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文化公共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有部分村民都對自己村里的文化設施不清楚。比如現在大部分村(社區(qū))都建有農家書屋,有一部分村民從未去過村圖書室看過書,甚至還有村民不知道村里就有圖書室。村民對圖書室的知曉率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村干部對于村里文化設施的宣傳力度不夠,二是部分農民文化程度低,對讀書根本不感興趣。此外,里面的書籍數量較少,內容混雜且少有更新,與群眾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不利于農村社會學習氛圍的形成及發(fā)揚。
二、推進農村基層文化公共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轉變職能,承擔起農村基層文化的公共管理服
1.強化目標責任,提高農村文化建設重視程度
目前農村文化建設呈現的更多的是一種壓力型體制(即為了實現趕超,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指標而采取的數量化任務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質化的評價體系)。在自上而下的壓力型體制和數字化的政績考核模式下,村干部在文化建設中工作的重點并非主要在于提高農民的滿意度,而只需以數據總結式的工作報告“向上負責”,例如,“建成‘農家書屋’×個”,“配備農家圖書×冊”,“完成送劇下鄉(xiāng)×場”等。換言之,農村文化建設主要是村干部以及基層政權的一項“政治任務”。因此農村文化建設中往往會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建設,輕管理;重上級考核,輕農民參與的弊端。要真正把農民對文化需求的“滿意度”作為一個重要考核指標,密切干群聯系,沉下心去聽百姓需求,保障農民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
2.加大財政投入,完善農村文化活動場所和設施
積極爭取政府資金和多渠道籌集社會資金并舉,完善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和設施。需要注意的是,加大建設文化設施力度的同時,還要及時對已有的陳舊、滯后的文化設施進行整改與更新;要重視對文化設施的維護與修復,延長文化設施的使用年限;要加強管理,提高文化設施利用率;要做好宣傳工作,讓老百姓知道村(社區(qū))提供這樣一個地方,對老百姓開放,供他們休閑娛樂使用。
3.加強扶持引導,打造高水平農村文化隊伍
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離不開農村文化隊伍的推動。要推動大學生村官結合自身特長、當地實際和農民需求,充分發(fā)揮其學歷高,理論素養(yǎng)深和知識面廣的優(yōu)勢,多措并舉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如聘用大學生村官擔當書屋宣傳員和圖書管理員,盤活農家書屋,打造文化生活主陣地。或者依托黨員活動室、墻報等載體,以“順口溜”、“千字文”等形式,開展惠民政策宣講、致富項目推廣。還可以針對村民中存在的學用科技意識不濃的問題,把活動演出內容與村民需求和各村產業(yè)特色相結合,在節(jié)目編排中普及相關科學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二)引入社會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
1.進行文化服務購買
要推進農村基層文化的發(fā)展,光靠政府、村(社區(qū))的力量是不夠,利用現在社會的資源,農村可以很好的引入公共文化服務購買機制。比如,文化活動較多的村,可以和社會上一些文化工作室簽訂協議,以每年多少次表演,多少個節(jié)目來進行結算。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減少村文化工作的壓力,只需要加強文化基礎建設即可;另一方面,可以增強整個文化市場的活力,節(jié)目越多,越是對一些文化工作室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這樣可以有效地繁榮當地文化市場。
2.引入社會文化管理獎勵舉措
推進農村基層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應該使用新的獎勵機制。過去一段時間,各個農村文化表演隊把文化表演當做是一種義務,因為其文化隊伍的構成,以村退休人員,文化熱愛者居多,這批人不求回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撐起了基層文化的大旗。但隨著時間流逝,社會觀念的變化,文化活動開始夾雜利益需求,這就要我們不得用舊的態(tài)度去對待文化工作,假如一些文化活動有明確的獎勵機制,那勢必會吸引一批人參與進來,進而壯大文化隊伍。
作者:趙錚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