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海勒悖論藝術的作用與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朱正玲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安徽理工大學
在“黑色幽默”風格的作品中,悖論邏輯無處不在,讓人深刻地體悟到異化狀態下人類生存處境的荒謬可笑性,這在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中有非常典型的表現。為了暴露戰爭的荒誕,他充分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使一切都顯得荒唐可笑。荒謬絕倫的邏輯悖論一個接著一個,意在抨擊、揶揄噩夢般的社會現實。文中多次出現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就是海勒運用悖論藝術的集中體現。在《第二十二條軍規》中,“悖論”邏輯得到精彩的演繹。
首先,“第二十二條軍規”本身就是荒誕。第二十二條軍規規定:如果你瘋了,就可以允許停止飛行,只要你提出申請。可是你一旦提出申請,就證明你不是瘋子,必須得繼續執行飛行任務。第二十二條軍規還規定:飛行員飛滿上級規定的次數就能回國,但它又說,你必須絕對服從命令,要不就不準回國。因此上級可以不斷給飛行員增加飛行次數,而你不得違抗,這樣飛行次數可以一加再加,永遠沒有完成任務的時候。它整個是一個不符合邏輯的悖論,它的后一個前提總是推翻前一個前提,你永遠得不到一個確定的答案。它是無形的,但又被冠以表示具體的“第二十二條”,給人一種確有其事的感覺。正如空氣一樣,它確實存在,但又看不見,摸不著。然而,尤索林他們又急于抓住這一無形的軍規,此時的絕望焦急感便可想而知了。為了逃避軍規,尤索林開始了艱難的抗爭歷程,為了活下去,他用盡了各種辦法,拔掉對講機,挪動轟炸線,裝病住進醫院,甚至裝瘋以達到不執行飛行任務的目的。悖論藝術在這里對這個“反英雄”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次,海勒常常用反語來造成喜劇效果,悖論藝術對一些病態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第二十二條軍規》中,海勒在不經意的調侃之中,顯露出銳利的諷刺鋒芒,直指荒誕的要害。他常常將相互矛盾或充滿悖論的詞語與句子故意搭配使用,如:佩克姆將軍認為自己唯一的缺點是沒有缺點;卡思卡特上校發現自己仍這么無能而非常自豪;科恩中校為了不讓人任意發問,制訂的提問守則是只有從不發問的人才可以提問,這樣關于提問的棘手問題就這么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既極盡諷刺之能事,又可謂真正的不動聲色。
再次,隨軍牧師希普曼,因為替飛行員說了幾句HUIWENXUE公道話而得罪上司。一天他突然被帶到地下室受審,少校劈頭就斥責牧師犯下了一項大罪,而牧師迷惑不解地問自己犯了什么罪,得到的回答是目前還不知道,但會調查清楚。然后少校讓牧師簽字并在看后大失所望地指責那不是牧師的筆跡,牧師生氣地辯解說他在他們眼皮底下簽的字當然是他本人的筆跡。“少校先入為主,已認定另一種筆跡是牧師的,由這個錯誤的前提,推導出牧師本人的筆跡是別人的這一結論。在這悖論的怪圈下,真的證明卻成了假的證據,人無法證明自己的言行,陷于重重困境之中。”[2]海勒可謂極盡夸張之能事,運用了一個又一個的荒誕與悖論,真實地展現了20世紀50年代麥卡錫恐怖的場景。聯想到美國當時的情況,讓人不禁覺得在滿紙荒唐的背后,又有一種逼真的真實感。在這兒,悖論藝術起到了影射當時美國現實的作用。
最后,尤索林又到了羅馬,發現妓女全被趕走了。妓院寓所前的老婆子告訴他這樣做的理由是第二十二條軍規:“‘第二十二條軍規規定說,他們有權為所欲為,我們不能攔阻他們。’尤索林迷惑不解,憤懣地沖著她喊叫,‘你怎么知道是憑著第二十二條軍規呢?究竟是誰告訴你是憑著第二十二條軍規的?他們沒有拿出來給你們看嗎?’‘他們沒有必要給我們看第二十二條軍規,’老婆子回答。‘法律規定他們不需要這樣做。’‘什么法律規定他們不需要這樣做?’‘第二十二條軍規。’”[3]這時,尤索林呆住了,他終于意識到所謂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其實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大圈套,軍規的操縱者們一個個失去了理性,靠玩弄悖論的邏輯和制造荒謬來維護自己的權威和排遣自己的無聊。
在《第二十二條軍規》中,海勒始終描寫社會現實,以反映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第二十二條軍規滲透到整個社會的各個方面,它不僅適用于毫無人性的戰爭,也體現在愛情、商業、宗教上面。當尤索林遇到露西安娜并想要娶她為妻的時候,他遇到了類似于第二十二條軍規的悖論邏輯,尤索林向露西安娜求婚,但她不肯嫁給他,原因是他是瘋子,可她認為他是瘋子卻又是因為他想娶她。表現在商業上就是邁洛的資本高于一切的道德原則,他口口聲聲說每個人在聯合公司都有股份,實則是想方設法把別人的津貼弄進自己的腰包。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這人從不說謊,只是在需要時才說謊”等。對經濟軍事官僚集團代表邁洛的描寫,告訴人們美國也正是由于兩次世界大戰而興盛起來的,影射了美國大發戰爭財的現實。至于宗教,連牧師都對上帝產生了懷疑,然而他卻不能拋掉它,謝斯科普夫少尉的妻子對尤索林說她不信上帝,可又認為她不信的上帝是一個好上帝,一個公正仁慈的上帝。《第二十二條軍規》由于突破了傳統的敘事模式,在表達主題時運用悖論、諷刺特別是黑色幽默等創作手法,使人初讀時有點摸不著頭腦,但是,海勒的作品從其客觀社會效果來看,仍然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國讀者了解當代美國社會的一個窗口。
由此可見,約瑟夫•海勒通過一系列相互矛盾的邏輯悖論體現了“黑色幽默”文學的藝術特色。在這種變態的幽默中,存在著對這個荒誕的現實世界的極度憎恨,作家借此深刻抨擊了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社會的荒唐與丑惡現象,并給予了無情的鞭撻。“第二十二條軍規”所表現的神秘性與不可抗拒性使人在受異己力量支配、吞噬時顯得無可奈何。它是權力和蠻不講理的法則的象征,并已作為“難以逾越的障礙”或“無法擺脫的困境”的代名詞而進入了美國人的日常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