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共管理碩士培養案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案例教學在我國高校MPA教育中實施的基本狀況
從全國來看,MPA培養院校數量處于全國專業學位培養院校的前列。在國外MPA教育已有近80年的歷史,國外MPA教育作為一種專業學位教育模式,與一般的學術型碩士培養不同,MPA教育更注重實際能力與素質的培養,教學內容面向社會,尤其是公共領域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并且需要掌握公共管理學、政治學、行政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統計學等多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①。中國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提出MPA教育是國家通行的專業碩士學位,其培養目標是為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公共管理機構培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管理人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也在《公共管理碩士專業設置方案》中對MPA的教學方法做了明確的規定,第八條明確指出:學習方式以在職學習為主。教學方式采用課堂講授、研討、模擬訓練、案例分析以及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案例教學有助于學習者理解并消化科學理論知識,熟悉某一特定問題背景,培養學習者的實踐操作技能。
目前從全國形勢來看,我國的案例教學因為MPA教育起步較晚相對于國外還處在發展階段。以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為例,該院自1936年建院以來,就一直致力于專門培養公共管理時代精英的目標。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MPA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非常成功的MPA教育模式,為美國及其他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卓越的公共管理人才。100多年前,公共管理作為一門學科在美國社會重大轉型時期“進步時代”應運而生,為美國社會跨越高速經濟增長后的治理陷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國高校MPA案例教學比例不盡合理,相對國外著名MPA院校相比,國內高校案例教學在MPA教育中所占的比重還很小,遠遠不能滿足高素質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而近年來中國的高速發展使得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舉足輕重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現實當中中國的MPA教育正擔當著為國家培養出能參與國際事務治理,捍衛中國國家利益的優秀人才的任務。近年來,國內高校案例教學在MPA教育中也在不斷運用。例如,2010年12月14日下午,國家行政學院與北京大學合作培養的2009級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班進行“公共政策分析”課程中的“改革政策制定原則與策略”教學,通過案例研討形式,運用政策分析工具,探討“我國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同時,有上海、山東、河北、陜西、甘肅行政學院教師通過遠程視頻進行觀摩。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到國家行政學院調研,觀看了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班案例教學活動并作了重要講話。習指出:今天你們這堂課題目選得好,提供的案例也非常好。雖然時間不長,但讓人印象深刻。案例教學是現在正在探索和嘗試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很有效果。你們的案例都是現實中的、重要的,而且是你們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實例,用一些先進的行政管理理論加以探討研究,來提高你們的理論素養。這種形式很好,要繼續探索。今天這個案例,是研究戶籍改革的一些問題,這說明當前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我們面臨非常復雜的公共事務,亟須提高我們的科學決策和科學管理水平。我們整個干部隊伍、公務員隊伍面對新形勢新矛盾,還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需要通過加強學習,包括通過在實踐中摸索,來改進和加強這方面工作。
二、我國高校MPA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
MPA案例教學的應用可以極大的提高學員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助于克服單純灌輸知識這種教學方法的缺陷。在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除一些科學性和系統性很強、涉及大量定量技術分析的經濟類課程外,幾乎所有的課程都是采用案例教學[2]。在我國一些高校雖然也開展了大量的案例教學,但是在所應用的MPA案例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缺乏時效性較強的典型案例,在有些高校選取的有關案例與現實時間相距太遠其所涉及的設問和疑點已不具備代表性或在當前形勢下已沒有多大研究價值和意義。二是缺乏比較成熟的本土化的公共管理案例,高校選取的案例幾乎都是他山之石,形成國內知名高校編譯國外高校案例,國內其他高校又節選國內知名高校案例,最終形成國內高校案例怪圈教育。我們不反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太多的運用和本土相關政策不合時宜的案例總是不好。三是缺乏與時俱進的涉及民生、環保、醫療、教育、食品安全等典型公共案例。學校培養MPA研究生的目的就是通過提高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培養出適應公共領域的高級管理決策者。應用案例教學就是要以案例教學為推手,著重提高學員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舉一反三通過已經發生的事實來避免和解決現實當中或今后工作中出現的老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新辦法。
出現以上三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可以理解為:一是MPA管理中心對MPA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課程設置不合理。二是MPA中心缺乏專門的人員和機構進行公共管理案例資源庫的建設,從而形成案例資源庫的建設嚴重滯后,案例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三是擔任MPA案例教學的有些教師本身素質不高,尤其是缺乏實際行政管理工作經驗的積累。基于以上幾點原因,我們應當勇于實踐、勇于探索并發現MPA案例教學的不足,通過創新機制來改革創新MPA的教育方法,努力培養更多更合格的新時期高校MPA專業人才。
三、MPA培養目標決定了案例教學的實際意義和價值
據江西日報2010年10月25日登載的《江西省公選副廳級領導干部面試現場直擊》報道,江西省公開選拔副廳級領導干部面試在南昌二中紅谷灘校區舉行。當時有157名考生對30個崗位展開角逐,面試成績當場公布。據了解,江西省委公選辦將筆試、面試成績按1:1的比例合成為綜合成績后,按1:3的比例,從高分到低分確定每個職位考察對象,參加下一階段的角逐。考試評分采取百分制,包括考生的角色認知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領導激勵能力、工作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與氣質[3]。從這條信息不難看出優秀管理人才所具備的多種能力正是MPA所培養的目標。為了實現該目標,MPA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采用講授,研討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專題報告等多種教學形式。這幾種教學形式的相互補充,不僅能充分激發MPA學員的學習潛能和課堂參與熱情,而且也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分析能力、倡導能力、管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等多種技能。一個好的案例是一個把部分真實生活引入課堂,從而可使教師和全班學生對之進行分析和學習的工具[4]。高校MPA教育通過大量案例教學就是要實現實踐教學與理論的有機結合。
針對此問題筆者提出了一種“門和鑰匙”的觀點。門指的是MPA專業碩士研究生在長期的實踐工作中所遇到的涉及時政、經濟、文化、科技、民生等方面的諸多問題。鑰匙,是開啟并解決這些問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結合點。MPA研究生在長期工作中擁有豐富的實踐經歷,這些實踐經驗是扎根在中國這片熱土上的,但是他們卻相對缺乏公共管理理論知識的積累,因此通過MPA研究生教育,系統的將涉及到的諸多問題和MPA相關理論知識相結合,通過學習培養并進一步提高學員的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和倡導能力,從而為部門培養出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的能立足于“國際視野”的高級專門人才。我國MPA人才培養工作必須立足國情,與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相結合,并將涉及國情、省情、地方實際情況的問題在現實當中合理的去解決,從而找到一把開啟這扇大門的鑰匙。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從戰略全局出發,站在歷史新高度,審時度勢,認真總結了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經驗與教訓,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實事求是的指出了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了發展思路,作出了GDP讓位于民生工程的重大決策,更加強調了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科學、和諧、包容性發展。由此可見新時期高校公共管理碩士的培養目標應當與時俱進,以《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指導,積極探索和采用以案例教學、講授、研討、專題報告等多種模式相互補充的教學方法和方式。培養出適應新的歷史時期、適應中國經濟發展、滿足國家發展的戰略需求和關注民生的高層次復合型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