全羊疫病應急防控體系和檢測、監管體系,切實做好羊疫病防控工作。④加強羊產業鏈建設,促進羊生產穩定發展。為提高全省羊生產的穩定性和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保障羊和羊產品質量安全,提高羊產業貢獻率,應大力協調整合飼料、獸藥、育種、防疫、環境、屠宰、加工、儲運和銷售的羊產業鏈。學習養羊大縣陜西省橫山縣的“科研院所+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大提高農民養羊純收入。⑤加快優化羊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應積極開展產品精加工、深開發,集中力量延長羊產業鏈,提高羊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改善羊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增強山東省羊產業國際競爭力,應通過法規建設與執行強化對羊產業的質量安全監管。
作者:張海峰 孫世民 馮葉 單位:山東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