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共管理學科課程優化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所謂課程體系就是將課程按照一定的原則經過選擇和組織而形成的供傳授用的系統。一個專業所設置的課程相互間的分工與配合,構成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高等學校課程體系主要反映在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及其之間的比例關系上。課程體系一方面是根據培養目標和要求來設置的,另一方面它又將培養目標和要求具體化,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環節中,從而對人才的培養產生現實的定向和規范作用。
(一)公共管理學科課程體系的構建要適應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由于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要求課程體系必須適時調整或更新。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及時將課程進行整體優化,各課程之問就可能會因為內容發生沖突而無法彼此協調。公共管理學科作為一個發展迅速,需求旺盛且很有前景的新興學科,其課程體系尚處在建立和探索之中,課程體系的優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影響到人才的培養質量。大學教育的整個過程,主要是圍繞課程教學而展開的,課程教學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實現專業培養目標,不是靠.-tl或幾門課程所能奏效,而是靠整個課程體系的協調來實現。課程體系的優化,是課程設計中很重要的內容,同時,在專業的課程設計中,還必然涉及列課程體系內部各門課程的有關教學內容、教學條件以及教學方法等。合理的公共管理學科課程體系,應該有一個長遠的教學計劃,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的整體優化設計。
二、目標導向理論與課程體系
目標導向理論是管理學的重要理論之一。目標導向,指任何行為都以是否對目標完成有幫助來考核成果,所有動作都以完成目標作為指導原則。目標導向理論認為,要達到任何一個目標必須經過目標行為(實現過程),而要進入目標行為又必須先經過目標導向行為(設計、選擇和尋找目標)。高等學校的專業課程體系作為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內容,其設計要符合目標導向理論。以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綜合考慮學生所需的知識、能力結構,進行課程設計。美國課程論專家舒伯特(wHSchubert)將典型的課程目標導向分成四種:一是普遍性目標導向一~基于經驗、哲學或倫理觀、意識形態或社會政治需求而引出的一般的課程目標導向,從而成為了某一課程領域的一般性、規范性的共性目標導向;二是行為性目標導向——具體的、可操作的行為加以陳述的課程目標,它的特點是具體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生成性目標導向—_二.在教育環境中隨著教育過程的展開而自然生成的;四是表現性目標導向——在教育情景中不斷出現的,在教師的創造需求和學生的個性需求中得以強烈表現的。目前國內部分高校構建課程體系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以預期學習成果為本的課程體系構建模式,以能力為本的課程體系構建模式,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構建模式,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模式,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動態課程體系的構建模式,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的構建模式,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構建模式,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構建模式。
三、基于目標導向的公共管理學科課程體系優化應注意的問題
(一)公共管理學科課程體系的優化要符合大學的定位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大學的類型必然是多元的。大學的定位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每個學校都應科學定位,安于其位,爭做每個類型和層次上的一流。課程體系的構建要與之相對應。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課程體系中通識課課程比例最高,學科基礎課次之,專業課更次之。教學為主型大學培養應用型人才,注重學生的專業課程,基礎課以夠用為度。職業大學培養職業型人才,注重專業課程和職業技能,專業課程的比重最高。
(二)公共管理學科課程體系的優化要符舍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綜合性大學人才培養目標是多層次、多類型的,分為高層次、厚基礎、少而精的基礎性人才;復合型、創新性拔尖人才;知識面廣、能力強的應用性人才;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公共管理辦學和培養人才的目的在于要為公眾服務,捍衛和提倡公共利益。所以,公共管理學科的課程體系設置要圍繞是否有利予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能力來進行。還要遵循科學性原則即要培養具有現代管理知識的科學管理人才。要遵循應用性原則,即以課程學習為主的同時,也重視案例教學,做到教學、科研、社會實踐三方面并重。要遵循針對性原則,即要充分考慮和關注社會需要、專業需求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課程的設置。此外,還要強化基礎,多科滲透,拓寬知識面。
(三)公共管理學科課程體系的優化要動態滿足社會的需要
應建立動態的、開放的課程設置體系。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我國公共管理學科開辦的社會基礎是不斷變革的社會環境,與此相適應,我國公共管理學科應該建立動態的、開放的課程設置體系,不斷根據社會變革對公共管理學科的課程體系加以修訂。以河南大學為例,每年都要根據社會的需要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結合實際情況增設了公共經濟與公共政策方向模塊、電子政務方向模塊、企業行政管理方向模塊、社會工作方向模塊社會保障方向模塊、勞動關系方向模塊、人力資源管理方向模塊、教育經濟與管理方向模塊、社會醫學與公共衛生管理方向模塊、城市管理方向模塊、公共信息資源管理方向模塊,增開政府電子文件管理、電子政務、小組溝通、個案工作、公務員制度、談判與溝通、管理創新思維、醫院管理學、流行病學、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教育投資與項目管理、社區工作、政務禮儀、績效管理等一系列課程。公共管理學科的課程體系通過這一系列的調節獲得了優化,培養的學生獲得了社會的一致認可。
(四)公共管理學科課程體系的優化要符合科學規律
所謂科學是指課程設計的基本理念都是圍繞著如何培養學生的分析、管理和倡導三種核心技能展開的。學科基礎課、專業課以及模塊課的設置應該符合學科發展規律,具有層次性,注意先修后繼關系。學科基礎課是為了確保基礎學科知識與專業學科知識之間的有序銜接、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而設置的,學科基礎課的學習是學生能夠更深入、細化地研究專業問題、提煉出獨特觀點的前提條件。在保證知識系統性的前提下,學科基礎課應在內容和時間安排上滿足專業課教學的需要,顯現出專業特色,加深學生對專業的感性認識,使其熱愛專業,學好專業,以至開拓專業,創新專業,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的比例要合適。在限制與自由,共性與個性之間尋找平衡點,促使通識教育自身達到實現價值的目的,能夠對學生個性發展給予充分的尊重。采用系統學方法優化與構建課程體系,使之成為一個既開放、又封閉的體系,兼顧自由和秩序、靈活性和規范性、多樣化和專門化、寬度和深度,兼顧個人興趣和學校指導??茖W地處理好各教學環節之間的關系,注重課程設置和內容的有機聯系,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教學活動形成有機的整體。注重各專業間課程的整合,科學合理地構建融會貫通、緊密結合、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避免簡單設課和重復設課現象。鼓勵開設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和普及性課程,文理交叉課程和藝術類課程,以使學生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五)公共管理學科課程體系的優化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強化實踐能力培養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課程體系優化要明確各實踐教學環節在總體培養目標中的作用,加強實驗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加強實踐教學與實踐訓練,將實驗教學、實習、社會考察等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形成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學會動手動腦,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課程體系優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我國正在進行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管理科學的重要性,為我國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隨著我國各高校教學條件的改善、教學基地建設的完備、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科學研究和管理實踐與管理理論相結合的日益密切等內部環境的優化,我國公共管理學科必將取得更大的發展。