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明確提出了中國未來的社會發展,要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政府職能也會相應地發生改變。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起來,需要政策和財政的支撐,還要發揮社會力量,將政府主導,社會多元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格局建立起來。
一、公共文化服務的定義及范疇
在政府公共服務中,公共文化服務是以政府部門為主的公共部門所提供的文化服務。作為政府公共服務中的重要內容,公共文化服務的目的是對社會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權利予以保障,且相應地制定文化服務制度,所囊括的內容包括文化服務資源、各種文化服務設施以及政策、資金、技術等。
二、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所需解決的問題
(一)觀念需要轉變
具體實施中,依然以原有的“辦文化”為主,政府直接參與辦文化,使大量的社會公共資源被占用,導致財政支出過多。政府過多地參與“辦文化”,而沒有將職能過渡到“管文化”,使公共文化活動難以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政府辦文化難以建立市場競爭機制,導致公共服務社會化發展遭遇瓶頸。
(二)政策法規尚不健全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一些政府部門雖然在角色和管理職能上有所改變,但是在公共文化服務向社會化發展和社會力量參與到文化服務建設兩方面還有所欠缺。由于政府沒有建立相應的配套政策,使得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服務存在著投入不足的問題。
(三)沒有形成穩定的多元投入機制
近些年來,社會力量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中,多以捐贈、贊助的形式展開,但是,并沒有形成相對穩定的多元投入機制。多數的社會力量參與都具有廣告傾向,以打造企業品牌為重點,而沒有從公眾的角度真正意義地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使公共服務社會化體系沒有形成。
(四)缺少提供文化服務的社會組織
文化服務需要從市場競爭的角度出發開展起來,以激活文化產業市場。從目前的文化服務社會組織的運行狀態來看,雖然文化項目以多種形式展開,但是由于存在著空間的不連續性,加之時間的局限性,導致文化服務活動處于非常態運行,不利于文化產業市場競爭。以政府為主導的文化服務,由于服務運行模式幾乎不會涉及到文化項目的運行,特別是處于信息不對稱的社會環境下,大量的資金都無法按照正確的軌道投入到文化服務當中,導致文化服務過于強調公益性,而與現行的運行體制無法對接。文化服務的社會組織由于沒有暢通的渠道,使文化服務社會化難以順利展開。
三、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的措施
(一)創新制度,構建社會參與機制
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就是要實現制度創新,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對于一些公共文化場所,諸如體育館、各級別的圖書館、歷史博物館以及各種文化藝術場所等等的籌資興建,都可以吸引社會資金。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項目,還要對于開展各種文化活動給予相應的資金補助以及免稅獎勵,以保證文化服務質量。通過對公共文化服務以引導,并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以制度作為保障。比如,建立民辦博物館,政府對于按照公益類用地價格優先供給,用地上給予保障的同時,還出臺專項政策以及綜合扶持措施,以降低民辦博物館的成本。包括民辦博物館場地建、臨時展館、監督考核以及人才隊伍建設等等,政府都可以出面予以扶持。還可以將民辦博物館作為國辦博物館的補充,形成博物館集聚效應。
(二)創新形式,提高公眾參與度
構建社會參與機制,就需要將社會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渠道擴寬,形成政府與社會相結合的多元文化環境。通過公眾參與形式的創新,在社會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同時,還要鼓勵多元化公眾參與方式,且實施規范化管理,以使社會參與機制穩定運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發揮其社會價值。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基金,可以以社會力量捐贈、公共財政以及文化產業所獲得的收益吸納為基金,可以使公共文化服務運行中的資金短缺問題有所緩解。同時,還可以鼓勵社會捐贈,引導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當中。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從制度上放寬相關政策,并通過出臺各項制度予以支持和鼓勵。諸如,捐贈的程序、操作手續、文化慈善組織的注冊、各種設施的使用等等。為了鼓勵民間文化機構發揮應有的作用,政府需要強化扶持政策,組織培訓,為文化機構提供生存空間。在政府的引導下,民間文化資源得以整合,并提高了文化活動能力。
(三)以社區為載體,壯大公共服務隊伍
中國進入進一步深化改革發展時期,以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發展,文化載體所發揮的功能是不容忽視的。社會作為政府機構的基層單位,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的一些社區正在積極地開展社區文化活動,以活躍社區文化生活,提高社區居民的文化素質。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社區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響應政府號召,創建文化型社會,通過開展學習園地、制作板報等等,以發揮社區文體宣傳作用。比如,在重大節日開展文化體育活動,鼓勵社區的居民參加,在社區居民熱情參與的同時,還為構建和諧社區發揮作用。以社區為公共文化服務載體,吸引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服務行列中,在放大公共文化服務社會效應的同時,還促使更多的單位和個人參與其中,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力量。綜上所述,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需要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將文化服務由政府辦轉向政府管理,最終形成政府支持下,個人、非盈利組織、社區等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以充分滿足群眾公共文化需求。雖然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已經付諸實施,但是在具體運行中,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使得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難以全面展開,這就需要創新制度、創新形式,以社會為載體,壯大公共服務隊伍,以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加大社會影響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