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共衛生下醫護人員心理調適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參與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的一線醫護人員是發生心理健康損害的高危人群。本文結合文獻對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中參與衛生應急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損害的表現形式及其應激源、心理調適策略進行綜述,以期為重大傳染病流行期間衛生應急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管控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一線醫護人員;心理調適
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突發性、不可預知性、波及范圍廣、患病人數多、強制性醫療救護等特點。當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時,醫護人員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預檢分診、急救治療、疾病防控、心理干預等一系列工作,他們在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除了產生頭暈、疲倦等生理不適外,還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面臨著心理健康損害風險,一項關于抗擊肺炎疫情一線醫護人員心理狀況的調查研究[1]結果表明,87.5%的一線醫護人員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在后衛生應急期,還可能出現延遲性心理損害,羅稀等[2]的研究顯示,參加汶川地震救援護理人員中有51.5%在2年后仍存在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損害不僅會導致醫護人員情智下降,共情能力、溝通能力受損,還會降低突發傳染病疫情防控、患者治療效率。本文結合文獻對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中一線衛生應急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損害的表現形式及其應激源、心理調適策略進行綜述,以期為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等重大突發傳染性疾病流行期間衛生應急醫護人員的心理管控提供借鑒和參考。
1衛生應急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損害常見表現形式
1.1焦慮、抑郁
焦慮、抑郁是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醫護人員最常見的心理應激反應,尤其是在衛生應急處置初期表現最為明顯。王芬等[3]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抗擊肺炎疫情一線醫護的心理應激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73.2%的醫護人員存在焦慮情緒;姚磊等[4]在2020年2月利用抑郁癥篩查量表(PHQ-9)、廣泛性焦慮量表(GAD-7)對新疆某醫院肺炎救治隔離病房醫護人員進行焦慮、抑郁現狀調查,結果顯示焦慮、抑郁檢出率分別高達50.5%和47%。
1.2恐懼、無助
恐懼和無助屬于急性應激反應,是一種強烈的壓抑情緒體驗,常伴隨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四肢無力等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可能導致人的思維和判斷能力下降,常出現在心理應激反應初期[5],林紅梅等[6]關于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線醫護工作者職業壓力的研究顯示,有42.6%的醫護人員出現恐懼的心理應激反應。
1.3同情疲勞(Compassionfatigue)
同情疲勞是由于個體在短時期內接觸到高頻度的不幸消息后產生的淡漠的心理狀態。一項研究[3]顯示在疫情暴發初期,有67.9%的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出現了麻木、冷漠等同情疲勞心理。1.4急性應激障礙(AcuteStressDisorder,ASD)ASD是暴露于嚴重創傷性事件中快速產生的、會在短期內緩解的一種一過性精神障礙,障礙期一般不超過1個月,主要表現為悲傷、痛苦、麻木絕望。ASD若得不到及時干預,有20%~50%的人會轉為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1.5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PTSD是遭受嚴重創傷后延遲發生或持續存在的心因性反應癥狀,表現為警覺性升高、創傷重復體驗、記憶力和社交能力下降。PTSD廣泛存在于經歷重大創傷性事件的人群,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地震、海嘯等衛生應急醫護人員屬于PTSD高發群體,徐慰等[7]對紅十字會救援人員進行PTSD篩查,結果顯示陽性率高達35.2%,尹敏等[8]利用PTSD量表平民版對汶川地震綿竹市災區一線護理人員進行測量,結果顯示地震2年后PTSD陽性率為1.7%。
2衛生應急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損害的應激源
2.1與疾病本身有關的應激源
重大突發傳染性疾病大都不可預知,而且波及范圍廣、傳染性強、患病人數多,非典型肺炎、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還需要在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與患者直接接觸的發熱門診、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除了面對繁重的救治工作外,還面臨著高職業暴露風險,尤其是當他們看到同事已經被感染時,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使其處于強烈的心理應激狀態[9]。另外職業道德與擔心被感染、救治工作與非緊急任務等倫理困境也會給他們造成心理壓力。
2.2與家庭及社會支持有關的應激源
參加衛生應急的醫護人員長期與家人分離或處于隔離封閉狀態,對家人的健康、子女上學就業等問題的擔憂,其個人生活模式發生的顛覆性變化,都不可避免給他們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10]。社會支持是心理彈性的重要保護因子,良好的社會支持對于提高醫護人員正向的心理具有重要意義[11],尤其在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初期,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對強制隔離救治工作不理解都會導致其發生負性情緒,醫護人員便成為其情緒發泄的對象,加之醫療防護物資供應、心理疏導、后勤保障、人文關懷等社會支持系統不完備,都會增加醫護人員發生心理健康損害的危險性。其次媒體對救治工作的大肆報道尤其是偏離或夸大事實的報道也會造成醫護人員強烈的心理應激[12]。
2.3與工作負荷相關的應激源
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醫護人員工作時間大多較長,林紅梅等[6]報道有53.4%的肺炎定點醫院醫護人員每天在感染區工作的時間長達4~6h,而且倒班頻繁、勞動強度大、睡眠不足,上述因素都會造成醫護人員的健康壓力[13],成為他們發生心理健康損害的另一重要應激源。
3衛生應急醫護人員心理調適策略
3.1加強培訓
培訓內容應包括突發傳染病防控知識培訓和心理自助知識培訓。3.1.1突發傳染病知識培訓:醫護人員突發傳染性疾病感染控制和應急處理技能培訓不足使得他們在面臨突發性傳染病時知識儲備和應急處理自信心不足,導致產生嚴重心理問題的風險增加[14]。在培訓中要加強突發傳染性疾病病原學特點、傳播途徑、個人防護、感染源識別、定點救治、急救處理知識、應急預案的培訓,并通過應急演練、培訓提高其應急處理能力,從而消除醫護人員由于知識儲備不足導致的恐慌、焦慮情緒。3.1.2心理自助知識培訓:心理自助又叫心理自我調適,即個體主動對自我心理進行控制調節,維持心理平衡,是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通過講座、心理訓練、心理激勵等心理自助培訓幫助他們養成自助意識,當遇到心理不適時能夠確定合理的自助目標,并選擇合適的自助方法進行心理自助。自助意識是心理自助的前提,自助目標的選擇決定著自助效果,因此目標要與心理健康的損害程度相匹配。心理自助的方法多種多樣,最常見的包括正念訓練、眼動脫敏再加工治療、內在信念重組、情緒發泄、穩定情緒技術等。只有掌握了心理自助的方法,當遭到心理創傷時才能夠選擇合適、恰當的方法去改變消極的自我心理體驗。在心理自助培訓中,尤其要注重對心理彈性低的醫護群體的培訓,幫助其提高心理彈性、樹立良好的應對方式,在遇到壓力時能夠通過心理自我調節維護心理平衡。
3.2加強心理健康評估和心理危機干預
心理健康評估是指利用測量工具對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測評,常見的心理健康評估工具包括事件沖擊量表(IES)、事件影響量表修訂版(IES-R)、癥狀自評量表(SCL-90)、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斯坦福急性應激反應問卷(SAARQ)、抑郁—焦慮—壓力量表中文精簡版(DASS-C21)等。心理健康評估是對心理健康損害進行干預和管理的前提,心理危機干預屬于心理他助,是指采取措施幫助處于心理危機狀態的個體進行心理健康重建,幫助其戰勝危機。心理危機干預的主要方法包括個體危機干預法、團體心理報告法、嚴重事件應激管理法、巴林特小組法、敘事療法等。醫院行政管理部門應該高度重視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損害干預,通過選擇富有愛心和同情心、具有高超交談技巧和心理干預知識的心理學專家建立心理干預隊伍,并建立完善的干預程序,利用心理健康評估、識別工具對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進行早期心理健康損害篩查,針對不同個體采取個性化干預方法。同時還要重視后衛生應急時期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的追蹤管理,包括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通過隨訪對干預的有效性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改變心理康復管理策略,使他們的身心徹底恢復正常。
3.3中醫干預技術
中醫認為心理應激反應屬于“因郁致病”,是由驚、恐而發。中醫技術對此類疾病的治療由來已久,其中“祝由術”便是典型的代表,在《黃帝間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中記載:“黃帝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备缎∮畹龋?5]認為將中醫情志療法、情志相勝法、中醫五行音樂療法等中醫心理干預措施應用于重大傳染病流行期間焦慮、抑郁、急性應激障礙的調護具有良好效果。
3.4建立良好的家庭、組織和社會支持
家庭支持是保證醫護人員能夠安心投入衛生應急工作的基礎,良好的組織和社會支持對減輕醫護人員壓力也是十分有益的,還可以預防PTSD的發生。ZhuW等[16]的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與醫護人員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呈負相關,該研究還表明疫情期間與家屬一起參與焦慮自評量表測評的醫務人員的焦慮得分明顯低于單獨進行測評的醫務人員,這進一步說明家庭和社會支持對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的正向影響作用。首先要建立醫護人員與家庭之間的親密聯系,家庭成員、朋友在疫情期間應當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多關心、鼓勵處于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認真傾聽他們的訴說,醫護人員也要主動和家人、朋友分享工作中的快樂與煩惱,及時釋放情緒;另一方面要提供良好的組織支持和社會支持。良好的組織、社會支持可以增強個體的安全感、集體歸屬感和職業認同感,幫助他們緩解消極的心理應激反應,提高抵御不良情緒的能力。醫院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一線醫護人員的人文關懷,提供良好的組織和社會支持,包括:(1)在情感、物質上關心衛生應急醫護人員的家屬、子女,幫助他們解決就醫、上學等實際問題,解除醫護人員的后顧之憂;(2)對衛生應急一線的醫護人員合理排班、提供充分的醫療物資供應[17];(3)通過通報表彰、戰時獎勵等措施提高其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4)協助建立同事之間和諧信任的伙伴關系和救治團隊的良好互動。政府相關機構應該引導媒體在宣傳報道中即要傳播正能量,又要避免過渡渲染。
4小結
醫護人員作為突發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中衛生應急主體,其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除醫護人員要做好自我心理調適外,醫院行政管理部門應積極做好衛生應急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危機干預,同時還要注重后衛生應急期的心理康復。
作者:魚元巧 陳秀琴 單位:甘肅省隴西縣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