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趨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時代悄然來臨。“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使得社會各行各業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同時也為當前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讓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趨勢?;诖?,本文聯系實際,就“互聯網+”時代下的經濟發展趨勢展開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趨勢
1“互聯網+”產生的社會背景
“互聯網+”這一理念于2012年被首次提出,提出這一理念的人認為:“互聯網+”是產品和服務與多屏全網結合之后產生的一種化學公式[2]。自這一理念被提出后,圍繞這一理念展開的研究、討論數不勝數,如“互聯網+”下金融服務模式發展趨勢、“互聯網+”下傳統企業結構改革等。而我國正式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是在2015年,總理將“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提出,在此新形態中,互聯網具有優化、集成生產要素配置的作用,有利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中深度融合互聯網創新成果,有助于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與生產力,促進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的、更為廣泛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形成[3]。因此,“互聯網+”的產生有著多重的社會背景,同時“互聯網+”的產生也使得當前的社會背景有所改變,具體分析如下。
1.1中國外貿市場需求不斷下降
自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后,中國經濟發展對外部市場、外部力量有著很高的依存度,有數據表明,2008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對外依存度高達72%,遠遠高于美國、日本等國家;至2015年,盡管我國經濟發展的對外依存度有所降低,但仍舊高于50%。這一現象表明,我國對外貿需求不足,同時對國際市場依賴較大[4]。而這一問題直接導致我國在參與國家競爭、國際分工等方面的主動權不高,且我國外貿經濟受到國際市場的很大牽制,若國際市場需求下降,我國外貿經濟將受到嚴重影響。
1.2中國生產者市場產能過剩
當前,我國進入了產能過剩的經濟周期。這一問題的出現與我國社會體制、經濟體制機制以及國家發展理念、發展階段存在很大關系,可以說其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產物。不可置疑,中國生產者市場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樣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較大影響,尤其是在水泥、平板玻璃、光伏、電解鋁等行業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嚴重限制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總的來說,我國生產者市場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所帶來的影響是較大的,其會導致銀行不良資產增加、社會失業率上升、能源資源枯竭速度加快、生態環境惡化程度加劇等,給社會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了負面影響[5]。
1.3消費群體購買力整體水平較低
盡管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相對健康穩定,人民經濟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我國消費群體的購買力整體水平依舊較低。造成這一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消費者承擔著較大的生存壓力與風險,買房、養老、孩子教育、看病等都要依賴自己的收入,因此消費者可自由支配收入少,消費者購買力水平較低[6]。
2“互聯網+”帶給我國經濟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已經逐步實現互聯網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覆蓋,“互聯網+”時代已經悄然來臨,而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我國傳統企業、行業都在面臨著一系列變革,經濟發展也隨之面臨著新的變化、趨勢,具體分如下。
2.1“互聯網+”促進金融服務業的發展變革
隨著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金融業態也在不斷發展創新,并逐步向縱深方向進軍,而我國傳統金融服務業此刻也正經受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與挑戰。如,在“互聯網+”時代,社會支付方式已悄然改變,第三方支付更在以極快的速度取代現金支付,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方式通過計算機、通信、信息安全技術構建起第三方支付平臺,并在銀行、商家之間建立了聯系,構建起了新的支付模式,在此模式下,消費者與商家可省去現金交易,而只通過掃碼、轉賬等操作便完成了交易,且商家與消費者均能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查詢交易記錄,十分的安全便捷。可以說,互聯網為第三方支付產業鏈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重要且巨大的推動力,讓第三方支付的功能更加完善、流程更加簡化,也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的消費、理財選擇。如在互聯網背景下,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消費者的資產管理、投資理財、跨境結算、保險代銷等需求都能得到滿足,消費者的各項權益也能得到有效維護[7]。
2.2“互聯網+”促進傳統產業結構變革
大數據技術的出現與應用對我國傳統產業產生了顛覆性的作用,這一數據維度巨大、數據流轉快速、數據類型多樣、價值密度較低的新型數據處理技術使得傳統產業的生產模式、營銷模式以及資本管理方法不斷創新、優化,其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為企業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使得企業的決策、政策更具前瞻性、正確性;同時也讓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更具先進性、智能性。具體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迅速向工業制造領域滲透,工業大數據也隨之產生。而工業大數據的產生與應用使得制造業開始向產品的智能化、流程和制造的智能化、企業的智能化發展,傳統企業經營發展模式得以優化,經濟效益得以提高。
3“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趨勢
3.1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與應付
在“互聯網+”時代,第三方支付,互聯網理財方興未艾,具體如網上計算存貸款利息、網上股票理財、互聯網自助貸款和轉存等均得到了發展與應用,且各項功能逐步完善并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與信賴。與傳統理財模式相比,互聯網理財最大的特點是促進互聯網金融服務與理財產品的有機結合,從而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理財選擇,也讓消費者獲得了更愉悅的理財體驗。另外,互聯網理財服務在注重產品與服務創新的同時也沒有忽略對理財風險的預防與管控,因而互聯網理財不僅有較好的便捷性,而且有較高的安全性,這也是其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傊ヂ摼W技術催生了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與發展,而互聯網金融又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改善了傳統金融服務模式的缺陷與不足,讓社會公眾展示了一種全新的金融業態。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必定會讓經濟發展軌跡、經濟形態出現變化,要想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的優勢、作用,政府就需不斷提升駕馭經濟的能力,政府要全面落實風險防范工作,同時創新監管機制,進而實現對金融數據與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有效保護。
3.2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提供支持
現階段,互聯網已經逐步滲透到社會各行業、各領域,成為推動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我國要充分挖掘、應用互聯網的優勢,同時結合我國國情,根據我國企業、產業結構特點,出臺相應政策、采取技術方面的手段以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促進我國經濟整體格局提升。具體而言,政府部門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推進市場經濟發展,讓市場調節作用得以發揮,與此同時,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引導互聯網技術與新一代移動設備在市場上得到推廣與應用,以促進市場競爭力的提高,實現對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次,在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日益普及的現代化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工業產業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推動我國工業產業走新工業化道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科技含量,進而提高我國工業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最后,政府需要通過一系列科學合理的鼓勵性政策提升市場經濟水平,如加大對改革創新企業的支持與引導,并對信息化完備、有穩定發展基礎與良好社會贊譽的傳統企業給予資金、政策方面的支持,有效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讓科技引領企業發展。
3.3提高市場開放程度
在新時期背景下,應適時、適量提高行業市場開放程度,從而讓時代產業的優勢、價值得到充分發揮。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市場中各類創新企業層出不窮,也有許多年輕創業人員擁有較好的創業思想與優秀的創新思維。但礙于市場準入門檻過高,導致這些創新思維無法轉換成經濟增長點,不僅影響了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也給國家的發展壯大帶來了阻礙。為此,在“互聯網+”時代,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降低市場準入門檻,降低行業貿易壁壘,同時通過積極的引導、鼓勵,促進不同行業、產業間的融會貫通與優勢互補,進而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此外,要想實現時代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在深入研究時代產業經濟發展特點、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可行的產業協同合作機制,同時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為產業、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以促進時代產業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我國社會各行各業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經濟結構、形態也悄然變革,這些變化具體表現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經濟增長動力更加多元。為此,我國應充分抓住互聯網帶來的機遇,發揮互聯網優勢,提高我國經濟市場信息化水平,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柳美紅.農業經濟發展實施“互聯網+”戰略途徑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1):238.
[2]齊昊天.關于“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趨勢與機遇探析[J].現代商業,2019,(05):53-54.
[3]金曉紅.“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趨勢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8,(03):51-52
作者:邢成冰 單位:鄭州視群市場調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